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位于海南岛东南部沿海陵水黎安片区。为海南省政府2011年11月设立的省级行政直辖区。毗邻三亚,地处北纬18度,气候温暖,三面临海,拥有天然泻湖、浅水港、生态海岛和多处优质沙滩海岸线,热带海滨资源丰富,集合了山、海、湖、河、林、湾、岛等自然魅力要素。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导区,中国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滨海城市的示范区及世界一流的旅游度假胜地。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九九一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风光旖旎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海口市工业走廊的中心地带,规划面积4.67平方公里。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日,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亲手为开发区奠基。 经过近十年的辛勤耕耘,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从建设之初的一片黄土地,成长为今天初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二○○○年六月十五日,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拉开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序幕。高新区将发展成为海南省和海口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辐射和带动海口市及海南省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海南省“科技兴琼”及海口市“两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2002年,海口国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72.33亿元(增加27.48亿元),工业增加值19.92亿元(增加9.52亿元),创利润6.4亿元(增加1.9倍),实现利税4.3亿元(增长97.9%),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是海口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高新区的行政事务实施统一管理。
高新区将采取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力争在区内创造一片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沃土。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中外投资者来区投资创业,以最优良的服务为投资者解除一切后顾之忧。
我们热忱地欢迎中外投资者来海口高新区投资创业,在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环抱的四季如春的美丽家园,实现共同的梦想。 海口高新区的四大优势 资源优势 海南省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热带高效农业资源、热带海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具有独特性,这些优势资源与海口高新区优良的投资环境有机结合,能迅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和极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
区位优势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所在的海口市是海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毗邻港澳台、东南亚,是连接大陆和东南亚的交通枢纽,发展高新技术及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位于海口市工业走廊中心地带的海口高新区还能充分依托海口市的现有城市功能,有效地降低投资成本。
生态环境优势 海南省具有国内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海南还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示范省”的战略目标。
海口的生态环境优良,具有中国一流的人居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仅为28,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大大优于国家规定的一级质量标准。
地下水水质优良,基本属矿泉水型,堪称世界一流。绿地率达到36.7%,绿化覆盖率达40%。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高新技术人才提供了优质的生活居住空间,优良的空气质量十分适宜生物医药产业和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政策优势 海南省“一省两地”(中国新兴工业省份、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及海口市“两地一中心”(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热带滨海旅游胜地和区域性商贸中心)发展战略中均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置于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而海口高新区作为海口市乃至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南省和海口市已制定和正在制定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全力支持海口高新区的发展。
重点扶持的产业 围绕海南省“一省两地”及海口市“两地一中心”发展战略,重点扶持与海南丰富的海洋资源、热带资源、一流的生态环境质量等优势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海洋工程产业、环境保护产业。
完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体系 我们积极致力于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海口国家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服务作用。留学生创业园已有曾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学习和工作过的22名留学归国人员入园创业,部分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
通过举办留学生研发项目风险投资嫁接会,充分肯定并向社会展示创业项目的科技成果,搭接高新科技项目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努力将留学生创业园从服务平台打造成孵化平台。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惠政策 发表时间:2004-3-8 来源: 作者: 人气:1683 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称高新区)致力于高新技术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医药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新能源及高效节能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及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海洋工程和生态环保等优势产业。
高新区全面执行国务院、海南省、海口市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高新区实行全封闭的管理模式。
对经省科技主管部门或高新区管委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土地、财税、资金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一系列特殊的扶持政策。 一、鼓励投资和技术创新政策 高新区设立“企业发展奖励资金”,扶持区内企业的发展。
“企业发展奖励资金”考核奖励的主要指标:一般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分别按企业缴纳增值税税额的10%和2%、地方税(城建税、个人所得税除外)税额的18%和25%奖励;商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按企业缴纳增值税税额的8%、地方税、(城建税。
(1)建设目标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生态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
