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通过整合农业科教环能资源,积极推动一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技术推广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工作的统筹衔接,逐步实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集成应用-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科研路径,促进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协同发展。
以区域主导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逐步将创新基地建设成为科技支撑能力强、农业经营形态十进、不同产业之间有机衔接、可持续发展特点突出的现代农业先导区和示范区。力争到“十三五”末,把创新基地建成科学研究试验田、技术示范样板田、职业农民观摩田、生态农业模式田和农业决策参考田。
锡东新城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五年成框架,十年出形象”的目标,用10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锡东新城发展格局。 无锡高铁商务区,用3年左右时间初步形成3.98平方公里高铁核心区城市形态。
基本完成以路网、环境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建设地铁换乘中心,建设与张家港、江阴、惠山区、常熟和苏州相城区等周边地区的快速便捷通道。基本完成45.62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项目所需用地的拆迁安置,并建设完成相配套安置房社区。
东部板块依靠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坚持打“生态牌”、“科技牌”,落实生态优先,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绿色生态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创新、创业产业高地。启动建设宛山荡核心区、S-Park(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等。
西部板块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着力提升原有园区的规划、产业和环境建设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创业园区及功能性配套设施,着力建设创新型、国际化开发园区。 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新规划理念,整合规划资源,综合挖掘无锡、锡山所具备的优势和潜力。本着“总体规划稳定框架,近期规划项目优化”的原则,坚持用地结构适宜性与市场运作操作性相结合,充分考虑生活、商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体现建设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注重加强与上海的互动对接,推进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 二是坚持高水平开发。
严格遵循“生态结构完整性,基础设施超前性”原则,大力引进符合锡东新城功能定位和无锡产业发展导向的项目,注重工程质量与建设进度并重、形态开发与功能完善并举,好中求快,突破重点,超前发展,努力将锡东新城打造成京沪高铁沿线城市中的创新亮点,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新象征和新标识。 三是坚持高效率运作。
创新投融资体制和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按照“自筹资金、自行建设、自主经营、自求平衡”的要求,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实现建设资金自求平衡。 四是坚持高效能管理。
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有序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高效、便捷的办事程序,确保开发建设快速有序推进;强化区域开发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规划设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整体风格统一。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