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涌来遍地淘金者。金子越来越难淘,当地气候又干燥,水源奇缺,不少人饥渴而死。这是17岁的亚摩尔灵机一动,断然放弃淘金,却引来河水,用沙子过滤后将清水挑到山谷,卖开了“大碗茶”。他不去发大财却去赚小钱,引来不少人讪笑,但当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时,亚摩尔已经挣了6000美元,在当时算得上富翁了。
2.有追求就有创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6年时间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不曾得到过满意的杂交品种,为了找到远源的雄性不育水稻,他与助手征程万里,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得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块沼泽地里的希望找到了他,继而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1、王学集王学集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
大学时和2位同学一起创新创业,大三时正式发布phpwind论坛程序,2004年大学毕业的王学集成立公司,公司亦命名为phpwind,中文名“杭州德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大型社区建站的解决方案。目前,phpwind已成为国内领先的社区软件与方案供应商,pw6.3.2版本的推出更在社区软件领域树立起一个极高的技术壁垒,phpwind8.0系列版本则推动了社区门户化。
phpwind于2008年5月被阿里巴巴以约5000万人民币的价格收购,现在隶属于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为阿里云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舒义舒义19岁就开始创新创业,读大一时就是国内最早的web2.0创业者之一,创办过国内第一批博客网站blogku,bolgmedia,还创建了一个高校sns和一家校园电子商务公司。
2006年舒义第三次创新创业,创办了成都力美广告有限公司,后发展为中西部最大的专业网络广告公司之一。2009年舒义成立北京力美广告有限公司,两年内发展为国内领先的移动营销解决方案公司,并于2011年获得idg资本投资。
目前舒义开始尝试天使投资,投资创办过多家移动互联网公司。3、黄一孟黄一孟除了是verycd的创始人,也是心动游戏的创始人。
2012年,心动游戏的收入达到了10亿人民币,从入不敷出的verycd到年收入10亿的网页游戏公司。黄一孟依靠自己的感觉和摸索去创新和创业。
4、戴志康康盛创想创始人戴志康是无数互联网人的偶像,他创建的“discuz!”开源模板与“wordpress”并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开源网站模板,被数以百万级的站长使用,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而戴志康也是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戴志康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授,亲属中也有很多人是老师。
据说,因为这种家庭背景,戴志康小时候开始就一直接触电脑。在计算机性能不断升级的过程中,他的编程技术也日益提高。
戴志康从小学刚毕业后的1995 年开始初步尝试编制软件。初中、高中时期,他几乎席卷了各类计算机大赛。
戴志康2000年考上哈尔滨工程大学,2001年便在校外创业,他在外面找到一间月租300块的房子,一天差不多15个小时都泡在电脑前面,最终他创造的“discuz!”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建站开源模板,“discuz!”于2010年被腾讯以6000万美金的价格收购。5、杨明平超级课堂的联合创始人杨明平是典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并且是一位连续创新创业者。
杨明平毕业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05年,大三的他接手了学校边上的一家川菜馆,发展到拥有400多平方、一年200多万营业额规模的火锅店,大学的创业经历为他赢得第一桶金。
而后杨明平决定朝着更大的方向发展,进入在线教育领域,创建超级课堂。超级课堂成立于2010年10月,由杨明平创立的超级课堂将线下教育搬到线上,为中小学学生提供好莱坞大片式的网络互动学习课程。
总之,创业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但也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它需要您有独特的眼光去发掘这个世界上任何可能接触到的商机并扩大它,然后成就你的未来!! 下面是说 邱德根 的一个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邱德根,50年代初尚是一个穷汉,如今则坐拥巨富,是香港远东集团主席。 他的发迹,既有苦干、实干的因素,也有深谋远虑,善于捕捉时机的因素。
邱德根出生在上海,20多岁时还是一个穷光蛋。他为了谋生,在亲友的帮助下,租了一家小戏院来经营度日。
1950年,25岁的青年邱德根与妻子一起,身怀几百元钱,告别了上海,奔赴到陌生的香港来谋生。 这对年轻夫妻在香港荒僻的新区荃湾落下了脚。
最初,邱德根是在附近一家戏院内做放幻灯片的工作,他感到太苦,就重操了在上海的旧业,租到了荃湾戏院来经营。夫妻俩日以继夜地辛劳,管理戏院的事不分巨细几乎都是他俩包干。
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攒起了一笔钱,又在沙田租了一家戏院来经营。 到1960年,夫妻俩在荃湾经营管理的乡间剧院达到41家。
