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创业热情,但由于经验欠缺、能力不足、意识偏差等原因,导致创业成功率明显偏低。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才能实施。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四种硬件条件,才能有利于创业的顺利开展。
硬件一:经验
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里,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因此,大学生创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去企业打工或实习积累相关的管理和营销经验;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创业培训,积累创业知识,接受专业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硬件二:资金
一项调查显示,有四成大学生认为“资金是创业的最大困难”。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资金是大学生创业要翻越的一座山,大学生要开拓思路,多渠道融资,除了银行贷款、自筹资金、民间借贷等传统途径外,还可充分利用风险投资、天使投资、创业基金等融资渠道。
硬件三:技术
用智力换资本,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因此,打算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注意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产品,吸引投资商。
硬件四:能力
大学生由于长期接受应试教育,不熟悉经营“游戏规则”,技术上出类拔萃,理财、营销、沟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创业获得成功,创业者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建议可从合伙创业、家庭创业或低成本的虚拟店铺开始,锻炼创业能力。
他是福布斯财富榜上的华人首富,也是中国商界不倒的传奇,自22岁创业伊始,转战塑胶、地产、石油等多个行业,屡创奇迹;他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之道引来众多商业人士争相“取经”。
他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全球商业》曾发表专访文章,解析李嘉诚成功背后的创业心得和管理经验。
本文在此重新回顾经典,以飨读者。 几十年的创业经历让李嘉诚深悟,防范风险,未雨绸缪是取得成功的前提。
李嘉诚表示,自己90%的时间都用来考虑失败,并从不放过任何细节,才成就了长江实业不菲业绩。 李嘉诚又表示,任何事业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要实现做好充足准备、量力而为、平衡风险,也就是所谓“审慎”的艺术。
李嘉诚提醒称,穷人易过,穷生意难过,因而自己做生意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甚至是如履薄冰。 谈及企业管理,李嘉诚认为,做老板容易,做领袖难。
因为,领袖领导众人,促动别人自觉甘心卖力;老板只懂支配众人,让别人感到渺小。在李嘉诚看来,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态度与能力一样重要。
以下是李嘉诚观点摘选。 (创业以来如何大胆扩张不翻船)想想你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假设你驾驶着以风推动的远洋船,在离开港口时,你要先想到万一悬挂十号风球(香港以风球代表台风强烈程度,十号相当于强烈台风),你怎么应付。
虽然天气满好,但是你还是要估计,若有台风来袭,在风暴还没有离开之前,你怎么办? 我会不停研究每个项目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坏情况下出现的问题,所以往往花90%(时间)考虑失败。就是因为这样,这么多年来,自从1950年到今天,长江(实业)并没有碰到贷款紧张,从来没有。
长江(实业)上市到今天,假设股东拿了股息再买长实,(现在)赚钱两千多倍。就是拿了(股息),不再买入长江 (实业),股票也超越一千倍。
你一定要先想到失败,从前我们中国人有句做生意的话:“未买先想卖”,你还没有买进来,你就先想怎么卖出去,你应该先想失败会怎么样。因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别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补,可能带给企业极大损害,所以当一个项目发生亏蚀问题时,即使所涉金额不大,我也会和有关部门商量解决问题,所付出的时间和以倍数计的精神都是远远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讲,一个机械手表,只要其中一个齿轮有一点毛病,你这个表就会停顿。一家公司也是,一个机构只要有一个弱点,就可能失败。
了解细节,经常能在事前防御危机的发生。 现金流、公司负债的百分比是我一贯最注重的环节,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针。
