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人才住房保障为例,优秀人才购房补贴根据认定层次执行不同标准,最高补贴额度为:A类优秀人才100万元;B类优秀人才70万元;C类优秀人才50万元;D 类优秀人才30万元;E类优秀人才20万元。
2、人才带项目办企业可获租金补助。凡经区人才办认定的优秀人才,带技术、项目在松江注册创办科技类企业,又符合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导向、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将优先安排入住创业孵化器,并给予第一年100%、第二年75%、第三年50%的租金补助。
3、创业发展中期的人才和企业,对突出团队建设和人才吸引。根据方案,被松江区认定的优秀人才,可获2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购房补贴。
列入区重点扶持单位的企业,吸收年收入高于市社会平均工资优秀人才的,可申请获得最高16%(按个人社保缴费基数计算)的高薪激励补贴;录用国家“211”、“985”高校应届毕业生、松江大学园区高校应届毕业生、《上海市居住证》积分紧缺专业目录确定的高校紧缺专业毕业生、松江籍应届毕业生作为储备人才的,按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储备人才在3年内实现年收入超过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将再获本市平均工资10。 5%的一次性奖励。
4、为优秀人才办户籍开绿色通道。除了住房保障和资金补贴外,对于优秀人才急需解决的户籍办理等问题,松江区规定,经区人才办评定的优秀人才将有专人协助办理本市户籍或居住证积分、海外人才居住证、永久居留证、工作类居留许可、R字签证等。
5、优秀人才的配偶有工作需求的,人才办将根据实际情况协调解决就业困难。 6、对于子女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在本区入园入校就学的,可优先安排公办幼儿园和学校。
7、优秀人才在松江区二级医院以上医疗机构就医,可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诊、优先付费、优先检查、优先取药、优先住院等“六个优先”诊疗服务。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帮助本市中小科技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主线,上海市科技党委、市科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科技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认真调研、仔细梳理企业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动员和组织科技系统方方面面的力量和资源,重点制定了十项措施,启动“助企业、促创新、渡难关”行动。
十项措施具体为: 1。 面向企业征集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联合攻关,促进技术转移。
一方面征集制约企业、行业发展的重大、共性技术难题和专门技术问题,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技术服务需求,将筛选后的企业技术难题作为本市科技计划立项的重要参考,涉及国家目标的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 对这些技术难题,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引导,利用科研计划立项支持或搭建技术交流合作平台等多种方式,促进产学研协作,推进产业技术进步。
另一方面,通过市区联动,加快建设“创新驿站”,完善技术转移网络,深度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组织协调各类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2009年使创新驿站的总量达到10个,走访1000家中小企业,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1000个,完成技术转移对接服务500项。
2。 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
组织上海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选派有专业技术背景的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 通过探索“科技特派员”机制,摸清企业关键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制定技术发展战略;协助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上海市科委对“科技特派员”通过相关人才计划给予支持。“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时间为期一年,首批派遣60人。
3。 向中小科技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礼包”和“创新服务补贴”。
帮助企业降低研发创新成本,对中小企业通过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使用各类创新资源和专业服务给予补贴。一方面,整合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现有的科技文献查询、原文传递和专家咨询等服务,以“创新服务礼包”的方式免费赠送给中小企业。
每个“创新服务礼包”价值1千-1万元不等,服务企业10000家以上。另一方面,通过市区联动,对中小企业使用加盟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给予补贴。
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的补贴,服务企业5000家以上。 4。
提供“科技见习岗位”。 鼓励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根据自身实际,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半年期的科技、创业见习岗位,并对见习者实施“一对一”的带教。
科技见习岗位分专业技术类、企业管理类、市场营销类和信息管理类等四种类型,科技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大学生双向选择,确定见习意向并签订协议,上海市科委以“后补贴”的方式给予部分资助。 动员1000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接收见习大学生,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4000人开展见习。
5。 建立并扩大“创业导师”队伍。
依托一批具有创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建立一支100人规模的“创业导师”队伍,支持他们与孵化器、区县及各类教育机构签订协议,开设创业培训,提供咨询服务,以提高科技创业企业的生存能力及大学生创业的基本技能,并促进大中型企业与中小科技企业的全面对接与有机互动。 上海市创业孵化协会、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为企业家颁发“上海市科技创业导师”资格证书。
上海市科委对企业聘用“创业导师”的咨询和辅导费用给予补贴。 6。
多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为中小企业争取10亿元贷款授信额度。
加快探索并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统贷统还等针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扶持,缓解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7。
实施“企业加速创新”计划。在上海国家级高新区内进行“企业加速创新”计划的试点,并在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市推广。
该计划首次引入企业创新能力“五星等级”评价体系,2009年对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战略规划、创新文化、创新过程管理、产品与服务、核心技术与知识能力、组织结构与伙伴网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诊断,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级。 8。
推进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 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上海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破解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操作瓶颈。
尽快发布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目录,为企业拓展市场创造机会。 9。
支持科技企业“拓内需市场、促成果推广”。组织本市各类科技企业在现代农业、特色资源开发、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300项适用技术成果与兄弟省市开展合作(在3月和10月分两批实施),组织兄弟省市1500项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需项目与本市科技企业进行对接,在扩大内需的同时促进科技成果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
组织200家以上的本市科技企业参加深圳高交会、西洽会等六个科技展会,免去参展企业的展位费、特装费、展品运输费,支持企业开展国内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 10。
支持科技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布国外技术供需信息1000项,重点关注50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
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于先做好计划表,然后再根据自己定的计划去做调查,再收集数据进行综合整理。
