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广东将进一步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加强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 台,有效拓展创业创新与市场资源、社会需求的对接通道,搭建 多方参与的高效协同机制,优化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 理、资本等资源配置,汇聚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是完善大众创 业、万众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省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 计划,依托创新创业产业园区、高等学校和创新型企业,打造一 批创新创业要素集聚、服务专业、布局优化的国家级和省级新兴 产业“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支持创新创业的支撑平台。
加 快全省公共创业服务信息网和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构建高效便捷 的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实现就业创业服务和补贴申领发 放全程信息化管理。加强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 造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 业创建特色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创业者提供资金、技 术和服务支撑。 二是推进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建设。
加 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 基地,在新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环节培育一批创新创业企业,形 成服务完善、成效显著的众创空间。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广泛应用研发创意众包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众 包平台,积极培育发展面向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物流、旅游 等生活领域的服务众包。
推动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中小微企业 和创业者开放科研设施资源,鼓励大型骨干企业通过生产协作、开放平台、共享资源、开发标准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发 展,支持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 业沙龙等公众互助平台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众创金融示 范区建设,争取开展国家互联网众筹试点建设,积极开展实物众 筹、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
三是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社团组织、行业协会和社会创业服务机构作用,办好鼓 励创新创业的各类赛事活动。
引导媒体加大对“双创”政策的宣 传力度,普及“双创”知识,发掘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培 育尊重知识、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业文化。 营造勇于探 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
通过网络平台、线 下社区、公益组织等途径扶助大众创业就业,营造深人人心、氛 围浓厚的众创众扶文化。形成政府与市场有机协同、高效运作的 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检测认证等 机构体系和服务网络建设,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创新链的公共服务 平台。 积极构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
完善投融资模 式,引导和鼓励各类众创空间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有 序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加快国家质检中心以及省级授权 质检技术机构和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
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适应创业创新主体大众 化趋势,大力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 科技服务业,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 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 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落实科技企业 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 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商业 用房、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
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乡规划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各类园区,建设创业基 地,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鼓励企业由传统的 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 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 确指出,“十三五”时期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 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 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强化 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 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要推动战略前沿领域创新突破,优化创新组织体系,提升创新基础能力,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 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 式,打造发展新引擎。建设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众创 众包众扶众筹。
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破除束缚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制度 障碍,优化创新政策供给,形成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成果高效 转化、创新价值充分体现的体制机制。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 体系。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加 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 优势,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建设规 模宏大的人才队伍,促进人才优化配置,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 环境。
拓展发展动力新空间,坚持需求引领、供给创新,提高供给质 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需求 升级与供给升级协调共进的高效循环,增强发展新动能。促进消 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培育出口新优势。
1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1.1 服务的主体决定了服务的性质公共服务是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为出发点而推出的服务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务。
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
因此,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基于科技创新普遍需要的服务就是为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的过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已经全面介入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转化、应用过程,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务。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传统体制下的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但其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获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对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将增加、创新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能力。
1.2 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共服务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创新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战略投资,通过公共服务实现。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完成。1.3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效果。
去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为1.4%、发达国家为2%~3%,差距甚大。财政投入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相符。
因此,财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投入应用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产品,财政性投入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浪费严重。
引入科技公共服务,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我国科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非常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导致科研课题重复分散和叠加支持,计划雷同,科研设施重复购置严重,造成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 科技公共服务的可行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如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建立了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联合体、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强调要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日本也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条件的多年计划。
如在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立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作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枢机构,承担大学、国立公立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委托开发、技术斡旋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促进研究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发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只是由于我国的科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3 科技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设置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链。
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着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3.1 技术研发环节的公共服务3.1.1 人才公共服务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
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经超过6 00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研究人员密度还很低。2003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力为15人年(美国为86人年,日本为132人年,整个欧盟超过100人年)。
高层次的人才仅。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9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