任何发展中的业务,一定要让业绩达致正数的现金流。 可以这样说,就像是军 队的“统帅”必须考虑退路。
例如一个小国的统帅,本身拥有两万精兵,当计划攻占其它城市时,他必须多准备两倍的精兵,就是六万,因战争激活后,可能会出任何事业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风险,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过去我在经营事业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记着世上并无常胜将军,所以在风平浪静之时,好好计划未来,仔细研究可能出现的意外及解决办法。
(选择危机入市)这其实是掌握市场周期起伏的时机,并还有顾及与国际经济、政治、民生一些有关的各种因素,如地产的兴旺供求周期已达到顶峰时,几乎无可避免可能会下跌;又因为工业的基地转移、必须思考要增加的投资、对什么技术需求最大等等的决定,因应不同的项目找出最快达到商业目标的途径,事前都需要经过精细严谨的研究调查。 能在不景气的时候大力发展,就是在市场旺盛的时候要看到潜伏的危机,以及当它来临时如何应对,这是需要具备若干条件的。
(这些条件)关键在于要做足准备工夫、量力而为、平衡风险。我常说“审慎”也是一门艺术,是能够把握适当的时间做出迅速的决定,但是这不是议而不决、停滞不前的借口。
经营一间较大的企业,一定要意识到很多民生条件都与其业务息息相关,因此审慎经营的态度非常重要,比如说当有个收购案,所需的全部现金要预先准备。 我是比较小心,曾经经过贫穷,怎么样会去冒险?你看到很多人一时春风得意,一下子就变为穷光蛋,我绝对不会这样做事,都是步步为营。
有一句话,我牢牢记住:“穷人易过,穷生意难过”,你再穷,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买最便宜的米,还是可以过,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穷生意很难,非常难。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讲,如履薄冰。
(管理企业)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经营行业最新、最准确的技术、知识和一切与行业有关的市场动态及讯息,才有深思熟虑的计划,让自己能轻而易举在竞争市场上处于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机会来的时候,你就可以马上有动作(不断学习)。
能买下希尔顿是因为有一天我去酒会,后面有两个外国人在讲,一个说中区有一个酒店要卖,对方就问他卖家在哪里?他们知道酒会太多人知道不好,他就说,在Texas(德州),我听到后立即便知道他们所说的是希尔顿酒店。酒会还没结束,我已经跑到那个卖家的会计师行(卖方代表)那里,找他的 auditor(稽核)马上讲,我要买这个酒店。
他说奇怪。
一、重视并评估自己的财务能力
企业是由人才、产品和资金所组成,自有资金不足,往往会导致创业者利息负担过重,无法成足事业。因此,创业青年要有“多少实力做多少事”的观念,不要过度举债经营;企业应“做大”而非“大做”,“做大”是有利润后再逐渐扩大,“大做”则是勉力举债而为,只有空壳没有实际,遇到风险必然失败。
二、慎选行业 创业要选择自己熟悉又专精的事业,初期可以小本经营或找股东合作,按照创业计划逐步拓展。
三、要有长期规划 企业的发展,“稳健”永远比“成长”重要,因此要有跑马拉松的耐力及准备,按部就班,不可存有抢短线的投机做法。
四、先求生存 企业应先求生存再求发展,扎好根基,勿好高骛远、贪图业绩、罔顾风险,必须重视经营体质,步步为营,再求创造利润,进而扩大经营。
五、精兵出击 公司初期规模必须精简、有效率,重实质,不要一味追求表面的浮华,以免徒增费用。
六、要有意志力 有年度计划,有目标,有理想,就必须要有坚强的耐心与意志力来贯彻,愈挫折愈勇,不达目标绝不中止。
七、策略联盟 创业要讲求战略,小企业更需要与同业联盟,也就是在自有产品之外,附带推销其他相关产品。用“策略联盟”的方式结合相关产业,不仅能提高产品的吸引力、满足顾客的需求,也能增加自己的竞争力与收益。
八、有前瞻性规划 经营理念、经营方针、与经营策略均需详加规划,结合智慧与力量,扎好企业根基。总而言之,创业前应先调适心理,做好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创业,一旦走上创业之路,就应好好努力,掌握各项创业原则,这样不管你在何时何地,都将是一个成功而快乐的创业家。
误区一:一毕业就创业
国内很多大学生尚未准备好,就过早出来“主导”创业,这导致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很高。李开复表示,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这对大学生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国内教育更关注专业发展,而忽视对于学生执行力、团队经验、市场研究等方面的培养。”他强调,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以上所有因素全方位的整合,而中国教育尚需走一段较长的路。
误区二:创意等于创业
针对国内很多大学生有了自己的创意却不愿意让投资者知道的做法,李开复认为,“点子改变一切”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少见。“点子不是最值钱的,如果让投资者在‘创意’和‘创业人’之间选择其一的话,肯定有更多投资者选择后者。创业人身上包含了所谓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创业方向、人的性格、创业团队以及执行力等。”
