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
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新特区”。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简称综改区,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
它是我国改革开放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新特区”。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1、总体目标
根据中央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深圳特区的要求来分析,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总体目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包含诸多目标的多元系统组合,主要由战略目标、基本目标和结构目标组成。
战略目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是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目标——一是改革在有条件、有代表性的地区、在一些关键领域和环节上先行试点并取得突破,对积极稳妥地推动全国改革开放全局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在全国形成一批新的区域创新增长极,带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结构目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结构目标可以概括为:在试验区内谋求建立“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健全化、社会和谐化、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新型社会发展模式。
2、区域发展目标
通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形成四个方面的新区域:
第一、形成全国的经济增长极或者是带动全国经济增长的力量;
第二、形成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国际产业调整和要素重组相衔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地;
第三、形成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区域,要有效整合资源,建立新的比较优势,改变过去部门分割、城乡分割的体制;
第四、形成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的特殊功能区,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新的经验和示范。
扩展资料
区域性国资国企综改试验成效明显:
3月30日,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媒体通气会上获悉,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重要任务,今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将全面再深化再提效。在上海、深圳、沈阳等第一批综改试验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基础上,浙江杭州、湖北武汉、陕西西安、青岛等第二批综改试验区将尽快制定方案并启动实施,积极打造综改试验升级版。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将结合区域发展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混改上市等改革将迎深层次突破。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上海、深圳、沈阳三地在完善体制、优化结构、激发活力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参考资料来源:
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目的,是为了探索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新思维、新思想、新路径、新模式和新道路,通过选择一批有特点和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以期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和思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应对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做出的现实选择,它的提出必将对未来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立的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改革向纵深推进的战略部署。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能够合理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配套性,增强各方面、各领域、各层次改革的协调性、联动性和配套性,有利于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选择一些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方面可以以试点地区为载体,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解决本地实际问题与攻克共性难题结合起来,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率先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把改革风险和试错成本控制在一定区域之内,平稳有序推进改革进程。
扩展资料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划分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新的举措。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建立的第二批经济特区,亦即中国的“新特区”。
国务院已经先后批准了12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这些试验区从主题上分可以分为:开发开放的,比如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的、厦门市的、义乌市的,还有统筹城乡的,包括重庆、成都,还有‘两型’社会建设的,包括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还有新型工业化道路探索的,包括沈阳经济区,还有农业现代化的,包括黑龙江省的两大平原,还有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包括山西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介绍,国家就这项改革试验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个政策,也是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革的先行先试的试验权。因为涉及到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而生产关系的调整变革不是说哪一个地区随随便便都可以推动的,我们在这个大的框架下,在这个大的概念下,赋予一个先行先试的试验权,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政策。
山西获批”综改试验区”后国家将允许山西“先行先试”。在制度设计上,“先行先试”权体现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等多方面。具体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政策、财税体制改革、煤炭行业资源税从价征收试点、完善采矿权市场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深化金融改革、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等方面。
第二个政策,目前全国其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有的一些好的经验、好的政策,可以优先在山西这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进行移植和推广。
包括在城乡统筹、两型社会建设,以及中部地区比照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方面所实行的一些政策,这些都可以大面积优先向山西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广和移植。这意味着山西不仅享有“资源转型”政策优势,也将可能获得其他类型”综改试验区”所实行的优惠政策。
具体看来,山西将获得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返还、煤层气开采、旧有煤矿用地审批权等方面的政策优惠。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方面,山西有望将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中的30%继续用于企业转产和资源城市转型。按照山西160亿元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规模来算,这部分资金保守计算将有48亿元用于支持山西转型发展。
关于煤层气开发的气权问题,山西有望实现“两权合一、气随煤走”。
按照山西省政府的规划,到2015年,山西的煤层气、天然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供气总量将达120亿立方米。
关于财政返还政策,山西有望获得中央每年按照山西前3年财政上缴的平均数额按比例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每年将为山西拨付“转型发展基金”104亿元。
