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害。
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他们两人的身边都有师傅辅佐。
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两位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心急火燎地赶回齐国争夺国君的位子。
管仲对公子纠说:“公子小白在离齐国很近的地方,万一让他先进了齐国,事情也就麻烦了,请公子允许我先带一支人马去截住他。”果然不出管仲所料,公子小白正匆匆忙忙往齐国赶。
路上,遇到管仲的阻扰。管仲张弓搭箭,瞄准公子小白射去只见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
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返回齐国,他哪里知道他射中的不过是公子小白的钩带罢了。待到公子纠等人兴冲冲进入齐国国境的时候,公子小白早已当上了齐国君,这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下令杀死了公子纠。管仲经鲍叔牙的举荐,加之齐桓公宽大为怀,不计前嫌,竟委以他掌管国政的重责大任。
管仲尽心尽职地辅佐齐桓公治理国家,齐国变得越来越富强了。这时候,管仲又替齐桓公出主意,让他借周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国发号施令,代替周天子召开诸侯国的会议;若有不听从的,就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去讨伐。
这样一来,齐桓公就成了霸主,各诸侯国纷纷向齐国进贡,齐国就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弟子子路、子贡谈起了管仲,师生双方各抒己见,褒贬不一。
子路说:“齐桓公杀死了他的哥哥公子纠,公子纠的师傅管仲却活下来了,如此看来,管仲怕不能算有仁德吧?”孔子说:“不能这么看,管仲还是有仁德的,是他使齐国强大起来的。”子贡提出异议:“管仲怎么能算仁人呢?公子纠都被齐桓公杀了,作为师傅的管仲按礼节按情理都应该以身殉难,可他非但不死,反而去辅佐仇人,对齐桓公忠心耿耿,这能叫‘仁’吗?”孔子说:“看一个人,仅仅盯住他的小节是不行的呀。
你们好好想一想,假如没有管仲,齐国会强盛起来吗?管仲辅佐齐桓公,使他称霸于诸侯,一匡天下,老百姓不是因此也受益了吗?。
一匡天下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有一箭之仇的管仲为宰相,齐国越来越强大。管仲辅佐他成为春秋霸主地位。孔子与弟子子路、子贡分析管仲这个人,子路与子贡都认为管仲没有仁德,孔子耐心地开导他们: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使百姓受益。
【成语】: 一匡天下
【拼音】: yī kuāng tiān xià
【解释】: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出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举例造句】: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拼音代码】: yktx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统一天下
典故出自《论语·宪问》:“(齐)桓公九合诸侯.”又“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又称“管子”,是齐桓公的宰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这句话大意就是在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其霸主地位,领导着各地大小诸侯,一举匡扶天下.涉及的历史事件1.管仲受好友鲍叔牙推荐,与齐桓公彻夜长谈之后,最终称为齐国名相,精于积极变化改革,成就了其匡扶齐桓公一举称霸的丰功伟业.2.齐国强大之后,齐桓公曾经多次主持诸侯会盟,并被推为霸主,此为“九合诸侯”,也就是“霸诸侯”的来历.3.春秋时候,周王朝软弱无能,地方诸侯日渐强大,实力参差不齐,各国混战,许多小国被灭,中原秩序混乱,齐桓公会盟诸侯之后,扶持弱国,抑制大国战争,建立了“新秩序”,统领各大小诸侯,拜会周天子,周王朝为名义上的正统治者,齐国此举被称为“一匡天下”,意思也就是辅助周天子匡扶天下(当然肯定只是名义上演戏的成分).4.在中原混乱时期,当时所谓的蛮夷曾有意侵入,齐桓公在会盟之后,恢复了中原的秩序,才避免了中原地区落入当时所谓的外族统治,这也算是“一匡天下”的一个事件吧。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