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三眼井有着数百年的历史,至今井水清澈甘甜,据记载,明清延用元代制度,建立了驿站网络,明嘉靖年间,寿州有驿站10处,南过驿巷和北过驿巷,就是供应传递书信的邮差、军士歇脚、休息,给马补充饲料的地方,当然少不了有水井。
即使是设驿站时建的井,三眼井亦当在四百年左右了。在古城寿县,至少在20世纪70年代前,在人们用上自来水之前,井仍然是人们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来源。
每每在早晨或傍晚时分,在井边提水淘米、洗衣,成了街头巷尾一道必不能少的生活景观。即使时序走到了21世纪,水井仍和自来水一样发挥着作用。
史料记载,战国时古寿春人就有陶圈井。到了宋代,城垣修固,为了解决居民饮用水,始凿砖制水井,并流行于明代。
据统计,1958年以前,城区尚有宋、元、明、清时代砖井179眼。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的东大街、南大街,以及居民集中的北大街西北角、西大街西南角。
据记载,位于西大街清真寺巷内的寿县清真寺——无象宝殿门前有一口古井,上有一座阿拉伯风格的井罩,井沿边一道道井绳勒出的印痕,可以让人想象出井的悠久历史。寿县清真寺 建於明朝天启年间,建寺当筑井,方便生活。
据此推算,清真寺之井当在四百多年以上。寿县城区的穆斯林兄弟多居住在南大街西南角清真寺巷附近,所以附近回民多到此汲水,以示洁净。
寺内二道门有一口井,已干枯淤实,不知是何缘故。寿县三眼井是安徽寿县重点保护历史文物,位于东街南过驿巷内的民居旁,井边就是人来人往的菜市和小商品摊点。
每天都能看到勒满绳印的井边围满了汲水洗涮的人,三眼井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之能从三个井口汲水,着实为这片人口集中的地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三眼井边说故事,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寿县城内的一口老井,听听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
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对于老井可能并不陌生,但是今天我们说的这口井,它比较特别,和别的井不同的是,它有三个眼,这还不算,在它的身上还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寿县三眼井位于寿县县城东街南过驿巷内,有关这口井,流传了很多故事,它得名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
据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母亲,曾经要饭到了寿县这个地方,在极度口渴的时候,在这个井里打水喝,最后发现了一只三只眼的龟,于是赶紧把它放进井里。据说,后来人们在打水的时候,也发现过这只三眼神龟。
这些故事也可以看出,在当地百姓心目中,这口井是多么的不同寻常。在很多老年人的记忆里,这口井就像神一样。
每到过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人来祭拜。
鸡犬升天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
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
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
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
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东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在寿县一带的民居建筑内,常寄生着一种秃尾巴的无毒小蛇。老百姓一般对蛇这种动物没有好感,但是却例外地把这种蛇称为“家蛇”,并加以保护。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孙叔敖在一个私塾里念书。一天早晨上学,他在路上看见一只红冠大公鸡,正在叨啄一条幼蛇,幼蛇已奄奄一息。
心地善良的孙叔敖快步走上前去,赶跑大公鸡,救下这条小蛇,每天放在书包里,用自己最好的食物喂养它。数月以后,这条蛇不但养好了伤,还被喂养得肥壮油润的。孙叔敖见书包里已藏不下它了,便对它说:“小蛇啊小蛇,你的家在田野里,快去吧!”小蛇摆了摆长尾,恋恋不舍地走了。
光阴似箭,一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孙叔敖这时已是楚国的宰相了。为了造福百姓,解决人民种田插秧的用水问题,孙叔敖费尽全部家产,率领百姓开挖安丰塘,历尽千辛万苦,安丰塘终于建成了。可是,光靠老天下雨积水总不是办法。
孙叔敖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在安丰塘上端开挖一条河,引来六安龙穴山之水,以保安丰塘永不干涸。可是,这时的百姓为建安丰塘均已精疲力竭,爱民如子的孙丞相实在不忍心再去惊动他们。怎么办?孙叔敖忧愁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这件事被曾受恩于孙叔敖的那条小蛇知道了。这条小蛇如今已得道修成了正果,其尾修炼得威力无比。这天夜晚它来到丞相府,爬近孙叔敖,托梦给他说:“我是你救活的那条小蛇,如今特来帮您解决难题。”说完就不见了。
小蛇来到安丰塘上游,将尾巴像把刀子似地深深插入地下,昂着首,缓缓地向南方游去。所过之处,地上现出一条宽宽的、深深的渠道。
众兴以北地带都是黄土地,没费多大的劲,小蛇便开通了河道,所以这段塘河至今还是笔直笔直;可一过众兴,先丘陵,后小山,再后高山顽石。