在土地置换方面,山西有望获得有采煤沉陷区、废弃工矿地、劣质土地的审批权和使用权。通过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需求。此前建设用地的不足,也是山西转型路上的一大难题。
此外,山西还将获得更大权限的项目审批权以及在金融融资政策方面获得更多便利,为山西转型发展解开“项目不足”、“融资困难”等两大难题,助力山西跨越式发展。
据了解,国家此次将只对山西省转型试验区进行整体规划,而其中的具体项目将由山西省具体负责审批,这将极大地增加山西的自主权利,加快办事效率,改善投资环境,缩短转型发展项目审批的时间。
是的,记者3月31日从国务院国资委获悉,继上海、深圳之后,杭州、武汉、西安、青岛四地被列为第二批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区域性综改试验,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
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要求,第二批综改试验区要利用好独特的人才、资源、政策优势,更好服务区域发展。
翁杰明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继续以区域性综改试验为抓手,鼓励不同区域进行差别化探索,找出更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发展路径,为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落实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扩展资料
杭州武汉西安青岛明确综改的整体思路:
浙江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冯波声介绍,今年将推动杭州市组建产业投资公司,并设立千亿元规模的产业投资母基金,加强国企与社会资本合作。
同时,推动设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科创母基金、省级国企创新投资基金,鼓励省市区国企深度参与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的科创平台建设。此外,杭州市还将在国企改革“双百”基金、国同基金落户杭州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区域综改基金落户杭州。
武汉、西安和青岛也分别明确了综改的整体思路。武汉将着力深化央地合作,发挥国资国企在助力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疫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西安将探索完善中央、省、市多方国资国企合作体系,提升国有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青岛将致力于打造以国有企业家队伍建设为核心的试验模式,通过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搞活国有企业,服务城市建设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网-国资委:杭州武汉西安青岛被列为第二批综改试验区
西安、安徽和北京,主题不约而同都是“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
再加上之前已经提出这个主题的广东,就有4个区域都将焦点指向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 首先,在宏观背景上,自主创新已经上升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
今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3天时间用了2 天重点视察自主创新,并且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安徽教育资源比较丰富,科技实力比较强,特别是某些领域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安徽在这一点上是有自己的优势,应该在自主创新方面有更大作为。”
这为安徽自主创新建设做出了战略层面的指导。对此,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强调指出:“安徽快速崛起、跨越发展,最根本的还是靠科技创新。
务必要把推进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务必要拿出更切实的行动、取得更丰硕的成果,努力实现‘有更大作为’的目标。 ”其次,如果从区域经济竞争格局来看,自主创新的背后,蕴涵深刻变化。
从国家已经批准的改革试验区来看,基本涵盖了新阶段中国改革面临的几个重大方面,包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公共财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方式、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新型城市化以及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等,唯一缺少的就是自主创新。这就为各地争取自主创新试验区提供了机遇。
让我们再回到竞争国家首个创新型城市试点的三个主角——深圳、苏州与上海。这三个城市代表着中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区域:珠三角与长三角。
在它们激烈角逐的背后,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阵痛与转型。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期中考试”之年,中央已派出庞大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进行中期考察。
如何完成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8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被放在最前面,成为指导长三角地区未来发展的第一大原则。这为正在探索转型之路的苏浙沪两省一市明确了指向。
在广东,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为契机,省里已决定要像当年培育汽车产业一样,连续5年每年1. 5亿元,支持IT软件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由此可见,长三角与珠三角都在产业经济上发生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引起全国共同关注的企业倒闭潮,只是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转轨的一个显性层面而已。“沿海有近忧,安徽有远虑。”
那么,与长三角无缝对接的安徽,应该怎么办?安徽省长王三运的一句话蕴含深刻:“要尽快实现安徽的跨越和快速崛起,严格意义上讲,靠现有的经济基础,靠财力,从区位来讲,也不是太有优势。能够比一比的只有科技优势。
最终只有依靠科技,赌注就在这上面。”更重要的是,“自主创新是有效的路,是直路。”
王三运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强调。 推进区域性创新试点,安徽并非毫无经验可循。
2004年7月,科技部与安徽签订省部合作协议书,提出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同年11月,“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揭牌暨示范区开工仪式在合肥科学城隆重举行,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安徽省创新办副主任、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认为,“合芜蚌试验区”就是要“在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效应,进一步提升试点的功能,以增强试点的辐射与带动能力。”“从2004年至今,合肥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安徽省创新办副主任、科技厅副厅长张国栋告诉《决策》,“最近,我们拟了一个报告,对这4年来合肥科技创新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总结。”在这个阶段对合肥科技创新工作进行总结,显然,其着眼点并不在于其经验本身,而是要为尚在“腹中”的“合芜蚌试验区”寻找借鉴。
也许正是基于此,创新办成立后调研的第一站即为合肥。2008年7月25日,安徽省省长助理、创新办主任花建慧率调研组,到合肥进行调研。
在调研中,合肥市长吴存荣表示,经过努力,合肥初步形成了一套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了促进、服务创新的平台。花建慧亦充分肯定了合肥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上取得的成绩。
不过,“从科技创新试点到建设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里有一个从科技创新向体制、机制、政策等更大范围内创新深化的问题。”相关专家分析道,所以,即便有合肥先行者的经验在前,“合芜蚌试验区”仍需跳出安徽,去多方借鉴外省经验。
为此,创新办成立不久即赴上海、浙江,先后走访深圳和西安进行调研。7月31日至8月2日,由花建慧带队,安徽省发改委、财政厅、科技厅、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创新办成员单位组成调研组,赴深圳考察学习其自主创新的经验。
接下来的3日到6日,调研组又马不停蹄地赶到西安,鲜明地提出要借鉴西安支持自主创新的财政金融政策。不过,调研组印象最深的还是深圳。
“在深圳华为调研时,我的感觉只有两个字:震撼。”张国栋说。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安徽省创新办副主任、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在深圳,他们讲了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科技型企业+风险投资成就了今天创新性深圳,可见金融平台建设,尤其是金融创新。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