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文报业协会大湾区考察团12日抵达深圳,展开考察行程第二站,了解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未来深圳会继续加强对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香港人才去深圳创业就业。
据悉,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中,深圳处于核心地位,将在科技创新方面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深圳与香港已有很多合作项目,包括落马洲河套地区、前海蛇口自贸区等,随着两地产业互补性愈来愈强,相信未来港深科技合作大有空间,深圳会继续加强对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香港人才去深圳创业就业。
统计显示,高科技一直是深圳最大的特点,单是去年,全市的高科技研发投GDP4.13%,相当于韩国和以色列的水平;PCT专利申请量47%;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达到1.12万家。今年,深圳亦将加快建设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携手香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建设前海城市新中心、打造湾区合作新亮点。
据了解,前海蛇口自贸区、河套地区将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未来,深圳将把前海建设成为城市新中心,制定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前海深港金融创新政策,如设立深港科创基金、提升“港深青年梦工场”发展水平,将引进一批总部企业,新增港企2000家,为更多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近年,深圳在前海引进更多港企,同时鼓励更多年轻人到深圳创业和就业。深圳市政府方面表示,随着两地产业互补性愈来愈强,相信港深科技合作大有空间,未来两地将加快推动河套地区开发,加紧深港科技创新特别合作区建设,推进园区土地整备和更新改造,同时加强对港青在深创新创业的支持,为高端人才持续提供住房优惠政策。
以大湾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深圳未来将争取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大湾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等专项实施方案,推进深港澳在经贸、金融、教育、科技、人才等领域更紧密合作,目前“广深科技走廊建设”已经写入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计划中,将广州、东莞、深圳沿线打造成高新科企业聚集的地带,拉动大湾区发展。
此外,深圳绿化覆盖率43%,PM2.5水平为28,连续多年成为全国十个空气最好的城市之一。治理河道污染方面,深圳计划2019年所有受污染河道整治完毕。为建设全球区域文化中心城市,深圳将建成深圳歌剧院等十大文化设施。
内容来源:凤凰网
马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兴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预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很快出台。
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王国庆表示,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 据悉,规划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
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中央决策、国家规划,也是广东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加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
马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兴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预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将很快出台。
日前,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王国庆表示,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据悉,规划初步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目标定位、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包括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
规划范围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丘海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上升为中央决策、国家规划,也是广东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加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载体。
通过合作重点领域的开展:(一)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挥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优势,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空港群,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推动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衔接、一体高效。
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便捷区域内交通圈。建设稳定安全的能源和水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扩大网络容量。
(二)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推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企业相互投资。鼓励港澳人员赴粤投资及创业就业,为港澳居民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并为港澳居民在内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条件。
(三)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四)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大湾区不同城市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构建高端引领、协同发展、特色突出、绿色低碳的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五)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区域旅游发展,支持澳门打造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共建健康湾区,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六)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
充分发挥港澳地区独特优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生态环保及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携手打造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支持粤港澳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联手“走出去”,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发挥归侨侨眷纽带作用,推动大湾区在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七)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推进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基地建设。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中山粤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合作平台建设。
发挥合作平台示范作用,拓展港澳中小微企业发展空间。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6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