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登记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仅3万元。
●财政筹资500万元设立自主创业资金,可申请20万元的免息扶持资金。
●从事个体经营月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3000元以下的免征营业税。
●非贵阳生源高校毕业生实行先落户后创业,可申请租住廉租住房或经济适用住房
看你做什么行业,首先去当地工商部门办营业执照,出示毕业证身份证户口,办理完后,再去其他部门(派出所、税务等等),主要是看你是什么行业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通知) 筑委厅字〔2001〕101号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提高职工住房增量补贴标准的 通 知 �� 各区、市、县党委口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贵阳军分区,各人民团体,部属、省属驻筑企事业单位和部分市属企业: 随着我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逐渐好转,城市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在我市执行《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提高在筑省级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住房增量标准的通知》(省厅字[2000]61号),调整增加在职职工住房增量补贴和为离退休职工建立增量补贴的时机已经成熟。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提高职工的购房能力,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决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在我市调整增加在职职工住房增量补贴标准、为离退休职工建立增量补贴。 一、从2002年1月1日起,职工的增量补贴标准由工资总额的10%增加到20%。
二、从2002年1月1日起,离退休职工按在职职工同样比例开始计算增量补贴。 三、增量补贴按现有工资发放渠道筹措,并与住房公积金分开。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单位必须到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为职工办理增量补贴缴存登记,并为职工设立增量补贴帐户。具体缴存办法按《关于缴存增量补贴有关事宜的通知》(筑房资字[2000]第081号)文件执行。
四、参加房改购买了公有住房的职工,在交清原购公有住房土地收益后,该职工增量补贴帐户内存储余额可逐月兑现。 五、对发放增量补贴确有困难的企业,经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工会讨论通过,报市房改办批准后,可以降低发放比例或暂缓发放。
六、三县一市可根据本通知结合县市的实际情况拟定具体办法,报市政府批准执行。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1年12月21日 这个 就是 101 号 文件!!!!~~~我是 复制的你的 标题 以后才贴的! 绝对的101 号 文件!!! 人品担保! 你要~~省厅字[2000]61号~~~ 住房增量补贴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省厅 [2000]61 号 从 2001 年 1 月 1 日起,离退休职工按在职职工(增量补贴标准为工资总额的 20% )同样比例计算增量补贴。
省房改办黔房办字 [2000]238 号文件规定:离休人员离休费计算项目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工龄工资、三费、粮贴、菜篮子补贴、岗位津贴、知补共 9 项。 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 省厅字 [2000]64 号 从 2001 年 1 月起,在职省级干部增量补贴为工资总额的 40% ,离退休的省级干部也按同样比例从 2001 年 1 月起计算增量补贴。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密切相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和兴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交叉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必须抓住和用好的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我们园区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指明了方向。
第一、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部署创新链,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
二是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传统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加快推进涉及人口健康、食品药品安全、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社会管理领域的科技支撑体系,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五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第二,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体制机制,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流动,培育和壮大创新型企业。鼓励产学研开展深度合作,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
二是着力提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引导和鼓励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高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四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筹协调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全国科技重大决策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科技相关部门、科技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 第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
一是完善和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加强对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的法律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切实建立健全科研活动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科学伦理教育,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自律功能,倡导创新光荣,鼓励独立思考,保障学术自由,营造宽松包容、奋发向上的学术氛围,厚植创新土壤。
三是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弘扬中华民族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深厚氛围和良好风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第四,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一是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力度,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二是注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
三是注重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等来华设立研发机构,吸引全球科技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四是注重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提升对外科技合作水平,推进科技援外,加强民间科技合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4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