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高村乡王沟小学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测算出教学工作总量、职务工作总量及学校工作总量,从中得出平均工作量,然后根据工作繁简,确定教师的实际工作量。
1、工作量的测算:1)学校工作总量=教学工作总量+浮动工作总量+职务工作总量2)教学工作总量=全校每周各科总课时数*相关学科工作量系数后的总和3)职务工作总量=各种职务折算每周课时数的和4)平均工作量=学校工作总量÷教职工人数5)周平均课时数=教学工作总量÷任课教师数6)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教学工作量+浮动工作量+职务工作量7)教师工作量得分=教师的实际工作量*(教职工人数*40分÷学校工作总量)2、工作量系数语文1.3、数学1.3、中学英语1.3、物理1.2、化学1.2、中学政治1.1、中学历史1.1、九年级体育1.1、其余学科均按照1计算。3、浮动工作量1)跨年级均为升学考试科目的,对任课教师加计2课时(不再乘学科系数),跨学科均为升学考试科目的,对任课教师加计3课时(不再乘学科系数)。
2)学校教研组长每周加计1课时。4、职务工作量副校级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8倍计算;中层干部按周平均课时数的0.7倍计算。
非实职领导干部在对应级别上减0.1倍计算。其他职务和其他工作内容:会计按周平均课时数的1倍计算;出纳按周平均课时数的。
工作量风险 包括:工作量计算的错误。
对固定总价合同,业主有时也给工作量清单,有时仅给图纸、规范让承包商算标。承包商必须对工作量作认真复核和计算。
如果工作量有错误,由承包商负责;由于工程范围不确定或预算时工程项目未列全造成的损失。对固定总价合同,如果业主用初步设计文件招标,让承包商计算工作量报价,或尽管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但做标期太短,承包无法详细核算,通常只有按经验或统计资料估算工作量。
这时承包商处于两难的境地:工作量算高了,报价没有竞争力,不易中标;算低了,自己要承担风险和亏损。在实际工程中,这是一个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带来的普遍性的问题,在这方面承包商损失常常很大。
如图 vlookup函数示例 所示,我们要在A2:F12区域中提取100003、100004、100005、100007、100010五人的全年总计销量,并对应的输入到I4:I8中。
一个一个的手动查找在数据量大的时候十分繁琐,因此这里使用VLOOKUP函数演示: 首先在I4单元格输入“=Vlookup(”,此时Excel就会提示4个参数。 Vlookup结果演示 第一个参数,显然,我们要让100003对应的是I4,这里就输入“H4,” ; 第二个参数,这里输入我们要查找的区域(绝对引用),即“$A$2:$F$12,”; 第三个参数,“全年总计”是区域的第六列,所以这里输入“6”,输入“5”就会输入第四季度的项目了; 第四个参数,因为我们要精确查找工号,所以输入“FALSE"、“0”。
最后补全最后的右括号“)”,得到公式“=VLOOKUP(H4,$A$2:$F$12,6,0)”,使用填充柄填充其他单元格即可完成查找操作。 VLOOKUP函数使用注意事项 一.VLOOKUP的语法 VLOOKUP函数的完整语法是这样的: VLOOKUP(lookup_value,table_array,col_index_num,range_lookup) 1.括号里有四个参数,是必需的。
最后一个参数range_lookup是个逻辑值,我们常常输入一个0字,或者False;其实也可以输入一个1字,或者true。两者有什么区别呢?前者表示的是完整寻找,找不到就传回错误值#N/A;后者先是找一模一样的,找不到再去找很接近的值,还找不到也只好传回错误值#N/A。
2.Lookup_value是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它可以是数值、文字字符串、或参照地址。我们常常用的是参照地址。
用这个参数时,有三点要特别提醒: A)参照地址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与去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的类别要一致,否则的话有时明明看到有资料,就是抓不过来。 特别是参照地址的值是数字时,最为明显,若搜寻的单元格格式类别为文字,虽然看起来都是123,但是就是抓不出东西来的。
而且格式类别在未输入数据时就要先确定好,如果数据都输入进去了,发现格式不符,已为时已晚,若还想去抓,则需重新输入。 B)在使用参照地址时,有时需要将lookup_value的值固定在一个格子内,而又要使用下拉方式(或复制)将函数添加到新的单元格中去,这里就要用到“$”这个符号了,这是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符号。
比如说我始终想以D5格式来抓数据,则可以把D5弄成这样:$D$5,则不论你如何拉、复制,函数始终都会以D5的值来抓数据。 C) 用“&" 连接若干个单元格的内容作为查找的参数。
在查找的数据有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3.Table_array是搜寻的范围,col_index_num是范围内的栏数。
Col_index_num 不能小于1,其实等于1也没有什么实际用的。如果出现一个这样的错误的值#REF!,则可能是col_index_num的值超过范围的总字段数。
