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奖项有哪些暨上周五的创客沙龙结束后,小编被前辈们的创业经历深深震撼,不禁也萌发了自主创业的想法,可是创业梦哪有这么容易实现呢?
主讲老师爽朗一笑:“别担心,还有很多创新创业大赛等着你的参与。当你积攒了足够经验的时候再做打算也不迟。”
受到老师的启发,小编特意整理了近年来创新创业大赛的部分资料,大家快随小编来一睹创新创业大赛的芳容吧!

“挑战杯”——创新创业中的“奥林匹克”


简介
挑战杯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一项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在由团中央、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浙江省政府共主办的2014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首届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省报送的15件作品有12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其中,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唐卡“四臂观音”》获大赛一等奖;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高原茶面》等3件作品获二等奖;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花儿中老年保健俱乐部》等8件作品获三等奖。 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荣获校级优秀组织奖;西宁市湟中职业技术学校董有生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据了解,此次竞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吸引了全国600余所职业学校组织4万余名学生参赛。 竞赛在我省启动以来,团省委、省学联联合省教育厅、省科协专题安排部署,全省20余所高职、中职院校300余名青少年学生参与了作品申报及竞赛活动,作品内容涵盖创业计划竞赛、社会调研论文竞赛、创意设计竞赛和生产工艺革新与工作流程优化竞赛四大类,为全省职校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挑战杯
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的简称,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承办高校为国内著名大学。"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这两个项目的全国竞赛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
2、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就是通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来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作表述来建立数学模型。
中国其实有很多创新创业大赛,知名的创新创业大赛也是不少的。
创新创业大赛有很多,但是行业不同,比赛的形式,规则等都是有所不同的。最近在准备的互联网的创新大赛,这是一个面向全国范围内的,面向全社会的赛事,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团队,个人都可以参赛,还有相当大的可能会获得融资。
我这边是出于为自己的项目融资的目的参赛的,你这边如果参赛的话,还是要明确自己的需求点。“汇新杯”新兴科技+互联网创新大赛由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与汇新云平台联合筹办本次大赛,大力发展新兴科技,用科技创新和产业模式的革新来促进行业领域的业升级;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科技文化艺术、科技公益慈善等前沿新兴科技与互联 网+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大赛激发大学生、社会进步 青年、科技人员、科研团体和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热情,提升 社会创业就业质量,构建公共文化新格局,传递社会公益力量, 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此次大赛还将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公益体系,利用大赛所融合的社会资源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借鉴一下: 教学模式:让学生拥有更大的成才选择权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学习制度作为保障,宁波大学提出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学校从2000年开始,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地实施了"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被专家认定为办学特色项目。
2001年起,该校打破原有按专业招生的做法,实行按学院或学科类别招生,这一改革不仅在省内是首家,在全国也开了先河。前不久,该校全面启动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力求达到通认识教育不断线、实践教育不断线、创新教育不断线。
据了解,宁波大学"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表示,在宁大读书,他们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成为哪种人才完全由自己决定,比如他们有两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可以跨学院选课等。外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蔡昕霖同学,因为同时喜欢国际贸易,就兼选了商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目前他的两个专业学位论文都已顺利通过,将拿到日语和国际贸易的双学位。
他说多一张文凭就等多了一条出路。在宁大,毕业时拿到双学位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在宁波大学,"名师"给本科生上课不是什么稀罕事,有的学院特聘教授承担了本科生的主要课程教学。教学中,宁大的教师更注重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从美国回来的王骥特聘教授给学生上课用的是美国教材,讲课方式也是开放式的,鼓励学生与他争论;教育学生强调引导,更多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很受学生欢迎。
学习模式: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 为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人发展和就业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宁波大学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更有激情地学习研究。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习更有激情。
宁波大学许多学院都在探索教学创新之路上,做出了优异成绩。谈到自主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陶敏华同学告诉记者,老师在讲到某个章节时,会让学生分成三四人一组,每组一个负责人,大家分头去查资料、做PPT、上台讲,或者自己查资料、做调研,写出小论文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分工、有协作,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锻炼。研究型学习,把课堂设在科研最前沿。
开展研究型学习,主要包括本科生进导师的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和横向课题;学生通过参加学院的创新基地、实践基地等,使自己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如工学院的潘俏俏、陆文琼等同学,本科期间就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实践型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释放能量。该校建筑工程有环境学院建筑系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搞调研、做村庄规划等项目,经过这些实践训练,很多学生毕业后一两年,就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徐波,现在已是宁波市镇海规划勘测设计院规划设计室的副主任。
创新模式:良好的创新氛围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一方沃土 在宁波大学今年新出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取得的成果,通过创新学分与技能学分的认定,纳入学分制管理。
不久前,该校多位同学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类一等奖,他们说:"我们之所以获奖,是与学校良好的创新氛围分不开的。"该校除了经常举办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科技学术活动外,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学科竞赛。
学校有10来个创新基地、开放实验室,学生经过在基地的训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他们频频在全国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赛、省市级各类学科竞赛、创业大赛中获奖,数次超过浙江大学等名校,并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从大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基地走出的2000级的许明同学,参加工作一年半后,就被一家企业以20万的年薪聘为技术经理。
学校还为学生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制度、资金和教师指导等方面的保障,设立总额达100万元的"曹光彪学生科研奖励基金",激发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理学院的贾曼同学深有感触地说:"通过搞科研,我们实现了从以前的´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演练的转变。
"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近年来,宁波大学每年学校划拨10万元,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独特的创业氛围中,涌现了一批在创新创业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如2004年毕业的徐涛,大学期间创建了"易得启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年后公司增资25万元,承揽项目60余项,项目总额达50万以上。
此外,宁波大学着力构建具有浓郁宁大特色的校园文化,举办丰富多彩的讲座、演出、社团活动等,其中"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家系列讲座已成为宁波大学校园文化的品牌,几年来已连续在校内作了75讲,受益学子数万人,该品牌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3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