误区三:创业等于上市
“创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上市和赚钱,更不是为了打倒竞争对手。年轻创业者要更有胸怀,打造正面的创业生态系统。”李开复提醒道,上市、赚钱等并非创业的最终目标,大学生创业者的最大理想应该是创造、完善行业产业链,用技术来造福用户。
“例如在互联网行业,当网络用户、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都能够分享你的技术,并达成收益和经验上的共赢时,才算得上是成功。”
误区四:对市场不够重视
将“创业”直接等同于“科技创业”,又将“科技创业”直接等同于“获得专利”,是目前国内大学生创业者中一种较为多见的想法。在李开复看来,创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创业者是否“知悉市场”,包括对市场的理解、对用户的深刻洞悉力以及对用户利益的了解和尊重。
误区五:创业等于赢得风投
“风险投资提供的不仅是钱。”李开复表示,据他观察,当第一笔资金拿到手后,便开始排斥投资者的共同参与,把他们的意见当成对自己的干涉。“风投的价值远在金钱之上。除了投钱之外,他们还能为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介绍人脉、客户、伙伴,帮助大学生了解市场、管理财务以及吸引下一轮融资等。”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好的投资人的标准不仅在于他是否愿意投钱、投多少钱,更在于在投钱之后他能否为创业者提供持续的、有价值的帮助。
李开复说,五大误区中首当其冲的是简单地认为“一毕业,就应该创业”。他说,大量经验和实证案例表明,“一毕业,就创业”往往失败率更高。更恰当的方法是,毕业后首先加入一个创业团队,从团队中学习创业经验,逐步积累个人实力,在几年后再正式创业。
他说,其余的四大误区中两项与“钱”有关,分别是认为“创业等于上市”、“创业等于赢得风险投资”。他认为,这两个误区,都把创业过程中的融资手段当成了目的,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不利于创业者将新企业做大做强。
他分析,最后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创意等于创业”,二是认为“科技创新等于创业”。他说,时下一些大学毕业生往往以为自己手里握着“点子”和“发明专利”,就是万能的,结果一创业就败下阵来。这大多是因为在创业过程中忽视了团队合作和执行力,这两种能力比“点子”更重要。他指出,“合作与执行”是目前国内大学应当着力培养的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建议设置相关课程。
创业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其中有角色转变的心态 ,历经磨难的心态,快乐创业的心态,一定会成功的心态,这只是创业的基本前提,具备了这些心态,就是选择什么项目,首先你要分析下你擅长什么,适合做什么,做自己感兴趣的最重要,当然了还要结合你们的市场情况、你的资金情况而定,如果说你理不清这些,说明你还不完全具备创业的能力,创业要懂得坚持,激情必不可少,如果没有激情何谈创业?你可以多了解下
PTS销售经纪人
我正在关注这个模式,因为看到网络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这点应是他们有自已的高明地方,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还是你自已深入了解下会好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注意的细节:1.自身的素质。
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不了解如何做商业事务上的策划,甚至不了解如何吸引资金,如何管理工作团队。基本的财务和管理知识都很匮乏,所以在创业之前,要有一个系统的培训。
2、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必须符合市场规律,盲目的确立项目去投资,会拉低成功的可能性。
3、要多方面了解国家政策法规。针对自身情况,了解政策之后,可以适当的获取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4、强大的内心。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能够客观的正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培养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2、加强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最根本途径。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的专业课教师,更要聘请当地优秀企业家代表,给毕业生开展讲座。
4、强化学生创业意识。让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找到结合点,从而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