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你都不热爱生活,对生活是一种漠视和冷淡,你又怎会去关注生活呢,不关注生活创新又从何来,创新不可能凭空而来,它不是神话,它是实实在在存在于现实中的东西。
我们只有热爱生活,并关注生活,而且要好好享受生活,这样我们创新的灵感源泉才会永葆青春,永不枯竭,我们的生活也才会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艺术也一样是源于生活,这一点是相通的,不妨以艺术为例来证明这同一道理。
二、正视创新内核: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一般被视为智慧的最高形式。它是一种复杂的能力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创新思维处于最高层次,它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性。创新能力实质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此之外,创新能力还包括认识、情感、意志等许多因素。创新能力意味着不因循守旧,不循规蹈矩,不固步自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创新的思维是综合素质的核心。
知识既不是智慧也不是能力,著名物理学家劳厄谈教育时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时所剩下来的东西。劳厄的谈话绝不是否定知识,而是强调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东西。
大量的事实表明,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思维敏捷、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他们最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还必须具有智慧。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戈说过一句话: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其实,他说的这个火把点燃的正是人们头脑中的创新的思维。
创新首先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顽强的创新精神。所谓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所谓创新精神就是强烈进取的思维。一个人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首创精神、进取精神、探索精神、顽强精神、献身精神、求是精神(即科学精神)。
其次,创新还要有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一个人产生新思想、认识事物的能力,即通过创新活动、创新行为而获得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廷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第三,要创新就必须认同两个基本观点,即创新的普遍性和创新的可开发性。
创新的普遍性是指创新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能力。如果创新能力只有少数人才具有,那么许多创新理论,包括创造学、发明学、成功学等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人的创造性是先天自然属性,它随着人的大脑进化而进化,其存在的形式表现为创新潜能,不同人之间这种天生的创新能力并无大小之分。创新的可开发性是指人的创新能力是可以激发和提升的。
将创新潜能转化为显能,这个显能就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后天的创新能力。潜能转化为显能后,人的创新能力也就有了强、弱之分。
通过激发、教育、训练可以使人的创新能力由弱变强,迅速提升。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是创新活动的灵魂。
开展创新训练的实质就是对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引导。有句慧语说:“有什么样的思路有就什么样的出路。”
三、生活中有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
要实现超越,就要对现实独具“挑剔”与“批判”的眼光,对周围事物善于发现和捕捉其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日常的自我训练,可以提高观察能力和大脑灵活性。参加培养创新能力的培训班,学习一些创新理论和技法,经常做一做创造学家、创新专家设计的训练题,能收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效果。
积极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尝试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人类才有了无数的发现、发明和创新。
实践又能够检验和发展创新,一些重大的创新目标,往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才最终确立和完善。人们越是积极地从事创新实践,就越能积累创新经验,锻炼创新能力,增长创新才干。
创新是通过创新者的活动实现的,任何创新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形成创新成果。因此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创新的基本要求。
四、永远学习定是不变的真理。我们必须要终身学习,学习应该是一个习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变化的社会中一直抓住社会中最精华的东西。
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自己提出新挑战,紧跟时代的发展。我们要在创新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关于内容:
1、一般概括性内容:课题标题、答辩人、课题执行时间、课题指导教师、课题的归属、致谢等。
2、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目的、方案设计(流程图)、运行过程、研究结果、创新性、应用价值、有关课题延续的新看法等。
3、PPT要图文并茂,突出重点,让答辩老师明白哪些是自己独立完成的,页数不要太多,30页左右足够,不要出现太多文字,老师对文字和公式都不怎么感兴趣;
