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上·宋世祖殷淑仪》中,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出开始的,它最早是和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先进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根据他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再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而人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已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关于什么石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已有许多专家作过论述,笔者只是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创新教育 1.1 创新 创新既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它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技术与方法,又包括新的思想、理念和学说。
前者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后者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又会带来制度的创新。
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名称 初级创新 中级创新 高级创新 涵义 对本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经过模仿,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出新的产品。 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产生出新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重大理论突破、发明、创造。
价值 这种创新只有个人价值无社会价值 有个人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这种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带来社会荣誉,因而有个人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表现形式 中小学生的绘画,模型制作,经发现法学的知识或新的解题方法 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发明创新 少数著名科学家的种种成果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我们实施的创新教育中的“创新”主要指第一个层次的创新,第二层次的创新对于高校的学生应有所涉及。
第三个层次的创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努力,非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1.2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这一定义适用各级各类学校,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实施创新教育。而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也是目前正在大面积实施的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关于这一点,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指出[4]: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问题。他进一步强调,这里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层次的创新。下面谈到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而言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创新教育,这里还应明确几个问题: 1.2.1 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知识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仅凭空想,即使想出新东西也不能实现,不能实现就没有价值,就不能称为创新。前面创新教育的定义也指出: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所以说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而是以知识教育为基础。 1.2.2 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也就是创造教育,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阎立钦教授指出:二者不同。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国际上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内,陶行知先生也早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这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
而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深化教育改革提出的。二是研究目的、内容、重点不同:过去的创造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如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开展思维训练。
而创新教育尽管也需要这些,可它还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教育思维,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确实不同,但二者也不矛盾,有许多相同之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
哈佛大学拉克教授曾说:如果一个梦想成功的人在创业时能具体策划、拥有技术与创意,他离成功就只有咫尺之遥。高校青年学子创新创业若想取得成功,除争取获得政府政策扶持外,具备创业思维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思维的塑造应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一、创业思维的内涵 创业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创新创业者一样思考与行动。
创业思维是创造性行动的思维方法,是探索与创造未知世界的方法,是用自己的想法去支配资源,放大自己能量的思维。二、创业思维的特征 (一)创业思维要具有成本意识、成本思维 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
形成成本思维即是形成基于成本概念的科学决策思维。成功的企业家都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因为他们知道一分一毫都是来之不易,而且市场环境变幻莫测,未来道路充满了风险与艰险,需要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创业思维要具有风险意识 风险,本质上是指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首先需要认识与理解风险。风险一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描述:一是事件发展偏离预期目标的程度;二是事件发生某种偏离程度的可能性。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要注意在公司管理、公司现金流、行业选择、团队协作、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人力资源流失的风险与意识上的风险。(三)创业思维要具有创新意识 创新创业的本质是创新创业者通过自身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资源,打造创新型的产品或服务,或开创创新的商业模式,为市场创造新的蛋糕的过程。
创业思维要具有创新精神。比如成功的创新的商业模式能让客户、渠道、员工、股东都受益,让各方面利用最大化,给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与渠道长久共享资源,让员工劳有所得,对股东回报丰厚,这也是许多知名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等。
创新精神是商业模式有效发展的基础。(四)创业思维要具有契约精神 契约通俗的说就是合同。
契约精神本质上就是一种诚信精神。契约精神一方面要防止公权的侵蚀,保证合同自由,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私权之间的相互倾轧,保主体平等。
“守信”是契约精神的核心,也是契约从习惯上升为精神的伦理基础。创新创业者一旦失信,不遵守基本的契约精神,即使短时间可以积累财富,长期看无信不立,很难在商界继续发展。
高校青年学子创业要将信守承诺也就是契约精神放在第一位。因为在创业伊始,所有承诺都只是空头支票,合伙人、团队、投资人、客户都是相信了这张空头支票而与创新创业者绑在一起的,如果不遵守契约精神,不能百分百践行承诺,损害的不仅是自己的个人信用,更是整个社会的创业环境。
