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史·上·宋世祖殷淑仪》中,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
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研究是从本世纪出开始的,它最早是和工业经济的发展,社会先进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比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根据他的定义,创新指的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再经济生活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实现生产要素的组合。而人们现在所说的“创新”,已不仅仅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具有更广泛的涵义。
关于什么石创新,什么是创新教育,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已有许多专家作过论述,笔者只是谈点粗浅的认识。 1 创新教育 1.1 创新 创新既包括事物的发展过程又包括事物的发展结果,它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技术与方法,又包括新的思想、理念和学说。
前者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后者属于知识创新的范畴。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又会带来制度的创新。
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新颖、独特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创新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 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 名称 初级创新 中级创新 高级创新 涵义 对本人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经过模仿,改革或发明,在原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出新的产品。 经过长期研究反复探索,产生出新的产品,主要是一些重大理论突破、发明、创造。
价值 这种创新只有个人价值无社会价值 有个人价值,也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这种创新可以给个人带来经济利益,也可以带来社会荣誉,因而有个人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表现形式 中小学生的绘画,模型制作,经发现法学的知识或新的解题方法 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发明创新 少数著名科学家的种种成果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我们实施的创新教育中的“创新”主要指第一个层次的创新,第二层次的创新对于高校的学生应有所涉及。
第三个层次的创新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多方面的努力,非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 1.2 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这一定义适用各级各类学校,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中小学教育,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要实施创新教育。而目前人们提得最多的,也是目前正在大面积实施的基础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关于这一点,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指出[4]: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认真做好“普九”工作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问题。他进一步强调,这里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实施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一层次的创新。下面谈到的创新教育主要是针对基础教育而言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创新教育,这里还应明确几个问题: 1.2.1 创新教育和知识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因为知识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如果没有知识,仅凭空想,即使想出新东西也不能实现,不能实现就没有价值,就不能称为创新。前面创新教育的定义也指出:重在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所以说创新教育不但不排斥和否定知识教育,而是以知识教育为基础。 1.2.2 创新教育和创造教育 有人认为:创新教育也就是创造教育,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阎立钦教授指出:二者不同。
一是时代背景不同:国际上对创造教育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国内,陶行知先生也早在20年代就提出了“创造教育”的主张。这是在工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提出的。
而创新教育是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深化教育改革提出的。二是研究目的、内容、重点不同:过去的创造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如动脑,动手,搞小发明,小制作,或开展思维训练。
而创新教育尽管也需要这些,可它还包括更多的内容,如教育思维,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需要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由此可见,创新教育与创造教育确实不同,但二者也不矛盾,有许多相同之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教育是创造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和升华。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创业教育并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
对此,英国人有着独特的认识,他们认为,创业是指在混乱无序、变化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地寻求与把握机会,高效地整合与利用资源,明智地决策,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创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既指向目标达成,有时也指向“创造性的破坏”。
因此,创业首先不能仅仅被当作一种纯粹的、以营利为唯一目的的商业活动,而是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与创新精神,要求大学培养未来创业者与领导者的成就动机、开拓精神、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转变就业观念。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
其次,创业需要创业教育提供基础,即要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知识准备,使未来创业者具备战略眼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并具备较好的情商。一项调查显示,美国表现最优秀的上市公司与高新技术企业老板有86%接受过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勇于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在创业中成就事业,在创业中成长成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掌握创业方法,养成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实践能力,增长实践本领,为成长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随着一系列鼓励就业创业政策的出台,我们的大学生将在人生事业的征途上创造辉煌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大学生创业教育》介绍了大学生如何通过正确的方法脚踏实地做好创业准备和创业计划实施策略,一步步地把大学期间萌发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全过程。
系统地阐述了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创业成功的原则和技巧,力求全面准确地贯彻和体现我国关于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介绍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新内容和新做法。
全书共七章,包括创业项目的选择、市场营销与策略、做好管理者、客户管理与服务、财务管理基础知识、创业者的基本素养、企业成立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扩展资料:
“大学生在学校,因此高校来做创业教育更合适,但课程设置、师资聘用应由学校组织校外专聘老师来实施,而且需要他们要有相关经验。创业教育不是知识培训,只是依靠教材的培训势必难以有好的效果。”王伯庆说。
创业很像学游泳,需要实践中出真知。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上必须要开门办学,发展一支专聘的校外师资队伍。可以请有经验的成功者或失败者讲授创业历程,成功和失败的经历一样,都很重要,可以帮助尚未出发的大学毕业生规避和预判创业路上潜在的“暗礁”。
担任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创业导师的王伯庆告诉记者,他接触的创业导师普遍认为,学校必须进行创业教育,但不要期待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也不要人为地去推动一毕业就创业的比例。
业内专家建议,把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改一改,从重视一毕业就创业的比例改成跟踪毕业几年后的学生创业比例。
根据多年的经验,王伯庆发现创业不仅要有冲动,还需要有合适的项目。因此,刚毕业的学生可能创业热情高涨,但当时如果没遇到合适项目,先不要仓促创业,可以边工作边寻找适合的创业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学生创业教育须开门办学不能纸上谈兵
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
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坚持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原则,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着力构建全覆盖、分层次、有体系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不仅仅是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而是要面向全社会。针对那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的教育。
扩展资料:内容体系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7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