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关村科技园
中关村科技园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也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的核心园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2、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
上海高新技术开发区经过12年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一区六园”的新格局,即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大学科技园区、中国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城、金桥现代科技园和嘉定民营技术密集区。
3、深圳高新
深圳高新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西部,这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亚太经合组织开放园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科技与金融相结合全国试点园区以及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4、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园区面积679.4平方公里。 25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猛,综合指标位于全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
扩展资料:
高新技术的判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于国际比较的需要,也用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定义及划分高新技术产业,并于1994年选用R&D总费用(直接R&D费用加上间接R&D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R&D经费。
占产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3个指标重新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4分类法:即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等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分法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美国商务部提出的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研发与开发强度,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二是研发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总员工数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此外,加拿大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取决于由研发经费和劳动力技术素质反映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而法国则认为只有当一种新产品使用标准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新技术产业。澳大利亚则将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制造作为判定的显著标志。
中国目前还没有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明确定义和界定标准,通常是按照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和复杂程度来作为衡量标准的。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新技术产业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厦门火炬高新区”),1990年12月由国家科委和厦门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1991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四个以“火炬”冠名的国家高新区之一。
建区以来,厦门火炬高新区高举“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旗帜,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基础,努力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成就。在发展主导产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引进高端创新人才、构筑创新政策体系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创造了园区经济集约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奇迹。
率先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千亿元开发区。2011年,以占厦门市不到6%的工业能耗、不到2%的土地面积,实现工业总产值1569亿元,占厦门市的35%。
在厦门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厦门火炬高新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光电显示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国家海洋与生命科学产业集群培育类试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10多个国家级产业发展和孵化平台,成为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与市场对接方面真正实现环节互通、上下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造星工厂”。
厦门火炬高新区实施“一区多园”发展战略,在全市除海沧之外的5个行政区建设了8个园区:1个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厦门科技创新园),1个海西最大的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创业园),3个综合园区【火炬园、火炬(翔安)产业区、同集园】,3个专业园区(软件园、信息光电园、北大生物园),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技术密集、布局合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光电、计算机及通讯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初露峥嵘(2011年产值分别达861亿元、581亿元和116亿元),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葱茏绽放。
小至发展迅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至世界500强巨头,2400多家有强大科技创新动力的现代企业在高新区茁壮成长,成为拉动厦门产业经济的强大引擎。厦门火炬高新区着力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正日益成为集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家集聚基地。
(图册资料来源 )。
九华创新创业中心是为落实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而成立的多功能创业基地,主要致力于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成功企业和企业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振兴区域经济。九华创新创业中心占地215亩,建筑面积共30万平方米。分为孵化区、加速区和生活区三部分。
目前,湘潭经开区创新创业园区共有入驻项目92个,其中已投产企业76家。1-7月,完成技工贸总收入49.27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1.36亿元,上交税收收入8582.53万元。
下阶段,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一是搭建孵化服务平台。今年力争引进和搭建孵化服务平台5—10个,主要为汽车和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产业服务的上下游孵化平台,如军民融合科技孵化平台、高校科技创新孵化服务平台、院士工作站孵化服务平台、海工装备孵化服务平台等。
宁波园浙江大学大学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宁波分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是按照“一园多点”的建设原则由宁波市政府与浙江大学于2000年开始共建的一个“科技特区”,是浙江大学国家科技园的一个分支机构。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依托浙江大学强大的科技研发和人才储备优势,结合宁波市地区经济特点,旨在走出一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与地方区域经济开展科技合作的新模式。
