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将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做出明确规定
中青在线北京3月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樊未晨)2016全国两会正在举行,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备受关注。那么,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啥好政策?学生的创新创业与专业学习如何合理兼顾?3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网友在线交流。
有网友提问:“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总担心耽误了学业,修不够专业课学分,在这方面教育部是否有相关政策支持?”林蕙青说,今年,教育部着力推动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创新实验、发表论文和自主创业等折算为学分,加快形成更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质、激发学生热情的教学管理制度。
提到教育就会有师资问题,一些网友更加关心创新创业课如何上、师资的资质如何确定等问题。林蕙青告诉广大网友,“让亲身参与过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进到校园、站上讲台,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教育部正在推动各地各高校遴选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课教师。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门将搭建网上平台,年底前基本建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付诸实践,那么,对于大学生休学创业,教育部有没有统一规定呢?林蕙青解释,国办文件已明确提出“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目前,一些地方和高校细化了规定,如有的省规定学生可保留学籍年休学创业。“今年,教育部将正式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等作出明确规定。”
而对于很多大学生关心的创新资金问题,林蕙青答道:“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一是国家设有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为10万元,具体可请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帮助申请;二是很多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创业学生可向所在学校申请;三是有些创业项目,可以通过市场融资,吸引天使资金、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支持。”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其次,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啥子行业来做才气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再次,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通称里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大都大学结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
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
在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 袁贵仁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袁贵仁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协同育人。
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3、德国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动作行动理论:一切可以观察到的身体活动都可定义为行动,都作为其研究的对象,如行为主义理论。
2.语言行动理论:一切行动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述和传达的。3.行动调节理论:行动调节理论介于上述两种行动理论之间。
二教育学理论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就是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与外来客观结构有机组合的过程,是学习者在社会性活动中完成自主地、有意义地建构外来客观结构的过程。 2.基于行动调节层次的工作活动分类,行动调节理论旨在探究可见的工作行动与不可见的思维活动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在具体实施一个特定工作行动过程中,思维和行动是怎样发生的。
3.行动-经验学习理,在教学实践中,经验、行动和思维是学习的三要素。经验学习理论主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调动学习者原有的与学习对象有关的经验,在行动和经历的过程中,原有的经验遇到新的学习内容,形成新的经验。
4.范畴教育理,教育活动归根结蒂就是学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创设适当的条件和情境,建立两者之间的互动。
4、论述职业教育应怎样应对知识经济的影响职业教育对知识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新上。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以“金领工人”为导向,开发职教新功能。
蓝领工人是指在工厂里以小时计薪的体力劳动者;白领工人在办公室里从事知识工作,而金领工人(也称知识工人)则是同时拥有白领工人的脑袋和蓝领工人的手的高技能、多学科专家。第二,教育对象的创新:弹性学生群体。
新经济对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导致许多原本在岗的人员不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社会的用人标准,必须让他们重新回到到教育中。第三,课程的创新:开发与运用新型能力标准,提倡实验学习。
职业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课程创新。第四,教育途径创新:倡导不定点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工业社会“标准化”的大批量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转变为信息社会“度身定制”式的多规格、小批量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五,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技术本科的尝试。
我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初、中、高三级职业教育体系,但是在顺应知识经济带来的教育体系终身化和职业教育重点后移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在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只有不断反思问题,应对挑战,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使其本身日臻成熟和完善,从而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5.试阐述你对创业教育实施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创业教育的内容: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培养主要应重视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心和创业世界观的培养。
创业知识,创业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
创业心理品质,创业心理品质包括六种因素。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和合作性。
创业教育的方式: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培养方式,特点是将创业教育融入到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高职生综合素质。构建特定创业教育体系的培养方,形成专门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将课程、讲座、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规范的创业教育体系。
构建特定毕业生就业推荐体系的培养方式,创业教育的目的是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综合性的创业教育培养方,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多种培训途径,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理论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养成良好的就业习惯,择业时,应把创造社会财富、推进社会进步与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统一起来。
6、联系实际分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结构教师科研能力结构包括两个部分:一般性能力和发展性能力。1.一般性能力,一般性能力也是基础性能力,就是教师进行科研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是进行任何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1。一般性能力:(1)选择论证课题的能力。
也是问题定向能力,指研究者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或者在分析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问题以及准确判断某个课题该不该做、值不值得做的能力。(2)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指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知道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收集与研究相关的信息,并对文献资料进行筛选、摘录和综述,并将所获得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3)论文撰写能力。
任何研究在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都要选择适当的形式将研究的成果明确地表述出来。2.发展性能力: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这部分能力,是关键能力,是在一般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与发展而形成的,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点。
发展性能力:(1)独立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2)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即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3)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
科研过程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执行科研任务的能力,还要具。
明确人才培养类型,科学把握目标定位。学院认真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矛盾的突出表现,及时提出了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确立了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教育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明确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的教育目的;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定了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教学、考试和实验实践大纲以及教学计划;提出了为基础教育、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发展目标。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就业市场所需。学院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在调整或整合部分专业的基础上,建设了一批实用性较强、办学质量较好、社会需求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专业。建立了以文理学科为主体,教师教育学科为特色,应用学科为增长点的学科专业体系。基本形成符合学院办学定位、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本科专业布局结构。同时,将探索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鼓励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优秀人才和校友中创新创业成功人士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逐步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学院充分发挥机制优势,共享山西师范大学图书、仪器、实验、学科专业、学术成果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特别是依托山西师范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组建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在现有的710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124人,占总人数的17%,具有高级职称的260人,占总人数的36.6%。其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8人、省级教学名师22人,并有20余人分别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学院在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以及完善对实践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同时,探索建立人才合作新机制,将逐步聘请知名人士、企业家、创新创业成功者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以及专题讲座授课或指导教师,着力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2014年4月,学院曾举办历届优秀毕业生返校报告会,邀请成功人士回母校分场次在学生中间进行了交流活动。
逐步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按照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从制度建设入手,修订和完善了有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等系列规章制度及质量检测体系,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列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采取组织听课、经常检查、评教评学、综合考察、质量跟踪等方式方法进行质量检测、过程管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发后,学院及时讨论、反复酝酿,将围绕“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实施弹性学制、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以及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等方面的内容认真研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简介: 平顶山学院:百舸争流竞中原 (国标代码:10919 ) 在豫招生代码:普通本专科6125 专升本6126 中外课程合作6127 软件类6128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工、管、理、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先后被河南省政府部门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名片”、“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平顶山学院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推动了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 质量立校 学校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10月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4月成功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湖滨、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2319亩),建筑面积56.8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7万册,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电子图书91.19万种。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排练厅,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6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拥有法学、英语和汉语言文学等三个“双学位”教育专业,与郑州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8700余人。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学校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近三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300多项奖励。