小蛇游迤过去,尘土飞扬,火星迸射,尾巴被磨得撕心裂肺得痛。它也知道,自己的道行都在尾巴上,尾巴如果磨秃了,自己也就是一条普通的小蛇了,但为了报答孙叔敖相救之恩,为了使当地民众免受旱灾,也只好豁出去了。。
第二天一早,人们起床后惊讶地发现,一条塘河横亘在安丰塘南端,湍急的河水滔滔而来,不一时,安丰塘内便蓄满了水。
这时的小蛇已经磨秃了尾巴,疲惫地趴在地上。孙叔敖很感激它,便又将它捧起来带回家里饲养,并称之为“家蛇”。就这样,在人们的保护下,“家蛇”与人们住在一起,一代一代地繁衍至今。老塘河至今造福于人类,老百姓也没有忘记开掘老塘河的小蛇。
扩展资料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
寿县东南部岗地属剥蚀沉积台地,地形波状起伏,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25-75米。从炎刘区刘岗乡至陡涧河岸,具有明显的梯度,高差为8米,行政范围包括瓦埠、炎刘、三觉区及安丰区的谷贝乡、石集镇、荆塘乡的甲贝、竹兴、古堆、赵楼4村;众兴乡的黄圩、堆坊、傅岗3村(瓦埠湖沿岸23米以下洼地除外)。岗地面积191万亩,占寿县总面积的43.85%。
“寿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òu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地处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县、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毗连,北和凤台县接壤、与颍上县隔淮河相望。寿县为六安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寿春镇宾阳大道与楚都大道交叉口,距省会合肥市区114千米、六安市区107千米,全县国土面积2948平方千米,人口139万人。
寿县因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而得名, 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这是史书上最早出现“寿春”名称。以“寿”为专用名延续至今。秦置寿春县。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隋初,改称寿州,设总管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寿县”这一地名自此沿用至今。
二、寿县的政区沿革简况
寿县古属淮夷部落,夏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先后为楚、吴占领,后为蔡地,楚灭蔡属楚。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寿春,命曰“郢”,历经四王。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于寿春,秦设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汉灭英布,刘邦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都此;刘长死,其子刘安袭之,仍都此。公元前122年武帝设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南齐代宋,复称寿阳,为豫州治所。北魏略淮南,再称寿春,为扬州治兼淮南郡治所。东魏据淮南,寿春复为扬州治所。公元588年隋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公元620年唐改淮南郡为寿州,隶于淮南道,领3县。宋太祖时,寿州(治下蔡)隶于淮南西路。公元1116年徽宗升寿州为寿春府。公元1142年南宋置安丰军,军治在安丰县,寿春隶之。元,取消府治,属河南行省之安丰路,治所寿春。明初废安丰、下蔡县,将两县地入寿州,属凤阳府,领霍邱、蒙城。清初,寿州属江南省凤阳府,领2县。公元1865年安徽置3道,寿州隶于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公元1912年民国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1932年,全省分为十个行政督察区,寿县属第四区,1940年改属第七区,同年7月又改属第二区。1949年元月,寿县和平解放,军管时期受中共江淮区党委二地委领导;同时,以寿县瓦埠湖以东与合肥、定远县毗连地区建置寿合县;2月,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民主政府成立,寿县改隶于皖西行政公署;6月,撤寿合县建制,原划出的瓦东地区仍归寿县,寿县隶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隶于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12月改隶于淮南市,次年4月寿县再隶于六安专区。1999年12月撤六安地区设市,寿县属六安市至今。
目前,寿县人民政府驻寿春镇,全县辖22个镇、3个乡:寿春镇、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窑口镇、堰口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茶庵镇、三觉镇、炎刘镇、刘岗镇、双庙集镇、小甸镇、瓦埠镇、大顺镇、八公山乡、陶店回族乡、张李乡,35个农村(社)居民委员会,234个村民委员会,11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寿县县域的地名语词特征