园区位于宁波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目前,宁波分园已进入二期建设阶段,建成后的宁波分园环境宜人、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是浙江大学与宁波市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是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力量。
2006年2月在杭州举行了《宁波市—浙江大学全面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使浙江大学与宁波市的科技合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在这几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宁波市以及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享受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浙江大学与宁波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已成为市校间科技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已日趋显著,特别是2005年初宁波分园一期项目——科创大楼的建成投入使用,为宁波的部分地方传统产业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自2002年以来,边建设边招商、孵化,成效显著。
现已有入园企业128家,注册总资本8亿7千万元,其中科技型企业89家,技术服务型企业20家,企业累计上缴税收2.2亿元。孵化场地面积2.8万多平方米,其中企业用房1.8万多平方米,服务用房1万平方米。
在做好科技孵化器的同时,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学校和宁波市各级政府的肯定。目前,规划面积达450亩,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公里的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的二期项目(暨宁波研发园区)正在紧张施工中。
二期项目将主要以引进大院大所为目标,打造宁波区域自主创新的“新航母”,同时为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的一期项目科创中心孵化器功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优势互补。它的建设将更好地把高校科技园纳入到地方创新体系建设当中,使大学科技园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以浙江大学为依托,搭建以浙江大学为背景的创业孵化、科技产业、产学研合作、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多样化服务平台,将成为集聚浙大科技产业化项目的重要基地。试图探索通过市场化运作,把浙大的科技优势与宁波市场经济优势有机结合,加快浙大科技成果在宁波的转化和产业化。
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以其特有的“高、新、快、捷”的发展模式,旨在成为宁波市和浙江大学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及企业的孵化器,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基地。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兴分园成立于2009年4月22日,园区将以长兴县经济和主导产业为基点,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和产业结构为核心,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科技产业化优势,加强浙江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发挥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业创新和科技孵化优势,共同推进长兴及其周边长三角地区的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步伐。
新建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长兴分园区坐落在发展大道和明珠路交汇处,整个园区占地面积近400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建设后的科技园区将成为一个集园区(创业区)、学区(研发培训区)、社区(商贸、人居、休闲区)三区联动的创新载体和融工作、学习、生活、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体,将成为接轨国际、全国一流、辐射长三角的高科技产业园。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发的建设方针,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诚邀海内外有识之士前来创新创业,大展宏图。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位于南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约600亩,包括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工程江西分中心、浙江大学南昌技术转移中心、金庐软件园浙大科技园(江西)分园,以及江西凯源科技、江中安可等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根据规划,在未来的5年内,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总投资将达16亿元,其中投资7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和创业环境的建设,总建筑面积达40余万平方米。
整体建设分三期滚动开发,一期建设项目已于2006年完成并投入使用。上海中凯企业集团凭借雄厚实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房地产领域突飞猛进,并稳步扩大业务范围,和浙江大学强强联合,探索高新科技领域的经营,实现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人才培养等;浙江大学与上海中凯企业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江西浙大中凯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主体投资建设开发公司,全面负责浙大科技园(江西)的各项开发建设工作。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西)的产业投资将达9亿元,发展的重点在信息科。
行政商务区沿江居住区出口加工区北部工业区江东区块综合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区新加坡科技园高科技孵化器文化创意园产业定位及未来发展方向 2006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1100亿元,占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
1-11月,电子通信、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四大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的比重达84%,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重达70%。电子通信业集聚了摩托罗拉、东芝、宏讯电子、数源科技、和利时、士兰集成电路、立昂电子、鸿源科技、菱庆高新材料、华虹光电、怡得乐电子、华隆电子、史陶比尔、乐金大自然、飞凤通信等企业,形成了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记录媒体、控制系统为主的产品结构。
2005年,我区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信息产业园暨国家计算机与网络产品产业园。 发展定位:(1)软件研发:着重业务外包和媒体创意,包括ITO信息技术外包与BPO业务流程外包,主推软件开发、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服务、动漫产业;(2)生物制药:包括生物科技、中药、医疗配备等;(3)工业设计: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纺织品、时装、珠宝饰物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
力争通过5-8年的努力,使科技园发展为杭州湾乃至全国一流的软件研发、生物制药研发和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和创新中心。建成后的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是一个多功能、高品质、生态化的现代新型科技园,园区的“生产车间”更像是高档写字楼,有游泳池,有健身房,还有影剧院,园区内四成空地将栽种绿色植物,整个园区就是一座生态花园。
科技园计划用地面积约600亩,规划建筑面积 78万平方米,主要有研发基地、企业服务与生活配套三大功能。研发办公区:主要包括软件研发、工业设计、生物制药、咨询服务、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孵化园等功能,布置软件工厂、综合研发楼、通用式研发楼、定制式研发楼、独院式研发楼等;综合服务区:主要包括高星级酒店、商业、公寓、会议、培训等配套服务。
首期建设项目——“软件工厂”(杭州国家服务外包基地核心园区之一)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可入驻5000人,集软件设计、制作及配套服务功能于一体,主要承接服务外包业务,将于2007年年底建成。 产学研合作中心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技中介、金融机构和政府为一体,具备科研合作与开发、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人才服务四大主要功能。
