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 首页
  • 作文
  • 散文
  • 故事
  • 古诗
  • 短文
  • 语录
  • 写作
  • 诗歌
  • 百科
  • 知识
首页 » 故事 » 励志故事 » 恻隐之心典故(和恻隐之心有关的故事)

恻隐之心典故(和恻隐之心有关的故事)

分类:励志故事 日期:2022-07-12 09:54 浏览:7 次

1.和恻隐之心有关的故事

原文

公都子(1)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 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2),以省瞽瞍(3)为父 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 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4)其情(5),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不善,非才(6)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 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7)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 失之。’或相倍蓰(8)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 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9)。'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1]

译文

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说: ‘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 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也有 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 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 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 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 贤臣。’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

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 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 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 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 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 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 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 故。《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 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说:‘写这首诗的 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 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恻隐之心的典故,判官的恻隐之心典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典故

2.一个讲述古人有恻隐之心的例子

大山脚下的茅屋里,住着一位慈祥的老爷爷。老爷爷养了几只鸡鸭,每日精心饲养。一天夜里,老爷爷刚睡下,忽然听到鸡窝里有响动。他提着灯笼去察看,发现一只饥饿的野狐狸。野狐狸钻进鸡窝时,身子不巧被竹笼卡住了。看到老爷爷,它惊慌极了,一脸的恐惧,眼角还流出泪水。老爷爷心头一软,动了恻隐之心最终放了它。

一个月后,一连下了几场大雨,一天夜里,老爷爷熟睡时,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抓挠声吵醒。他推门一瞧,看到那只放走的野狐狸。野狐狸显得急躁不安,一次次地绕着他兜圈子,接着,它忽然咬住老爷爷的裤腿,拼命地往外拉。老爷爷发觉不对劲,跟着它走向院子。就在这时,山上滚落下泥土和大石,压塌了老爷爷的房屋……原来,这只野狐狸是来报恩的。如果没有它的帮助,老爷爷该多危险呀!

扩展资料:

重点词汇用法:恻隐之心

[成语解释]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典故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译文: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近义词]悲天悯人

[反义词]铁石心肠、落井下石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有同情心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恻隐之心,典故

3.古人谁具有恻隐之心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这里则是纯从人性探讨的角度出发,回答学生关于人性是否天生善良的问题。原文公都子①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②,以省瞽瞍③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被皆非与?”孟子曰:“乃若④其情⑤,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

若夫为不善,非才⑥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⑦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⑧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⑨。

’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1] 2作品注释①公都子:孟子的学生。

②象:舜的异母弟,品行不善。③瞽(gǔ)瞍(sǒu):舜的父亲,品行不善。

④乃若:转折连词,大致相当于 “至于”等。⑤情:指天生的性情。

⑥才:指天生的资质。⑦铄(shuò):授予。

⑧蓰(xǐ):五倍。⑨《诗》曰:引自《诗经·大雅·蒸民》。

蒸,众;则,法则;秉,执;彝,常;懿,美。[1] 3作品译文公都子说:“告子说:‘人性无所谓善良不善良。

’又有人说:‘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当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厉王当朝,老百姓就横暴。

’也有人说:‘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虽然有尧这样善良的人做天子却有象这样不善良的臣民;虽然有瞽瞍这样不善良的父亲却有舜这样善良的儿子;虽然有殷纣王这样不善良的侄儿,并且做了天子,却也有微子启、王子比干这样善良的长辈和贤臣。

’如今老师说‘人性本善’,那么他们都说错了吗?”孟子说:‘从天生的性情来说,都可以使之善良,这就是我说人性本善的意思。至于说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归罪于天生的资质.同情心,人人都有;羞耻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

同情心属于仁;羞耻心属于义;恭敬心属于礼;是非心属于智。这仁义礼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过平时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

所以说:‘探求就可以得到,放弃便会失去。’人与人之间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无数倍的,正是由于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天生资质的缘故。

《诗经》说:‘上天生育了人类,万事万物都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就会崇高美好的品德。

’孔子说:‘写这首诗的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则;老百姓掌握了这些法则,所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恻隐之心典故

相关推荐:
  • 兰亭序典故(《兰亭序》的故事)
  • 典故落魄(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有哪些表现,这个词出自哪里,有何典故)
  • 智字(孔子关于智的故事)
  • 鳞次栉比典故(鳞次栉比,身临其境,周而复始,此起彼伏,引经据典,遍稽群籍,)
  • 成语典故何(有关何的成语故事)
上一篇:音响属于什么(公司购买的音响设备是属于什么) 下一篇:安全知识专题讲稿(安全知识讲座稿500字,急)

学习鸟网站是免费的综合学习网站,提供各行各业学习资料、学习资讯供大家学习参考,如学习资料/生活百科/各行业论文/中小学作文/实用范文实用文档等等!

故事分类

灵异 爱情
经典 哲理
感人 励志

关于龙门石窟典故(龙门石窟有什么故事)
捧胜(哀兵必胜有哪些典故)
狡兔三窟典故(狡兔三窟的典故是什么)
榆的历史典故(榆树的历史)
典故txt(求历史典故下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23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