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这一重要论述,是顺应世界科技发展大势、面向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所做出的重大判断,是我们党对科技创新作用的新认识,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大作用,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将“鼓励创业”纳入促进就业的方针,强调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支持青年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我们应该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提升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目标,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促进首都经济在更高水平上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首都创业大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深化改革催生更多创业机会,对创业政策制定提出新期待。
创业活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均把鼓励创业、发展创新经济作为国家战略和政策取向,创业日益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活力源泉。
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优秀企业家和海内外人才云集,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汇聚,金融和创投机构分布广泛,具有丰厚的人才、科技和金融等创新创业资源。随着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加突出,市场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再加上首都得天独厚的创业资源,必将给创业者带来更多机会,也期待着更加精准有效的创业政策。
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对传统创业模式提出新挑战。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通过实施首都人才战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京发展,为首都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支撑。但同时,北京优越的创业环境和发展空间,也吸引大批劳动力进京务工。
人口规模的快速膨胀,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不仅给北京的能源供给保障、交通出行、大气污染防治和垃圾处理等带来巨大压力,也造成创业活动成本提升、收入降低和审批困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据统计,2009年北京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88.6,2013年增至97.8,4年内增长了10个百分点。
环境成本对北京投资吸引力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10年到2013年北京投资总额增速呈逐步下降态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简单依靠消耗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创业方式很难适应北京需要,外在环境已经对北京创业形成倒逼态势,引导创业模式变革势在必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高创业门槛,对创业能力提出新要求。通过多年的发展,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近年来,北京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人口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为核心,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法律咨询、会展信息等现代服务业企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调整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研究显示,北京市近5年青年创业者选择从事科学研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所占比重仅为18.16%。北京产业发展高端化趋势,提高了在京创业的难度。
首都促进创业工作能不能适应这种变化,不仅关系到众多创业者的创业梦想,更关系到首都北京的发展后劲。 二、建立适合首都特点的创业政策体系 北京创业工作要以“促进充分就业、助推产业升级、强化人口调控”为主线,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发挥创业的先导作用,以此带动首都城市功能疏解,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困局。
发挥创业工作积极作用,服务首都发展大局。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导向作用。
北京是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建立“以业控人”的长效机制、严格控制人口规模过快增长是未来政策的基本取向。新时期创业政策制定,必须正确处理好创业与就业、就业与人口的关系,最终做到既要能够通过创业活动,把各类优秀人才聚拢过来,又要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激励作用。通过创业政策的引导,促进创业资源和要素在京津冀经济圈范围内合理配置,推动高、中、低端产业合理布局。
结合首都产业高端化发展方向,加大对创新型创业的扶持力度,努力为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充分调动起全社会创新创业的内在活力。更加注重发挥创业活动的整合作用。
进一步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强化创业工作的整体设计,推动创业资源整合和共享,形成多部门协调推进创业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大创业工作格局。 制定针对不同人群的创业政策,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一是完善创新型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京创业。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海外人才吸引政策,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健全面向科技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建立健全全新的创业孵化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通过落户政策倾斜等,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工作生活环境。
二是健全困难群体创业帮扶机制,扶持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三是加大对青年为主体的普通群体创业扶持,促进普通劳动者高质量创业。
针对青年创业者创业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建立创业导师团队,倡导创业导师以参股入股的形式,带动青年创业活动;针对青年创业者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立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对于评选的优秀创业项目,政府给予资金支持,形成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三方风险分担机制。 发挥高端创业的剥离功能,构建以业控人的长效机制。
研究出台。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是创业创新的根本,人才的聚集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转折,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科学创新,推进技术进步。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拓展创业新空间,为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大学生接受了相关专业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现代化建设所需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后备军。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引领创新,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帮助那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大学生成为创业人才,从而汇聚起蓬勃向上的新生能量,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格局。现在有很多很好的创业平台,想腾讯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业发力。
大学生创业能实现就业渠道多元化,减轻就业压力。面对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就业压力巨大的现实,要实现充分、合理就业,降低失业率,除了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岗位,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向已有的职业岗位输送具有职业资格的劳动者外,还应大力提倡自主创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实现成功创业的可能性最大。因此,自主创业应作为未来的就业途径之一,它将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
第一,有助于解放思想,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 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培养冒险精神、创新精神,培育务实趋利、理性进取的商业精神。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有助于从深层次上改变新一代创业者基于文化习惯的心智结构,有利于扩大我国解放思想、开放改革的成果;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为创业家和企业家孕育和成长提供更适宜的环境。
第二,有利于打造高校核心竞争力,促进高校创新发展 。 在未来的高校竞争中,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是培养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教育部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就是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就是要在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中,推动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必须有正确的定位,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民营高校,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要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必须面向市场、深化改革,提升能力。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将是我国高校的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意义:结合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建议:一、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共同构建开放式创业常态系统。
众创空间是在研究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创新车间等基础上,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文化和资源共享空间服务的新型创业孵化模式。发展众创空间要充分尊重创业者群体的需求,充分发挥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社会组织等力量的支撑作用,释放创新创业政策集成和“互联互通”的系统有效性。
充分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有利条件,鼓励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构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服务模式,优化和完善现有创业服务机构的服务业态和运营机制,形成“互帮互助”、“用户互动”、“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开放式创业常态系统。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勇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创业中成就事业,在创业中成长成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养成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为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大学生将在人生事业的征途上创造辉煌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目前全球分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路子,通过分享、协作方式搞创业创新,门槛更低、成本更小、速度更快,这有利于拓展我国分享经济的新领域,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双创”也是收入分配模式的重大创新。千千万万人靠创业创新增收,更好发挥了“一次分配”作用,初步探索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众人创富、劳动致富之路,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分配格局。“双创”是促进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无论什么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可以靠创业自立、凭创新出彩,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上升通道,更好地体现尊严和价值。
我之所以比较多地阐述双创的内容,因为人的创造力无限,中国人的智慧巨大,人类的智慧无穷!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全面、可及性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在这方面,也要靠结构性改革。政府不唱“独角戏”,鼓励社会资本、外商投资一起干。我们通过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府与私营资本合作、特许经营等市场化办法,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放宽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形成了多元供给新模式。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这方面改革,使创业创新过程更顺畅、经济发展之路更平稳,人民生活水平更提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