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会上依然有些人对创新创业教育持质疑态度,他们认为大学应该是搞学术、锤炼人格、提升综合素质的地方,搞创业、融资,太功利性了。
范海林解释说:“搞创新创业教育恰恰是为了回应社会上的批评,有些人不是质疑我们的孩子是考试机器、是高分低能吗?归根到底,创新创业教育其实就是素质教育,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范海林表示,学生们做创业、开店面起一个带动作用,我们倒不必太在意创业的成功率有多高,这是一次重要的人生经历,有助于潜能的释放,当然在这过程中,如果有好的项目可以实现成功转化,那就更好了。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成效显著,但是离原来的预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们预期的是三全: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贯穿教学全过程。”范海林表示,目前学生的参与度还做不到全体,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习惯传统意义的教育,“我们希望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原动力,老师能够做互动式的教学,把孩子该有的批判精神、好奇心开发出来,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相长,和学生共同成长。”
希望大家共同成长吧。
教育部出台的政策应该都是针对学生的,也就是说,教育开出了哪些条件另大学生促进创业创新,这一点才是关键,主要来说还是那几个,无非是降低一些门槛,真枪真刀起来腾讯的众创空间罩不住,你必须在有限的帮助迅速成长,别人才能在不同阶段支援你
1、教育部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其实是出台了很多利好的,大学生创业比较好的条件是加入腾讯的众创空间这样的创业服务平台比较好的,初出茅庐的青年人需要更好的机构和平台来支持自己的计划
2、主要内容简化创业企业工商注册手续,为创业者提供优惠的服务和财政补贴以及要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大力发展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做大做强众创空间,完善创业孵化服务
3、坚持扩大就业发展战略,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创业服务和职
4、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
一、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1.各地区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各地区要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3. 继续统筹实施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
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就业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4.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相应职称时,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
5.充分挖掘社会组织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潜力,对到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协助办理落户手续,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二、鼓励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1.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为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造更多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2.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执行期限截至2015年年底。3.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收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比例的,可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享受财政贴息。
4.对小型微型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开展岗前培训的,要求各地根据当地物价水平,适当提高培训费补贴标准。三、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1.2014年至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通过提供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能力,帮助和扶持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逐步提高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2.各地要采取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得到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工商登记、融资服务、税收优惠、场地扶持等各项服务和政策优惠。
3.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有关部门要研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创业培训课程,根据需求开展创业培训,提升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4.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为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做好人事代理、档案保管、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职称评定、权益保障等服务。
5.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工商登记、场地支持、税费减免等各项创业扶持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出资方式,简化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6.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经营场所支持。7.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型微型企业,按规定落实好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税收优惠政策。
8.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和毕业年度内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9.留学回国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现行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政策。
10.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符合高校毕业生创业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本着风险可控和方便高校毕业生享受政策的原则,降低贷款门槛,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通过进一步完善抵押、质押、联保、保证和信用贷款等多种方式,多途径为高校毕业生解决反担保难问题,切实落实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
11.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12.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积极作用,推动改善创业环境。
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天使投资人等以多种方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设立重点面向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对支持创业早期企业的投资,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创业投资企业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1.各地区要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采取有效措施,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都能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2.有关部门、各高校要密切协作,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切实保证服务不断线。
教育部门要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信息及时提供给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库,全面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
3.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要及时主动与实名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摸清就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跟踪服务,为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持续提供岗位信息和求职指导。
4.各地区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
沛县位于江苏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万,是刘邦故里、煤电之都、肉鸭之乡、园林县城、文明城市,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之美誉,以大汉之源著称四海。
近年来,沛县紧紧围绕“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龙城水乡新沛县”宏伟蓝图,坚定不移抓发展,抢抓机遇转方式,奋发有为调结构,竭尽全力惠民生,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着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成功跨入全国百强 201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6亿元、增长14.8%;实现财政总收入43.7亿元、增长43.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24亿元,增长40.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亿元,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资145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10.6亿元,增长16.8%。
全面小康进程加快,江苏省定25项指标22项提前达标,其余3项指标达到序时进度,2011年可在苏北率先达小康。2010年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第84位。
今年1~6月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5亿元,增长14.3%;实现财政总收入31.25亿元、增长38.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9亿元,增长4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67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075元,增长19.6%。 二、特色产业崛起壮大,荣膺中国产业百强 坚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动摇,特色工业、农业、文化旅游业竞相发展。
一是特色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铝加工、煤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铝加工集聚总投资110亿元的项目13个,煤盐化工集聚总投资210亿元的项目19个,农产品加工集聚总投资63亿元的龙头企业85家,三大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5%以上。
冶金铸造、纺织塑编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光伏光电等新兴产业快速起步。建成中国新型铝材产业基地、江苏唯一一家“省绿色食品产业园”。
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生态肉鸭、特色蔬菜、优质稻米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日益壮大,高效农业面积达到89.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9%;特色蔬菜面积突破1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6万亩;生态肉鸭年孵化、饲养、加工量均超过2亿羽,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形成了集规模养殖、精深加工、饲料禽药于一体、10万人从业的百亿元产业。
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江苏省首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被授予中国生态肉鸭之乡称号。三是特色文化旅游业快速突破。
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生态旅游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一区两带”开发工程,微山湖开发实现重大突破。投资15亿元的千岛湿地景区及旅游配套项目启动建设;投资25亿元的“中华汉城”及生态园项目与夏岩集团成功签约。
微山湖千岛湿地景区被批准为江苏微山湖湖滨省级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四是特色园区快速提升。县经济开发区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被评为中国十大诚信开发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
三、城乡一体化快速推进,建成国家园林县城 2010年,城镇化率达44.1%。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
一是沛城龙头带动能力日益增强。坚持北连西扩东进,老城区改造面貌一新,功能日益完善;新城区建设快速突破,框架基本形成;开发区实现跨河发展,承载能力日益增强。
五年累计投资358亿元实施城建重点工程458项,实施拆迁300余万平方米,开发住宅小区380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保障性住房120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66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1.3%,人均公共绿地14.1平方米。二是小城镇城乡节点作用日益彰显。
实施“421”工程,投资32.2亿元实施重点工程150项,建设住宅186万平方米,建成区人口超2万的镇7个。组建城管执法、环卫保洁、绿化管养三支队伍,镇区管理向制度化、长效化转变。
新农村建设亮点日益提升。按照“五化六通六有”标准,试点探索、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胡楼模式享誉全省及周边,草庙村由全省千弱村成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徐济高速沛县段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成通车,结束了沛县不通高速的历史,公路“四纵三横”、铁路“十字拓展”、水路提档升级的大交通体系初步形成。
四、和谐社会建设卓有成效,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县城 五年累计投入60亿元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160项,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张公兰被评为“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孙沛丽、刘庆超入选2010年度“中国好人榜”。
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县城称号,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提升,敬安敬老院被评为国家级模范敬老院;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成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
平安、法治沛县建设开创新局面,夺取省双拥模范县“六连冠”,连续六年被评为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