在香港这个大都市,处处都有机会去弄钱,邱德根看准了乡下这块地盘,赚了钱就或以廉价买块皮、兴建戏院。荃湾当年在香港是地价最最便宜的,每平方英尺只要20元。
1959年,邱氏夫妇还在乡间开设了一个小小的钱庄–––远东钱庄,专门吸收农民的存款。 后来这个钱庄发展成远东银行。
到香港的第十年,他们的境遇已经很好了,已拥有了一笔财产。但他们野心勃勃,还想捕捉住一个更大的发展机会。
1962年,邱德根买下了荔园游乐场,也是个偶然的机会。荔园的主人是他的好朋友,不想继续经营下去了,而邱氏对娱乐事业一直感兴趣,想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就买下了它。
最初,荔园的生意也很好,每年的游客在250-300万人之间。如今生意稍差些,因在荔园附近又开放了海洋公园、游泳池以及其他康乐设施,每年的游客已少于200万人。
邱氏认为,游乐园的潜力是有的。凡是人口稠密的地方,都应该开办游乐常游乐场建起来以后,他看到成群结队的人群进来,度过快乐美好的时光,自己心头感到有一种快慰感。
邱氏还去印尼经营游乐常那里人口多,娱乐设施不够,游乐场具有很大吸引力。中东一些国家也请他办游乐常人们说,他到印尼经营游乐场以后,大开了财源,金钱滚滚而来。
其实这还算得什么,真正令他发大财,在财富上一日千里发展的,还是香港政府实行高地价政策以后。 现在新界的每1平方英尺土地很昂贵,邱氏在经营戏院、游乐场的过程中,买下了大量的地皮,一下子他就跻身于香港亿万富豪的行列了。
如今,他到底拥有多少资产,连他自己也难以估计了,外人就更说不上来了。 到70年代,邱德根的事业迅猛发展,已经发展到远东集团,集团包括两个大公司,一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一是远东酒店实业有限公司。
您真诚的朋友;箫吹雪。
您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名人就很多: 1 陈天桥 中国网络游戏的盟主 他现在才35岁,却领导一个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的网络游戏企业,在他的带领下,三年多来盛大网络已发展累计注册用户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同时在线人数超过百万人,月平均销售额数千万元,在中国拥 中华励志网 有6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是世界上用户规模最大、收益额位居前列的网络游戏企业,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三大网络游戏企业之一。
他是复旦大学的高才生,同样也是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典范,永远是中国大学生的一面镜子。 2 李彦宏 中国最大搜索的创始人 搜索改变中国人的命运,年轻的他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网络王国,将中国人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C 中华励志网 OM的搜索引擎中。
GO.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
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2005年8月,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成为全球资本市场最受关注的上市公司之一。
3 俞敏洪 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著名英语教育品牌“新东方”创办人,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这位毕业北京大学的高才生,遇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好机遇,国内刚打开,出国潮涌现,给新东方提供无穷大的英语培训市场,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他是个干大事的人,把企业做成中国同行业最大,同样他也是个做小事的人, 中华励志网 当年到处在外面贴招生广告,他身价达10亿,他领导的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开设36所学校,6000多名教职员工,分布在36个城市。
但是有谁能想到,当年他高考时英语才拿了33分。 传奇的人生经历,出众的口才,敏捷的思维,敢想敢做的冲劲,让他成为中国无数大学生的偶像,把自己的创业经验传授给中国的年轻人,他的创业精神值得中国每个人去学习。
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好的机遇一定要把握住,选择创业这条路,自然而然你会憧憬成功的景象,而不会想到万一失败的问题。因为一开始就想到失败,未免太消极也太不吉利了。
所以坚持下去,就一定成功。
袁隆平,农学家、杂交水稻育种专家。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
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 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
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詹天佑,字眷诚,江西婺源人。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
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
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
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采纳哦。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