三、高校青年学子缺乏创业思维的原因 (一)思想障碍 虽然中央大力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并在报告中将创新创业教育界定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思想障碍,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在就业层面上促进了少量高校青年学子的创业实践与就业,没有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青年学子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在价值,因此很少有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规划中。社会的功利性价值导向也使很多高校青年学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使他们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赚钱、养家、生存的层面上。
浮躁与急功近利使他们误以为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立竿见影地带来商业经济效益,无法根据自身特点提升创业素质,锻造创业思维。(二)资源性障碍 高校虽然有许多非常优秀的指导老师,但具有创业思维培养能力的指导老师资源短缺。
本土化的优质教材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以及专项资金与工作场地供给不足,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与推广。由于得不到系统化的创业培训,高校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能力很难提升。
承担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许多高校指导老师自身由于不具有创业思维,缺乏创业经验,使高校青年学子在创业思维的塑造上难以得到提升,对高校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难以达到教育部规定的预期目标。(三)制度性障碍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尚未真正进入各大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大道远离第一课堂与专业教学,课程处境尴尬。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较多停留在创业大赛与就业指导层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疏离使高校青年学子较难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大学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的缺位使得教育部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目标难以实现。
四、高校青年学子创业思维塑造的措施 (一)打破思想障碍,推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完善 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一是要丰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收集大量创新创业案例丰满实验课程;二是要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丰富专业教育课程内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进创业思维塑造与知识体系培育的一体化。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勇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创业中成就事业,在创业中成长成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养成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为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大学生将在人生事业的征途上创造辉煌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说到创业,有些人认为这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想达到人生的最高点,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而应该开始创业找项目,然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创业的目的。那么创业的目的是什么呢?1赚钱,可以说赚钱就是目的,创业者也可以说赚钱给创业者提供了动力,也就是说,创业者的创业项目必须要赚钱才能走得更远。
2有人问,创业,到底是谈理想还是先谈赚钱,如果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积累了财富,他一定不缺钱。像这样的人拥有完全的财务自由,他的企业只想简单地做一件事,把它做好。3对于没有强有力资金支持的初创企业来说,赚钱这个话题尤其重要,迫切需要赚钱来维持他们的发展。当谈到理想和赚钱时,两者之间没有矛盾。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要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创业者不能两者兼得,如果创业者想生存,最好把赚钱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如果创业者长时间不赚钱,很容易对项目失去信心,陷入麻烦。
你好,如下:
你好,如下:
你好,如下:
(一)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办学优势的需要
大学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推动器,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源”和技术、管理、文化等的创新基地。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人才培养上,它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它能够更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从课程教学上,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因此地方高校要树立区域意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坚持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专业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度上、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契合度上、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特色融合度上做好文章,以培养人才的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力强赢得社会声誉,发挥出独特的办学优势。
(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综合力的需要
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传统行业提供的岗位数量越来越有限,科技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也无形中打压了就业空间。这就要求高校要主动适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如广西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循环经济为着力点,优化发展食品、汽车、石化、电力、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等14个千亿元产业;同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谢谢,希望您能够采纳!
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劳动经济学教授杨伟国认为,大学的创业教育,要进行通识性创业教育,既教给他们注册、税务、营销、成本控制等基本创业知识,还要告诉学生,不是创建公司才是创业成功,所有的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应体现创业概念,贯穿创业精神。
“创业不是为了耍酷,不是为了赶时髦。”在第四届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上,淘氪科技联合创始人秦毅建议年轻的创业者们,“创业之前,需要提升自我,需要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更需要弄明白创业的本质和核心。”
“创新创业不仅是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 ”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记得自己小时候看一部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的关于大庆油田开发的电影,名字就叫《创业》。
而今天,很多人把创业理解得狭义了,认为成立一个公司才叫创业。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在创业。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提倡推动“双创”,加强“双创”教育,就是要让这种精神和文化融入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血液中和骨子里。 “大学生创业,我觉得就像长征一样。
创业的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但是过程当中一定会经历黑暗,所以坚守和坚持才是当代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放弃。”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