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始建于1976年,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地处秦巴腹地,位居成绵广电子信息产业带、川东北经济区,毗邻四川军工电子、军民融合产业园和广元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行业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引领和创新发展优势明显。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520亩,总建筑面积19.1296万平方米,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317.88万元,教学用计算机3328台,馆藏纸质图书62.3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在校学生8107人,有专任教师341人,其中,正高级26名,副高级98名,“双师型”教师140名。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电气工程系、数字艺术系、汽车工程系、基础教育部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数控技术等37个高职专业,基本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结构体系,现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专业2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特色专业1个,省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取得省级教育教学类和应用科研项目192项,市级科研项目150项,国家授权专利296项。公开发表论文2193篇,其中核心期刊586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学院强化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搭建了4大发展平台(创新创业平台、校企合作平台、集团化办学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形成了“一支撑、四联动、四平台”的“144”办学模式,为学院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提升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学院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化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信息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级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面向全体。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不足问题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更是对高等教育事业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特质的进一步凸显。因此,以创新为内核、以育人为导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就不能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只是针对少数有志于创业学生的单独“处方”,而应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任务。
对于高校而言,不能简单地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一种为了促进就业的应景之举、一种局限于科技创新的教育活动、一种针对少数有创办企业志趣学生的技能引导,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能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乐于尝试,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类型齐全、层次各异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教园区是由四川师范大学与广汉市人民政府本着“友好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校市合作原则,由四川师范大学与四川锦瑞鸿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按多元投资机制建设、运行管理的新型大学科教园区。
广汉科教园区的建设,是学校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 园区以承载文化教育、产业创新孵化为主,集职业技术教育、科技成果孵化与转化、科技成果开发、大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学科教园区,为广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川师范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教园区坐落于广汉市浏阳路,位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广汉市三星堆文化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总面积600亩,其中教育园面积404亩,科技园面积196亩,总建筑面积408000平方米,是一个低容积率生态型的大学科教园区。 shadow©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教园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科教园拟举办研究生教育、普通本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建立教育硕士培养基地、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旨在建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体系框架。 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机制,为科教兴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
科教园将依托四川师范大学文化艺术类强势学科优势,坚持“市场机制,企业运作”的原则,努力搭建文化艺术产业转化平台,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战略,大力鼓励文化艺术企业入驻,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加快科技园开发、建设和经营,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孵化园、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田,为成德绵经济带乃至成渝经济区建设服务! 学校一般,建议楼主可以复读一年,选个好点的学校。
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创新学分的获得如下:
第二条 创新教育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事超出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学习、科研和实践活动而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智力劳动成果或其他优秀成果,经评定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 创新教育学分主要包括科研与实践成果、学习与竞赛成果和特长与技能证书等三大类和九个项目。
扩展资料:
根据《四川大学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第六条 教务处将定期对创新教育学分的认定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对创新教育学分认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如果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不仅要对不合事实记载的创新教育学分予以取消,并且要追究有关责任者和管理者的责任。
第五条 创新教育学分的记载:
1、学生学籍档案应明确登载创新教育学分的项目内容和获得学分。
2、创新教育学分可作为选修课学分记载,不同项目内容的创新教育学分可累加记载,但同一项目内容的创新教育学分一般不得超过该项目可以获得的最高学分。
参考资料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本科生创新教育学分制实施办法
加盟店项目很多啊,关键看你做什么了,加盟值不值,投资安全性高不高,赚不赚钱。
不晓得你对小吃熟食行业还感兴趣啊?给你推荐“廖排骨”,是四川著名的餐饮加盟品牌,30年的品牌老店,在全国已有400多家加盟店,且开店成功率在90%以上。廖排骨在四川卤菜熟食小吃行业也是首屈一指的。
加盟费只有1~10W哦,小本经营,回本快!~廖排骨还荣获:《四川省著名商标》《全国绿色餐饮企业》《成都名菜》《中国名菜》《国家发明专利》《产品质量信得过企业》《四川消费者喜爱商品》《消费者满意单位》可以去成都考察哈,报销路费的哈!~。
截止2014年,学校建有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社科研究基地3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3个。
类 别 名 称 批准时间 批准部门 重点实验室 省部重点实验室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 2005 教育部 动物抗病营养实验室 2007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2008 农业部 动物抗病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2011 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2011 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011 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04 四川省科技厅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实验室 2006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08 动物抗病营养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010 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作物生物工程实验室 1995 四川省教育厅 动物生物技术中心 1995 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实验室 1999 生态林业工程实验室 1999 土地资源信息实验室 2001 草业工程实验室 2001 园艺植物种质改良实验室 2001 森林保护学实验室 2001 茶叶科学与工程实验室 2004 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工程实验室 2004 畜禽品种资源发掘与利用 2006 无公害农药研究实验室 2006 四川省风景园林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6 农业环境工程实验室 2008 环境公害与动物疾病实验室 2008 果树栽培与生态实验室 2009 鱼类营养与安全生产 20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 2013 木材工业与家具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3 其它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2012 四川省环保厅 条件平台 国家实验猕猴种源基地 2005 科技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南作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 2006 教育部 动物抗病营养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07 教育部 西南玉米技术创新中心 2007 农业部 四川省农业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2000 四川省科技厅 四川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2012 四川省环保厅 四川风景园林艺术设计工程研究中心 2013 四川省教育厅 村镇建设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 2013 四川省教育厅 2011协同创新中心 川猪产业升级与猪肉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2013 四川省教育厅 川粮丰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2014四川省教育厅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2014四川省教育厅社科研究基地 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2004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农业特色品牌开发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3 四川省教育厅 德国研究中心 2013 四川省教育厅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玉米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2 四川省科技厅 水稻遗传育种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13 四川省科技厅科学观测实验站 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2011 农业部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2011 农业部四川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2011 农业部 “七五”共获奖82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69项(次);“八五”共获奖87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58项(次);“九五”共获奖67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48项(次);“十五”共获奖55项(次),其中部省级以上奖励42项(次)。78年以来,全校共取得科研成果534项,获奖441项(次),国家和部省级奖励351项(次)。
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3项、三等奖5项;全国科学大会奖5项;部省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6项(次)、二等奖71项(次)、三等奖152项(次)。经过32年努力,四川农业大学“育种攻关课题组”培育了一大批水稻、小麦、玉米和薯类等作物的创新性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使四川省的小麦、玉米和水稻的平均产量比攻关课题开始前的1979年分别增产了98%、82%和55%。
自1999年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截止2013年该校共有5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5篇获得提名。该校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总数在全国农林类高校排位第5名,四川排名第三,仅次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馆藏资源截止2013年,全校文献资源总量达625余万册(件),其中纸质图书和纸质期刊的合订本185.3万余册,电子图书及学位论文全文349万余册,电子期刊累计量近90.7万册;文献类型日趋多样化,拥有中外文全文数据库40余个及150余个二次文献数据库,可提供读者直接利用的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达25000余种。 学术期刊《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
截止2015年7月,现有教职工3213人,其中:教授314人、副教授533人;博士生导师209人、硕士生导师50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1人,四。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8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