2025年,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自由贸易港制度全面建立。2035年,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热带海岛特色,全方位践行中央新发展理念的对外开放国际化新区,为全球未来城市建设树立“江东样板”。
(2)规划定位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集聚创新要素,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产权、股权、碳排放权等交易场所,全力打造以“四个国际中心”为支撑的海南自贸区(港)总部经济区。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理念,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注重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注重乡村规划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在全球未来城市的建设趋势中探索打造江东模式。
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积极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探索实行离岛免税全地域覆盖、全路径销售、全品种供给模式。
高标准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消费商圈,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能店铺”、“智慧商圈”,支持完善跨境消费服务功能,展示海南旅游新形象。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
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示范区;加快建设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基地。3、总体格局江东新区将着力构建“山水林田湖草”与“产城乡人文”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大共生格局;形成 “田做底、水理脉、林为屏;西营城、中育景、东湿地”的总体格局。
4、生态格局构建“一区映两心、三水纳九脉” 的生态空间格局。一区:指东寨港国家自然保护区;两心:包括桂林洋热带农业公园、滨海河口湿地带为节点的生态绿心;三水:包括南渡江、琼州海、东寨港大湖;九脉:包括潭览河、迈雅河、南岳溪、道孟河、芙蓉溪、演丰西河、演丰东河、罗雅河、演州河等九条河流及沿河流两侧建设的多条绿色生态脉络。
5、空间结构形成“一港双心四组团;十溪汇流百村恬;千顷湿地万亩园”的组团式生态文明城乡空间结构。一港:指以美兰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
双心:即滨海生态总部聚集中心、滨江国际活力中心。四组团:即国际文化交往组团、国际综合服务组团、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组团、国际高教科研组团。
十溪汇流:即南渡江、潭览河、芙蓉河、迈雅河、道孟河、南岳溪、演丰西河、演丰东河、罗雅河、演州河等多条河流。百村恬:即区域内美丽乡村。
千顷湿地:桂林洋岸段湿地、下堂水鸟湿地、海南省北港岛国家级海洋公园等湿地生态系统。万亩园:即新区内大面积都市田园。
6、城市风貌建设综合性城市景观道、滨海风情道、滨江百里绿廊等三条重要通道。形成滨江城市界面、滨海绿色界面、中央弹性走廊界面和中部绿心生态界面等四个展示形象界面。
打造包括中央商务消费风貌区、滨海总部形象展示区、特色领事风貌区、科技智谷风貌区、智慧高校风貌区、美兰空港风貌区和魅力海湾风貌区等七大片区城市印象。塑造金融蓝湾风光、生态海湾风光、文化岛湾风光和东寨港湾风光等四大节点风光。
突出商务、文化、空港三大城市地标形象。7、公共服务构建国际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国际化高端服务设施集群,打造15分钟未来社区服务圈。
建设国际化商务商业设施、高端旅游休闲服务设施、多元化公共文化设施、国际化教育科研设施、共享型体育健身设施和高标准医疗卫生设施。8、交通体系以绿色交通为主导,按照快线慢网、窄路密网、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要求,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以多层次、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纽带,支撑和引领新区跨越式发展,打造高效、智能、安全、便捷、绿色、创新型综合交通体系。
9、智慧城市构建全联动的感知网络,铺设无处不在的智能设施,搭建高速互联网络,建立感知信息中心。建设数字资产管理体系,搭建数字规划平台。
培育全景应用的智能化服务,构建城市智慧治理体系,健全城市智慧民生服务,推动城市智慧产业发展。10、市政设施建设安全高效的供水格局,规划新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供水管网漏损率小于10%。
构建绿色安全的雨水排放系统,整体提升河道排水能力,构建涝水北排的骨干通道,形成蓄排结合、防治并举的排水体系。结合污水处理分区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设施。
共建智能高效的能源互联网,推行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实现新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1、综合防灾构建韧性城市防御体系和适应新常态的城市减灾空间。
全面提高洪涝潮防治标准,加强防洪排涝体系布局和河道水系综合整治。规避断裂带。
厦门自贸片区(云创智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1日下午揭牌并正式投入运营,这是福建省内首个在自贸试验区内建立的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这一创新创业基地将面向海外人才,尤其是台湾人才提供离岸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技术转移、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创新创业平台。 基地负责人蔡弼凯介绍,基地将采用全新的“区内注册、海内外经营”协同创新创业新模式,向海外人才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高起点的创新创业空间,将在开展“海外预孵化”、促进海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引进和集聚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探索离岸研发、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基地还紧扣“一带一路”倡议,突出“海丝”元素和深化两岸交流合作,为人才、技术、项目提供前置性、专业化的成果预孵化和技术转化服务,积极开展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各类制度和政策的先行先试。 目前,厦门自贸片区(云创智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为依托,已建立“马来西亚・征阳”特色科技小镇等项目。
同时,基地已和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硅谷以及台湾地区的企业、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将在新兴应急产业、高精视觉识别等新兴科技领域展开技术和项目离岸落地转化。 基地还将在台湾设立离岸创新创业预孵化基地。
台湾中兴大学教授朱延平教授表示,厦门自贸片区的柔性引才政策做得相当好,引进更多的海外技术有利于厦门的产业升级和更深入的两岸合作交流。 内容来源:凤凰网。
核心启动区位于湖里区与思明区两区交界处,东侧隔海远眺金门,西连虎仔山及高林片区,北侧为五通片区,南侧紧挨观音山商务营运区,规划总用地1.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项目以商业办公为主,配套相应居住及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区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一带、两区、一中心”:“一轴”——公园绿化景观轴;“一带”——环岛路沿线金融办公带;“两区”——五通居住区及塔埔居住区;“一中心”——东宅金融办公中心。
规划区以“三横四纵”的道路骨架网络,与片区内部支路形成方格网状的路网系统。根据《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二号线南北向穿越本片区,在片区中部公园地块设置林边站,在片区西北部环岛干道上设置高林站,片区内贯穿南北的主干道—金融大道将与其相结合,连接厦门岛西部旧城区与五缘湾片区,金融大道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全面满足片区办公、商业、居住等人群的交通出行需求,成为贯穿南北的金融产业发展带。核心启动区建设的推进,拉开了两岸金融中心建设的帷幕,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厦门的资本配置能力和金融服务功能。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4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