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动空间开放融合提高创新能力。
应鼓励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社区拆除围墙,消除地理隔阂,在空间上融为一体,通过构建创新要素快速流动的物理环境,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长期以来,我们各类机构习惯于修建围墙与外界隔离,这种物理上的“围墙式”隔离,成为各类信息和要素流动的障碍。
二是推动产城融合提高创新能力。产业与城市融合是提高创新效率的基本条件,宜居宜业是创新创业前提。
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树立以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人与城市、产业、生态的关系十分重要。城市的首要功能是供人居住生活,是人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吸纳就业。
应从这个根本点和落脚点出发,改善生态环境、交通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的便利性。在产业与城市规划中科学合理空间布局,加强各类产业园区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改变目前产城分离所造成的“睡城”、交通拥堵等问题。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提高创新能力。产业融合即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催生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条件。
应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快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传统服务业与互联网新经济融合,加速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应注重发展平台经济,构建共创分享、网络协同、社会创新的环境,提高城市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科研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创新资源的共享水平。
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应用,发展网络众创平台、众创空间,推动众包、众筹等新模式应用,提高“双创”质量和水平。四是建立政、产、学、研、用、金相互协同的体制机制。
政府宜着力营造良好的城市创新生态和公平竞争环境,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创新。尤其要注重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融资产品和工具,解决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释放中小企业创新活力。
加强科研院所、企业与用户、消费者的融合互动,通过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和服务创新引导和创造市场新需求。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鼓励学科交叉、知识跨界融合,加强教育与产业、企业的紧密互动,加快培养面向产业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创业和创新本质上是相同的,“创”本身就是开始的意思,创新和创业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首先,从创业的角度来说,我们理解的狭义的创业就是做生意,直到做大做强发展成一个企业,并且还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而广义的创业还可以指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宽,具体到企业,可以是拓宽销售渠道、业务类型、业务种类等等。
而在计划这种拓宽的过程中,怎么能没有idea呢?所以自然而然的到了创新这一步。企业不就是在不断的拓宽、改进和改革中变得强大了吗,所以可以这样说吧:创业就是“螺旋上升式”的创新。
其次,从创新的角度来说,创新被解释为: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有人说创新包括创业,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但是不算全面。
创新可以是各个方面,创业可以特指“创建新的企业”;但是如果仅仅这样想,就又狭隘了,因为不能明确“业”的范围,对于“业”的解释又是百家争鸣。所以暂时可以认为,创新是创业的延伸。
最后,由于我在准备考研,正在学习哲学,所以最近在我眼中,什么东西都是对立统一的,创新和创业也是,它俩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但是呢,我涉猎得不够多、理解得不够深刻,暂时还没有想明白它俩对立在哪。
其实,我认为你这个问题还可以加上创造,创业、创新和创造的关系也是一个值得被研究的问题,也是争议不断。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