寿县名胜古迹众多,有深厚的楚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景观和鲜明的方言特色,成为区域地名群形成、采词和演变的环境与土壤,造就了全境地名语词的显著特征和文化景观。据统计,全县有各类地名8389条。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是楚文化的故乡,其内的八公山是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全县文物古迹160余处,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在级以上文物达6000余件。历史名人辈出,文化底蕴丰厚。198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寿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寿县地处皖中,控扼淮淝。古为南北要冲,是兵家反复争夺的地方。公元383年的奏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里。这次战争,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给后人留下了“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掌故。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与南唐又激战寿春,当时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随周世宗柴荣亲征,围团寿州,立下了赫赫战功。至今两淮民间还流传着“赵匡胤困南塘”的故事,获得部优奖的寿县传统名细糕点“大救驾”就源千这个故事。
孙叔敖斩蛇 楚庄王时(前613年0591年)令尹孙叔敖,期思人。
儿时即有美好的心灵。一日去城郊散步,在草丛中发现一条两头蛇,顿时吓了一跳。
他听老人们说过,谁见了两头蛇,就会立刻死亡,心中不免有些惧怕,但他转而想到,我一个人死了不要紧,如果让更多的人看见了,岂不贻害无穷!想到这里,他毅然举起石块把两头蛇砸死,并把它深深埋在土里。回家后,他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称赞他做得对。
这个故事在寿县安丰塘周围农村广为流传。 赵匡胤与“大救驾” 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
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
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
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
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自此以后,“大救驾”的名称和制法便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大救驾”仍驰名淮河南北。
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当面鼓对面锣 “当面鼓,对面锣”,这句话在寿县已经谚语,寓意是有话当面讲,说话要算数。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
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这是为何?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你想,老百姓还相信这位新大人吗? 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
这一下可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人们千里迢迢来这招土,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了十天,还见他和民夫们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
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据《水经注》、《太平寰宇记》等古籍记载:西汉淮南王刘安,都寿春,笃神仙秘法鸿宝之道,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欲求长生不老之术。一日有八位老者求见刘安、门吏见是八个须眉皓素的老人,不愿通报,八公顷刻变成八个童子。
门吏大惊,即告刘安。刘安顾不得穿葑,赤脚出迎,执弟子礼。
八公留下后,日与刘安登山修道炼丹。不久丹药炼成,刘安服之,与八公“白日升天”。
余药在器,鸡犬舔啄之,尽得升天,出现了“鸡鸣天上,犬吠云中”的奇观。由此产生了“人人得道,鸡犬升天”、“鸡犬皆仙”、“淮南鸡犬”等成语典故,寿春城北之山也因之而得名八公山。
刘金定战死缠脚寺 缠脚寺在万福镇附近。传说赵匡胤兵败寿州,被困南塘(今寿县境内)。
赵手下大将刘金定领命往北突围搬兵。刘金定奋力杀出重围,在御弟赵光义处讨到救兵。
但大军行动缓慢,刘金定又领一百轻骑翻身杀回寿州。 这时南唐兵摆下阴魂大阵把寿州城团团围住。
刘金定不顾身体劳累,率军马踏联营欲冲入寿州。她冲啊冲,冲到了北门下。
可是北门的千斤闸已经放下了,刘金定无法入城。于是她转身向东门杀去。
她冲啊冲,冲到了东门下。可是东门的城楼塌落了,刘金定无法入城。
于是她又杀向南门。南门的敌军溃散了,南门的水道已经给滚木擂石填满了,还是进不去。
最后杀到西门,敌人已经把西门烧毁,一时半会儿火灭不了。于是刘金定干脆掉头再次杀入南唐的大阵,直杀得敌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四散逃命。
刘金定七进七出,带着大家杀了一层又一层,连战了七七四十九阵,这边杀不动就杀那边,把敌人打得像倒柴块子一样,嗷嗷直叫。可是敌人来的太多了,就是冲不出去。