这种“六位一体”的新型合作创新机制,旨在实现科技合作、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人才积聚和培养、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通过产学研合作中心,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使之与开发区的科技合作、招商引资、对外宣传、体育文化事业等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结合起来,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有效创新和产业化合作。
四大主要功能是:(1)科研合作与开发:促进校企科研合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设计创新课题并组织招标;(2)信息交流:科技信息检索、发布与咨询、开展网上技术市场服务工作、开展产权交易活动;(3)资源共享: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仪器设备共享;(4)人才服务:开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引进工作、开展人力资源培训、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目前,该区正在申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积极搭建浙江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整合生物医药资源,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能力和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浙江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浙江省十一五期间重大公共服务平台之一,核心层由我区高科技孵化器、区内相关企业和市内相关院所组成,服务对象为全省医药企业,该平台将集聚高校、科研院所和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要素,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撑能力和生物医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区生物医药产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园两中心即留学人员创业园、人才开发中心、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开发区分中心,按“三块牌子、一套班子”模式管理。
留学人员创业园是开发区精心搭建的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平台,旨在为有创业意向的海外留学人员提供更为便利的接待、咨询、创业和立业的全程服务。人才开发中心以“创业、创新、创优”为目标,以全方位地为区内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各类高效、优质的人事、人才服务为宗旨。
长三角紧缺人才培训服务杭州中心开发区分中心的成立,目的是为了接轨长三角,更是为了充分发挥开发区大学城、企业和人才的优势,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为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背景: 顺德科技创新中心,雄踞中国经济成长奇迹的千亿大镇容桂的东部核心区,科苑路以南,朝桂路以西,眉蕉路以北。
作为容桂科技新城的重点工程项目、南方智谷的核心园区之一,将依托容桂乃至顺德地区现有的雄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产业优势,借鉴国际顶级科研园区规划理念和发展模式,立足容桂科技新城打造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科技创新走廊的总体定位,坚持“机制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融合发展区”的核心功能,服务于“创新发展、精品容桂,打造优质生活之城”的建设精神,引高端人才、聚集高端产业、提供高端服务,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科技新城,进一步夯实中国南方智谷的基础,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产业集群,力争成为华南地区人才集聚、研发创新和创业发展高地,打造展示容桂创新活力与城市魅力的科技新地标,成为顺德城市和经济融合升级的典范。 项目内容: 一、项目介绍顺德科技创新中心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配套面积约4万平方米,写字楼面积约24万平方米,停车场面积约6万平方米,公寓式酒店约4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2万平方米。
按照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集高端金融中介服务、产业创新、科技研发、人才培育、创新孵化的城市综合体。 中心将充分发挥集群式创新的优势,形成产学研创新集群:包括企业孵化器群、技术研发机构群、高校科技产业群、教育培训机构群、中介服务机构群和配套服务机构群,最终成为创新、创业资源的富集区域,通过“聚集效应”让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云集于此,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创业能力、辐射发展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
项目以引进“高端技术、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企业”为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搭建现代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人才引进平台、科技金融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及科技创新展示平台,打造顺德首个首脑级科技、人才、创业城市综合体,铸造科技含量最高、科研环境最优、创新能力最强、创新体制最完善的科技人才高地;建设国家级科技孵化器、新兴产业加速器、科技创业特别区,打造创新企业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技术的研发高地,为顺德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二、发展规划——产业硅谷,城市智库 (一)财富中心 财富中心兼具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双重功能,这里吸引着兼具成长意识和变革魄力的引导世界潮流的专业人士,他们在这里相聚相会、沟通交流、运用最新信息,产生通向未来的新价值和可能。
财富中心将引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中介服务企业,如中国平安、人保财险、友邦保险、英国金融时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为进驻创新中心的企业提供最权威、最全面、最准确的融资、风投信息、跨国银行拆借、国外股票交易、国际债券发行与二次买卖、外币汇兑、海上保险与航空保险等服务,体现“国际金融窗口”独特的优越性。 财富中心将吸引全球权威人士汇聚于此,启迪无限智慧,孕育城市多样文化,形成一股向周边发散的影响力。
为顺德、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指引一条更加美好的未来之路。 (二)人才公寓 建设外观新颖独特、设施完善、环境舒适的酒店式高级人才公寓、高级专家公寓、专业人才公寓、博士公寓、留学生公寓,优化人才环境、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筑巢引凤,加速人才聚集,为驻扎此地的高端精英人才打造实现梦想的安乐窝。
(三)产业服务中心 立足顺德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棘手问题,协助解决政企服务短板问题,整合各类综合资源,引进一批专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创业辅导、产学研合作、咨询服务、项目孵化、专业检测、人才培训、融资担保、综合支持等公共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为顺德企业带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四)电商企业总部基地电子商务是产业升级的重头戏,建立电商企业总部基地,为电商企业提供集物流、设计、交易的一站式服务。
整合产业链资源,吸引全国、全世界的各地创业人才、科技人才以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聚集顺德创业。定期举办“电子商务国际高峰论坛”、“精英沙龙”等活动,与世界各界精英、专家共商电子商务发展大计,眼光聚集顺德,打破长三角与北京地区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让顺德本土的电子商务走向全中国、走向全世界。
(五)科技创新孵化大厦 构建科技创新孵化器,全力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重点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装备制造、光电、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快速通道,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组团创新创业,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提振专业人才知识创新积极性。
中心以优惠的价格提供标准化孵化场地,协助企业向政府申请年租金优惠政策,并且设立项目孵化基金,对入驻的科技型企业择优提供资金扶持。中心与各大银行、担保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