4。在使用该函数时,lookup_value的值必须在table_array中处于第一列。
一个工程需要的早期评估有三项:工作量、持续时间、预算。在这三项中,工作量必须首先评估。当了解工程所需的工作量,你就可以分配决定工程持续时间的资源,进而可以评估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花费。
用下面的过程来评估你的工程所需总工作量:
1.决定评估所需的精确度。典型的情况是,评估的精确度越高,所需的细节就越多,所需时间也越多。如果要求你做一个粗略的评估(-25% - +75%),你可能会在较高的水平利用最少量的细节迅速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你必须提供一个精确的评估时(≤10%),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且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需要更多的细节完成这项工作。
2.为每一个活动和整个工程的工作量做一个最初的评估。有很多可用的技巧用于评估工作量,包括任务分解(工作细分结构)、专家意见、类推等。
3.添加专用资源时间。确保你已经包括兼职人员和专用资源所需的时间。例如,这一工程可能包括兼职人员、熟练的专家、法律人员、行政人员等。
4.考虑返工(可选的)。在理想世界中,所有交付的工程一开始都是完美无缺,但在现实世界中,通常并不是这样。不考虑返工的工作计划可能较容易完成,因为低估了全部的交付工程包含的工作量。
5.添加工程管理时间,这是成功的工程管理所必须的。一般说来,增加15%的工作量用于工程管理。例如,如果一项工程评估需要12000个小时(7-8个人),那么一个全职项目经理人(1800小时)是必须的。如果一项工程评估需要1000小时,工程管理时间应该是150小时。
6.添加意外事故时间。偶然是用来反映评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如果要求你做一项并不完全确定的评估工作,那么可能要增加50%、75%或者更多的时间以反映不确定性。如果以前你已经多次做过这样的工程,你的意外时间可能很小——可能是5%。
7.计算加上所有细节部分的总工作量。
8.如果必要再看一遍,进行适当修改。有时当你加上工程的所有组成部分时,评估会看起来明显的高一些或低一些。如果你的评估看起来不正确,再回头看一下你的设想,调整所作评估以更好的反映现实情况。我把这种情况称为从你的经理和赞助者最初的延期。如果你的赞助商认为你评估太高,并且你也认为没有理由反对他,那么你还要在评估上作更多的工作。要确保你的评估看起来是合理的,并且准备好反击那些反对的观点。
9.文档化所有设想。你永远不会确切地了解一项工程的所有细节,因此,文档化所有你做出的设想和评估,这一点很重要。
10.这类严格的评估方法将会帮助你在可以获得的时间和资源的情况下尽量做出精确的评估。
工作量,根据工作任务和员工的劳动效率以及出勤等因素来计算岗位人数。
通过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在定编方式选择中,有以下几种方式,不过各有利弊,如下表所示:
通过对酒店的情况的详细了解,采取第三种定编方式,即根据不同接待量、不同工作频次来对客房部进行定编。首先是对客房部各个区域的人员劳动量进行分析,核算出各个区域所需打扫的工作总量,即每个区域有多少个房间,所有打扫工作所需的工作时间;其次,是计算出各个区域的平均入住率;最后,结合不同入住率情况下所打扫的时间标准,计算出员工的工作饱和程度,根据工作饱和程度来提出定编建议。下面以一个单区域的定编模式加以说明:
第一步:对区域人员劳动量进行分析(以一个区为例);
第二步:计算出该区域某房型的平均入住率;
第三步:结合不同入住率情况下所打扫的时间标准,计算出某房型工作的员工的工作饱和程度;
通过准确计算员工的工作量以及时间标准,最后确定员工的工作饱和度,是定编过程中的一种量化模式,为企业的人员配置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也为企业后续在检查员工工作时提供了考核的标准,同时还可以为新员工的培训奠定基础,确实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工作方法,为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奠定基础。
我做项目管理不久,仅提供一些我的看法:
程序员的工作能力与其对所用语言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时间越长越熟练,当然也有例外:我的项目组就让老板给招进一位:用了四年delphi,居然不知道类概念的老兄。在项目开展的初期,我们事业部的老总要我给每个任务精确到多少小时,然后再安排人员,当时我仅对精确到小时的工作量估算提出异议,却没有想到工作量与具体人员的工作能力的联系。
后天我根据自己对几位兄弟的了解,将具体任务重新安排一下,基本是以天为单位来估算,没有将系统分析与测试考虑进来,因为我无法掌握这些资源。我给出的要求是每个成员拿到任务时,首先读一遍,然后再与我或资深成员交流具体的实现方法,然后再交由其在归定时间内完成。
我对团队成员的要求是:上班时间不能玩游戏,累了可以休息(听音乐或上网),但不能超过十分钟。平时我与团队成员经常交流,不仅是业务与技术方面的,也有其他方面的东西,这样团队成员与团队比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2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