她的膀子上,腰上,胯上,大腿上都带了花,身上中了好几箭,浑身都是鲜血,身边的护卫也都打散了,只剩她一个。刘金定的马快,最后终于杀出重围,把敌军甩在了后边。
跑到芡河边,她胯下的桃花马一阵悲鸣,终。
寿县城宾阳门内,有五方大蛇吞象的石刻,这是寿州内八景之一——“人心不足蛇吞相(象)”。
传说从前有个蟒蛇精违犯天条,玉皇大帝命雷公轰击它。蟒蛇精无处藏身,现出原形,化作小蛇蜷缩于尘土中。
适逢寿州城内穷秀才梅生郊游途中发现,将小蛇救起,带回家中喂养。春去夏来,小蛇逐渐长大,生活日益艰难。
一日在大街上闲逛,见众人围观皇榜。原来是皇太后身染重病,御医医治无效。
榜告天下,有能治好皇太后病症者,可做京官。梅生暗想,我如有灵丹妙药治好皇太后的病,即可一步登天。
不知不觉走出北门,来到郊外北山丛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一条巨蟒出现在眼前,梅生大惊,大蟒口吐人言:“梅相公别怕,你从前救过我的命,今天我将报答。”梅生记起自己曾救过一条小蛇,便说:“区区小事,何云报答!”蟒蛇道:“当今皇天太后病,你从我腹中割下一块心肝,即可治好太后的病。”
梅生犹豫,蟒蛇道:“但割无妨”。梅生即手持得刀钻入大蟒腹中割下一块心肝离去。
梅生进京治好太后的病,皇帝大悦,封梅生为宰相,放假三月回乡祭祖,耀武扬威。他转而想,荣华富贵皆过眼烟云,何不再向蟒蛇割一块心肝,以备日后自用,永保长生。
次日梅生进入北山丛林寻得大蟒。大蟒此时已识破梅生乃领心不足之辈,念其曾救过自己的命,只得忍痛让其再割一刀。
梅生钻进蛇腹,意欲割下大蟒全部心肝。大蟒疼痛难忍,混身抽搐,用力把口一闭,梅生终于葬身蛇腹。
这就是“人心不足蛇吞相(象)的由来。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
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
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这是为何?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
你想,老百姓还相信这位新大人吗?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这一下可引起人们的纷纷议论。
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人们千里迢迢来这招土,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可是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了十天,还见他和民夫们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廉洁奉公的美德。 在寿州古城通淝门(南门)城瓮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着一个作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国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黄歇为相期间,施仁政,重农商,政绩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赖。
但考烈王没有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已成问题,春申君黄歇为此也日夜操心,但无结果。此时,黄歇门下有一个叫李园的舍人,为了巴结主人,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
李氏颇有几分姿色,又能说会道,得到黄歇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
李园是赵国人,是个奸诈阴险,狡猾狠毒的小人,他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
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里,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思索,春申君还是同意了。李氏献给考烈王后,不久果真生了一个男孩,楚王十分高兴,宣布立为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
李园阴谋得逞,摇身一变成了国舅爷,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这时黄歇的一个门客私下对他说:“李园是奸诈小人,我看他收养了许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
黄歇自信李园待他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今城南门内),等黄歇吊丧经过时,将他杀害了。
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
寿县,古称寿春,自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迁都于此,曾10次为郡,并屡为州郡治所。古城基坚墙固,气势雄伟,迄今保存完好。
今城墙为南宋宁宗十二年(1206年)建康都统许俊重筑,墙砖面亦常见“建康许都统造”字样。城之平面略呈方形,城墙周长7141米,高8.3米,底宽18-22米,顶宽4-10米,墙体以土夯筑,外侧贴砖,外壁下部有2米高条石砌基,通体向内欹斜,层层收分。
城外东南为濠,宽约60米,北环淝水,西接寿西湖,外。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10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