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山,我永远不说再见——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8月27日,根据录音整理)赵勇 刚才,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谢计来同志宣布了省委的决定。
省委副书记付志方同志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对我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同时,介绍了王雪峰同志的情况,并就唐山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希望和要求,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希望唐山的广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到行动当中。
真的要离开唐山了,这几天心情很不平静。一方面,感谢中央和省委的关心与信任,我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
另一方面,感到恋恋不舍、意犹未尽,觉得没干够。在唐山工作的四年时间里,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和同志们一道,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唐山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全力推动科学发展示范区和人民群众幸福之都建设,使唐山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是经过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奋斗,形成了唐山科学发展的一整套理念、目标、思路、格局和规划。二是产业转型取得重要进展,淘汰关闭了1504家落后产能企业,打造了七大产业链,正在培育发展100个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生产力布局加速向沿海转移,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扎实成效,为传统工业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以曹妃甸为龙头的唐山湾经济区开发拉开了大幕,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新区“四点一带”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曹妃甸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500多亿元,今年又新开工了135个项目,已有19个项目建成投产,唐山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已经进入产业聚集的新阶段。四是城市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绿量大幅增加,空气质量更好了,以南湖为标志的北方水城跃然而出,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了,唐山正在由一座资源型城市逐步走向生态城市。
五是统筹城乡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列入评比的11个县(市)区全部跻身全省县域经济30强,所有县城扩容升级的规划都已制定完成,正加速向中等城市迈进,县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乡等值化扎实推进。六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市财政累计投资81亿元,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了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开展了“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动,正在推行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尤其是把震后危旧平房改造作为“一号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到年底市中心城区的危旧平房基本可以解决,预计到明年底,全市所有震后危旧平房可以全部改造完毕。
七是在社会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施社会矛盾综合调控,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实施台账式管理、推行企业安全员技能模拟培训等七个“杀手锏”,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总体保持稳定。
八是党的建设得到新的加强,颁布了《中共唐山市委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施纲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执政行为得到规范,实施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我兑现了自己“一心一意为民、一丝不苟干事、一尘不染从政”的诺言。九是唐山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唐山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高,尤其是影片《唐山大地震》的热播,使唐山精神名扬海内外。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2362亿元增至3781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从第20位上升到第18位,在地级市排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全部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264.3亿元增至413.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12376元增至1805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5155元增至7420元,始终保持了10%以上增长。唐山近年来的巨大变化,彰显了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力量,显示了市四套班子及全市各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显示了唐山广大干部的战斗力,显示了唐山人民的战斗力。
目前,全市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进入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崭新阶段。我深知,这些变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全市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
在临别之际,我发自心底地向全市各级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驻唐部队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这四年,是我永远难忘的四年。 我永远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发展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工作坚强有力的领导。
四年间,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唐山视察指导工作,给我们鼓舞,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云川书记、全国省长、志方副书记等省领导多次深入唐山调查研究、指导工作,为我们排忧解难。
中央各部委、省直各厅局有求必应,央企纷纷落户唐山,这都为唐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领导的关心支持,引领和支撑着我们奋力前行。
没有这一点,唐山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对此,我内心充满了感激。
我永远不会忘记和广大党员干部同心同德、奋力拼。
1992年,林建松借助国家改革开放的东风,立足唐山及周边矿产资源优势,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征程。
先后成立了建业矿业、华赫矿业等公司,他深入一线和员工同吃同住,与技术人员肩并肩作战,实地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林建松引进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在行业内前瞻性的优化标准化作业流程,率先开始了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尝试。
从初创的8人,到拥有5家子公司和工厂,3000余员工,涵盖勘察、开采、洗选、检验、初冶炼、配送等全产业的集团型企业,他只用了短短5年。做为唐山最具规模的矿产企业的领军者,他为唐山建成国内大型钢铁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扩展资料跨入新世纪,林建松创立了北戴河博物馆。北戴河博物馆位于避暑胜地北戴河风景区,是集展览、科研、文化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公益性博物馆。
该馆收藏艺术品近万件,成功举办了北戴河历史文化陈列、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展、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展、汉代画像石及拓片展等主题展出。为了丰富藏品,他经常南下北上,与藏主和收藏家多次沟通洽谈,渐次玲琅满目的展柜,是他对文化事业满满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大型主题展出的完美举办,他与团队就各个环节反复斟酌和讨论,力求每个细节的尽善尽美。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7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