4、凡是贴在PPT上的图和公式,要能够自圆其说,没有把握的坚决不要往上面贴。
5、每页下面记得标页码,这样比较方便评委老师提问的时候review
关于模板:
1、不要用太华丽的企业商务模板,学术ppt最好低调简洁一些;
2、推荐底色白底(黑字、红字和蓝字)、蓝底(白字或黄字)、黑底(白字和黄字),这三种配色方式可保证幻灯质量。我个人觉得学术ppt还是白底好;
3、动手能力强的大牛可以自己做附和课题主题的模板,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喜欢的图在“幻灯片母版”模式下插入就行了。
关于文字:
1、首先就是:不要太多!!!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答辩的时候照着ppt念的人最逊了;
2、字体大小最好选ppt默认的,标题用44号或40号,正文用32号,一般不要小于20号。标题推荐黑体,正文推荐宋体,如果一定要用少见字体,记得答辩的时候一起copy到答辩电脑上,不然会显示不出来;
3、正文内的文字排列,一般一行字数在20~25个左右,不要超过6~7行。更不要超过10行。行与行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有一定的间距,标题之间的距离(段间距)要大于行间距;
关于图片:
1、图片在ppt里的位置最好统一,整个ppt里的版式安排不要超过3种。图片最好统一格式,一方面很精制,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图片的外周,有时候加上阴影或外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关于格式,tif格式主要用于印刷,它的高质量在ppt上体现不出来,照片选用jpg就可以了,示意图我推荐bmp格式,直接在windows画笔里按照需要的大小画,不要缩放,出来的都是矢量效果,比较pro,相关的箭头元素可以直接从word里copy过来;
3、流程图,用viso画就可以了,这个地球人都知道;
4、ppt里出现图片的动画方式最好简洁到2种以下,还是那句话,低调朴素为主;
5、动手能力允许的话,学习一下photoshop里的基本操作,一些照片类的图片,在ps里做一下曲线和对比度的基本调整,质量会好很多。windos画笔+ps,基本可以搞定一切学术图片。
关于提问环节:
评委老师一般提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1.他本人的研究方向及其擅长的领域;
2.可能来自课题的问题:是确实切合本研究涉及到的学术问题(包括选题意义、重要观点及概念、课题新意、课题细节、课题薄弱环节、建议可行性以及对自己所做工作的提问);
3.来自论文的问题: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数据来源,对论文提到的重要参考文献以及有争议的某些观察标准等;
4.来自幻灯的问题:某些图片或图表,要求进一步解释;
5.不大容易估计到的问题:和课题完全不相干的问题。似乎相干,但是答辩者根本未做过,也不是课题涉及的问题。答辩者没有做的,但是评委想到了的东西,答辩者进一步打算怎么做。
提问环节很容易因为紧张被老师误导,如果老师指出你xx地方做错了,先冷静想一下,别立马就附和说啊我错了啊我没有考虑到。一般来说答辩老师提的问题,很少有你做课题这几年之中都没考虑到的。想好了再回答,不要顶撞老师,实在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蒙”,态度一定要谦虚,哪怕直接说“自己没有考虑到这点,请老师指正”。
1、以项目和社团为载体,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以及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了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社团为载体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功能的形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2、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建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向学生直观、生动地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
3、创设环境类课程
在校园内设立“创业园区”,学生可以提出项目申请,方案获通过后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在校内经商等。
或者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创业相结合,其运作程序符合企业行为,为学生提供了体验创业的平台。软环境如职业指导等,院系应成立由创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风险投资专家组成的创业指导小组,为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避免学生盲目创业。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创业环境的建设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共同进行。
4、加强创业实践活动环节,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对于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只有在大学生当中造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才能使更多的创新人才破土而出。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中多看、多思、多问、多记、反复检验,反复调查,不断总结,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
当然需要啊,答辩是考察参赛学生能力(这里包括:创新能力,独创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的重要手段,要通过答辩了解学生的以上综合素质和研究项目的研究过程、完整性、真实性等。所以任何参赛项目都要答辩的。
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或者为了激发学生创造性,鼓励学生参加青创赛。课题选钓鱼岛,作为学生有点大了,你只能是收集材料,了解钓鱼岛问题的历史、前因后果、分析下归属问题,提点解决目前争端的办法。个人认为有点难度,不过可以试试,了解历史是对的。能做到什么程度做到什么程度。毕竟这是国际问题,国家这么大的机构一时间也解决不了。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