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五强化五争当”贯穿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始终。
强化政治意识,争当政治引领的标杆。发挥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政治引领职责,组织党建强企巡回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流动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支部工作促进会”制度,由党工委委员、各支部书记每月轮流召开一场促进会,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具体问题。
强化党性意识,争当引领新风的标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店等设岗定责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弘扬新风正气,带头遵纪守法,倡导诚信经营,争做道德模范。
强化创业意识,争当致富带富的标杆。驻上海党工委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引导2万多名莆籍乡亲入沪发展,仅经营名贵木材就有300多家,年产值300多亿元。
强化宗旨意识,争当志愿服务的标杆。建立流动党员驿站,组建创业导师、教育名家、健康顾问、法律援助等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流动党员开展志愿服务。
强化奉献意识,争当精准扶贫的标杆。开展“驻外党组织与家乡贫困村结对共建”活动,引导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履行社会责任。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
如何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近些年,各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呈逐步加强的态势,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不少。
一是流动党员数量大,去向难以掌握。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以肃州区为例,全区21000余名党员中就有4300余名流动党员,占党员总数的20.4%。
这些流动党员遍布全国各地,大部分为“无序”流动,流向很难掌握。二是流动党员不愿亮身份,作用发挥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无抓手、缺载体,对作用发挥好的流动党员不能及时表彰激励,对长时间脱离党组织、作用发挥差的不能警示告诫、及时清理,使党员存有亮不亮身份无所谓的心理。三是流出地党组织难管理,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
大多数党员外出前和外出期间不向党组织报告,个别流动党员外出务工经商,常年不回家,无法参加组织生活;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党员,外出不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成为“挂靠党员”或“口袋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致使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上,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四是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繁琐,党员怕麻烦不愿接转。
外出务工党员最终绝大部分会回乡创业,认为转出去还得转进来,转来转去太麻烦,致使组织关系接转不及时或干脆不转。同时,预备党员外出,党组织无法了解其日常表现,支部内其他党员也因情况不清难以发表意见,尤其是预备期满后,预备党员不与流出地党组织及时联系,给外出流动预备党员转正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造成了部分预备党员的流失。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部分基层党组织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党组织对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流出地党组织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认识,认为管好“在家”的大部分党员就行,外出流动党员管不了也管不好,缺乏工作主动性。部分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存有畏难情绪,认为流入党员排查难、管理难,增大了工作量。
因此,对流入党员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出现了工作上的“死角”和“盲点”。二是部分流动党员党员意识淡薄。
外出党员跨地域流动,长期脱离党组织,接受教育机会少,容易导致组织纪律性不强,党员意识淡薄。有些党员抱着“党员不党员,只要能挣钱”的心理,外出期间不主动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对家乡建设也不关心。
有的党员明显行为自由化,不愿接受党组织纪律约束,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特别是外出后,不愿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不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一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先进性,成为真正的“隐形党员”。
三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单一。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不能及时与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接轨,普遍沿用传统的集中教育管理办法,教育管理内容单一,方法落后,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载体。
部分党组织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办法少、缺抓手,重管理、轻服务,一味地要求抓学习、讲奉献,不利于调动流动党员积极性。四是对流动党员的服务不到位。
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三多三少”:管理多、服务少,要求多、教育少,党员付出多、回报少,党员没有得到与群众相比特有的优势和实惠。外出务工流动党员亮出身份、接转组织关系后主要就是参加学习活动,响应党组织号召讲奉献、做贡献,缺少激励帮扶关怀措施,在体现党员先进性的同时享受不到经济方面的优惠待遇,致使流动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不愿主动接受管理。
五是党建工作力量和经费保障不到位。从当前来看,农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由党组织书记亲自主抓,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主要由企业管理层人员兼管。
随着农村、社区承担的经济社会职能不断增多,党员群体不断扩大,党组织书记抓党务工作的精力一定程度上被分散,党组织书记抓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在家党员,对外出流动党员、流入本地的党员不能统筹兼顾,有的采取放任态度,有的只能在返乡时取得联系。同时,基层党组织党建经费较少,经常性跟外出党员取得联系产生的电话费、资料邮寄费、交通费等额外费用大大增加,有些费用由党组织书记自己垫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员队伍战斗力的必需。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积极改进党员教育方式,解决流动党员“党员意识”不强的问题。针对流动党员常年在外、难以集中的特点,抓住流动党员离乡办理手续的时机,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实用技能、安全法规及外出务工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使流动党员既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又能通过培训提高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环境的能力。