人才兴校 平顶山学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才、培养与“借智”相结合,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327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学位)近80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300余人。
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人才100余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0余人。 科研强校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建设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学校“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平高集团共建实验室,开展高压电器智能化、节能节材制造等研究,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石油陕西长庆油田、平高集团、美国伊顿电气、皖电东送等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学校与中国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项目,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学校雅乐团在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再现了古应国宫廷礼乐文化,受到海内外同行瞩目。 特色名校 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平顶山学院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平顶山市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全面深化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学校结合平顶山市转型及支柱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智能电网装备制造、新型碳材料、智能医疗器械、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等领域汇聚队伍、搭建平台、开展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打造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文化传媒类、经济管理类”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了“电”“商”“文”“化”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加强与企业、地方的合作,与平高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圣光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叶县人民政府等著名企业、行业及地方开展产教融合,共。
简介: 平顶山学院:百舸争流竞中原 (国标代码:10919 ) 在豫招生代码:普通本专科6125 专升本6126 中外课程合作6127 软件类6128 平顶山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坐落在平顶山市新城区的平西湖畔,滨临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顶山师范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
学校坚持立足地方服务行业,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应用学科为主、工、管、理、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先后被河南省政府部门授予“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值得推荐的河南教育名片”、“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平顶山学院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大力推行“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推动了示范性应用型大学建设。 质量立校 学校于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10月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4月成功入选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学校现有湖滨、崇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4.6万平方米(2319亩),建筑面积56.8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9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57万册,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电子图书91.19万种。学校建有体育训练馆、音乐厅、演播厅、排练厅,文化体育设施齐全。
学校设有18个教学单位,有56个本科专业、14个专科专业,拥有法学、英语和汉语言文学等三个“双学位”教育专业,与郑州大学等国内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门省级精品课程,2个省级教学团队。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8700余人。 学校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学校被评为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近三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全国信息技术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家和省级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得300多项奖励。
人才兴校 平顶山学院始终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坚持引才、培养与“借智”相结合,初步建立了一支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学校有教职工1327人,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学位)近800人,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以上职称人员300余人。
学校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奖获得者、国家级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各类专家人才100余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0余人。 科研强校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建设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
学校“高压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平高集团共建实验室,开展高压电器智能化、节能节材制造等研究,涌现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在中石油陕西长庆油田、平高集团、美国伊顿电气、皖电东送等国内外企业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学校与中国林科院、河南省林业厅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区生态修复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
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陶瓷研究所承担的唐代花釉瓷复仿制作技术项目,恢复了失传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学校雅乐团在第五届北京传统音乐节上再现了古应国宫廷礼乐文化,受到海内外同行瞩目。 特色名校 作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平顶山学院主动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平顶山市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平顶山市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求,全面深化转型,并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学校结合平顶山市转型及支柱产业发展,紧紧围绕智能电网装备制造、新型碳材料、智能医疗器械、地方文化的挖掘与传承等领域汇聚队伍、搭建平台、开展应用研究,推进成果转化,打造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电气信息类、化工环境类、文化传媒类、经济管理类”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了“电”“商”“文”“化”的办学特色。同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加强与企业、地方的合作,与平高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圣光集团、大河网、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叶县人民政府等著名企业、行业及地方。
一、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1.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
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建设,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编写适用和有特色的高质量教材。3.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
4.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5.建立质量检测跟踪体系。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要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6.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教育部成立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组织编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先进经验材料汇编和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会、座谈会、调研活动,总结交流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成果。
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形成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思路,指导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二、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打造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7.全面建设创业基地。
教育部会同科技部,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重点建设一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出台相关认定办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建立省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同时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推动本地区有关地市、高等学校、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并按其类别、规模和孵化效果,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示范作用。
8.明确创业基地功能定位。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9.规范创业基地管理。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主体,要把基地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确定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加强与依托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大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实践。
有关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出台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开展学生创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10.提供多种形式的创业扶持。
大学生创业实习或孵化基地要结合实际,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实训等多方面的支持。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大学生创业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
要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代理、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以及多种形式的资金支持;要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实训;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相关政策、创业项目和创业实训等信息。三、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加强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11.切实落实创业。
“要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在2日举行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议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表示。
袁贵仁指出,要牢固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袁贵仁强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认真抓好六项重点任务。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推进协同育人。要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推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政府、社会间的协同,推进学科专业间的协同,建立结构调整、多样合作、交叉培养新机制。三是强化创新创业实践。要加强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广泛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四是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要建立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制度,推行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改革学生学业考核评价办法。五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要坚持全员参加、专兼结合,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六是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要把创新创业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8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