我个人的建议是:1、先看,最快而有效的方法是先从网络上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市场调查,从中找出适合你个人的课题,再依据这课题来制定计划表。2、考察、检验计划你的计划表的可行性。
很多时候你认为理想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行得通。3、实践、收集可用信息。
要做课题,不能只坐在房间里埋头苦想,有此地事情你去做一做,看一看,想法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还有,理论与现实间往往差距很大,必需去论证。
4、根据你实践收集的材料再整理。
“十二五”时期,上海基本确立了以金融市场体系为核心的国内 金融中心地位,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 心。
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已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市 场规模持续扩大。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 463万亿元,是 2010年的3。
5倍。金融机构加快集聚,截至2015年末,在沪金融机构总 数达1 478家,比2010年末增加了 429家。
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推进,自贸 区金融制度创新框架体系基本形成,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人民币跨境使用 等金融创新试点积极推进。股票“沪港通”、黄金国际板、黄金“沪港通”等 顺利启动。
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形成了优良的金融法治、信用、人才、支付清算环境,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时期,上海金融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5年,上海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 052。 2亿元,同比增长22。
9%,占全市 GDP的16。 2%,比2010年提高了约4。
8个百分点。2015年上海金融市场通 过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总额达9。
2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 2。 9倍。
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是紧密互动、相辅相成的,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 展。 2015年5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 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
近期,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上海系统推进 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方案的通知》。 为加快推进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实施,市政府办公厅于2015 年8月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 施意见》(沪府办〔2015〕76号,以下简称《金融服务创新实施意见》)。
《金融服务创新实施意见》围绕缓解科创企业融资瓶颈问题,大力推 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着力发挥金融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与中小 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与政策环境,提高 科创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一是推进多元化信贷服务体系创新。
包括开展投贷联动、可变利率 定价模式等融资服务方式创新;支持实力雄厚且有长期投资意向的民营 企业设立民营银行,鼓励银行设立科技信贷专营事业部、科技支行等专营 机构;推动银行根据科技创新企业需要,制定专门的科技创新信贷、内部 管理、风险容忍度等政策。 发挥货币政策、外汇政策支持作用。
二是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鼓励科创企业通过上市、挂牌、发 债、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开展直接融资。
推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 加快发展科技创新板。三是增强保险服务功能。
支持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的特点,为科 创企业多渠道提供资金融通。 同时,鼓励保险机构推出适应科创企业和研发人员需求的保险产品。
四是推动股权投资创新试点。发挥政府引导资金作用,鼓励更多社 会资本发起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发挥创业投资对缓解科 创企业最先“一公里”资金来源问题的重要作用。
五是设立大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 筹建大型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 首期规模50亿元,与本市现有政策性、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为中小微 企业提供信用增进服务,着力打造覆盖全市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
六是鼓励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支持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机构等开展合 作,创新投融资服务。
鼓励有条件的区县和科技园区利用熟悉区域内科 创企业的优势,建立科创企业数据库,协助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和 产品创新。推动设立为众创空间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
为推动上述工作,上海市建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对各项 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成效进行评估,研究科技金融服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目前,市各相关部门、区县和国家在沪 金融管理部门正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加 大金融对科创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 设营造优良的金融发展环境。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
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
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
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
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
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
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
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
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
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
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
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
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
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
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
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一流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
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
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
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
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
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
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
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
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消除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消除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6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