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信息手段,建立流动党员手机短信平台,开通网上信箱,成立流动党员网络党支部,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学习资料,开。
把“五强化五争当”贯穿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始终。
强化政治意识,争当政治引领的标杆。发挥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政治引领职责,组织党建强企巡回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流动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支部工作促进会”制度,由党工委委员、各支部书记每月轮流召开一场促进会,协调解决流动党员具体问题。
强化党性意识,争当引领新风的标杆。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店等设岗定责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弘扬新风正气,带头遵纪守法,倡导诚信经营,争做道德模范。
强化创业意识,争当致富带富的标杆。驻上海党工委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引导2万多名莆籍乡亲入沪发展,仅经营名贵木材就有300多家,年产值300多亿元。
强化宗旨意识,争当志愿服务的标杆。建立流动党员驿站,组建创业导师、教育名家、健康顾问、法律援助等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引导流动党员开展志愿服务。
强化奉献意识,争当精准扶贫的标杆。开展“驻外党组织与家乡贫困村结对共建”活动,引导驻外流动党员党组织和流动党员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履行社会责任。
创新2.0即Innovation 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科技创新活动正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创新2.0并非是从WEB2.0引申而来的,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全球对Living Lab、Fab Lab、AIP等创新模式探索的结果。WEB2.0则是创新2.0在互联网领域的典型体现,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参加,全民织网,使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创新2.0也是让所有人都参加创新,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知识和创新共享和扩散。如果说创新 1.0是以技术为出发点,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本的创新,以应用为本的创新,可以参照《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的论述来理解创新2.0的定义,创新2.0也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
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和发展催生了信息社会、知识社会形态,推动了科技创新模式的嬗变,创新2.0正逐步浮出水面引起科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普通公众不再仅仅是科技创新的被动接收,而可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扮演创新主角,直接参与创新进程。国内外关于创新2.0的关注和研究正在逐渐兴起,随着对面向未来的、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创新2.0模式研究的深入也将给我们科技创新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视野和动力,同时也推动了体验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创新 1.0是以技术为出发点,创新2.0就是以人为出发点,特别关注用户创新,是以人为本的创新,以应用为本的创新,《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一文认为创新2.0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 正如《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一文在对知识社会环境下Living Lab、Fab Lab、AIP三种创新2.0模式对比分析基础上所指出的,创新2.0不仅是以复杂性科学视角对ICT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它更是知识社会条件下的创新民主化展现 。
《会计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表》填报注意事项 凡是标志有“*”标签的项目内容为必填项 1、【人员基本信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档案号:此项内容为系统默认,勿需填写,且不能进行修改。
姓名:此项内容为系统默认,勿需填写,会计人员不能自行修改,若需修改,须提供二代身份证原件和公安机关证明由初审机构现场修改。 照片:请上传近期一寸免冠登记照或护照彩照,照片容量大小不能大于20KB(千字节)。
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统一为二代身份证18位新身份证号码;若二代身份证号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上的不一致,符合国家正常标准由15位升为18位的,可自行升级修改为18位新身份证;其他需更改身份证号的,则需要提供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相关证明。 2、【学历】请如实填写个人教育情况。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信息为必填项,请分别填写目前已取得最高学历。 3、【专业技术资格】若未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资格类型请选择“无”;专业技术资格级别请选择“无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取得方式、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号或批文号、专业技术资格取得时间,勿需填写。
若取得了会计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请务必填写会计类专业技术资格相关内容;若未取得会计类专业技术资格而又取得其他类专业技术资格的,可选择经济类、审计类、统计类或其他类型。 会计行政职务: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总会计师。
请单位出具聘任证明(或聘任证书)。 4、【发证机关】首次从业资格证发证机关、从业资格证发证日期、从业资格证注册时间、从业资格证管理机关、现所在地行政区划,此五项内容为系统默认导入,勿需填写,且不能进行修改。
市级主管单位:如从业资格证管理机关为“江苏省财政局”,请选择“市级主管单位”,若列表中无所属市级单位,请选择其他;如从业资格证管理机关非江苏省财政局,系统默认选择无,此项勿需填写。 5、【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在校学生、待业人员,可填写个人电话(手机)、电子邮箱、邮政编码、是否在岗,其他项勿需填写。
个人电话(手机)、工作单位电话,可填手机号码或固定电话。固定电话格式:区号+电话号码,如:02320000000。
6、【其他】若为注册会计师、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需提供相应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否则,请选择否。
7、采集信息变更确认后,需进行【现场确认预约】,预约地点默认为会计人员所在区县。 8、【人员基本信息】变更填报完成后,点击【打印】,打印出的人员基本信息材料需【个人签字】与【单位盖章】,完成后带本材料按预约时间到预约地点进行基本信息审核。
(有工作单位的,请如实填写个人工作单位信息,并加盖单位公章;待业人员,请加盖街道办事处公章;在校学生,请加盖所在学校公章。)。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