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省外来青落户人员子女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两五一三”条件,可在青海省参加高考并参与省内外普通高校的录取。
“两五一三”条件,即:(一)考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及考生本人户口一并迁入青海省满五周年(高考前);(二)家长在青投资经商营业执照满五周年(高考前);(三)考生在青海省就读高中满三年并从高中一年级起参加了青海省高中会考(学业水平考试)。 二、对于不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但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可以在青海省参加高考,但要采用其原户籍迁出省(市、区)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参与青海省内相应批次院校的录取(占用省内院校在省外的招生计划、单列计划):(一)考生及家长在高考报名前已在青落户;(二)学籍在高考报名前已转入青海省;(三)其原籍省(市、区)高考科目与青海省高考科目一致。
如不一致则由省招办按照青海省高考分值进行折算。 考生原籍同批次录取分数线低于青海省的,则按青海省录取分数线执行。
三、对于不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但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在青海省参加高考并按照青海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参与省内、外三本及以下院校的录取:(一)考生及家长在青落户三年以上、不满五年(高考前);(二)考生在青海省就读高中满三年并从高中一年级起参加了青海省高中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 相关资料:2012高考每月大事备忘 高考模拟试题 自主招生 大学查询数据库 四、对于不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但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在青海省参加高考并按照青海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参与青海省内三本及以下院校的录取:(一)考生及家长在青落户一年以上、不满三年(高考前);(二)考生在青海省就读高中满三年并从高中一年级起参加了青海省高中会考或学业水平考试。
五、对于不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但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在青海省参加高考并按照青海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参与青海省内高职高专院校的录取:(一)考生及家长在青落户不满一年(高考报名前);(二)考生学籍在高考报名前转入青海省并在青海省就读高中一年以上。 六、对于不符合“青教招委【2000】007号、【2006】33号”文件规定的报考条件,但同意按照上述二、三、四、五条规定的条件执行的,报名时,考生及家长必须向考区招办递交同意按上述相应条款报考的承诺书。
七、引进青海省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子女在青参加高考,继续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青海省引进人才智力实施办法》(青办发【2004】56号)中的规定执行。即:被同意引进青海省的高层次智力人才,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颁发聘书、本人及其子女户口迁入青海的,可在青海省参加高考(须在青海省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引进青海省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其子女在青参加高考,按照《青海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转发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3部门制定的的通知》(青人才字【2011】5号)第二十一条执行。即:引进人才(须提供《青海省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绿色证书》)在青工作期间,本人及其子女户籍迁入青海省的,当年起即可在青海省参加高考(须在青海省办理学籍注册手续)。
对于其他类型的从省外录、聘用人员的子女在青参加高考,仍按上述一至六条之规定办理。 八、以上规定条件中均不包含“居住证”、“蓝印户口”考生。
九、本补充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潘青海:开创锰克锂电动力之梦潘青海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曾经在海外学有所成,他,曾在某些领域术业有专攻,他,已经有了成功的事业,而现在,他来到了常州,在这块热土上,他用自己的学识,用自己的智慧,开创自己的事业。
潘青海,来自于天津,南开大学毕业后,于1992年在日本东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江苏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潘博士毕业后,由于各方面出色表现,工作一年后便担任日本一家大型公司生产部主管。
1996年到1999年受聘于日本爱丽思公司,负责中国公司新人员的培训,后任生产部门主管。因为不愿意加入日本国籍,1999年潘青海毅然离开所在的日本知名塑料制品公司爱丽丝雅玛株式会社,移民加拿大,来到能元莫利加拿大公司。
在莫利公司,潘青海第一次接触到动力锂电池,很快熟悉并掌握了这种绿色新能源的技术。1999年到2000年就读于加拿大温哥华BCIT学院,获计算机专科文凭。
2000年到2007年就职于E-ONE MOLI ENERGY (CANADA) LTD.,曾先后担任实验室管理员,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及实验室主管,主要负责原料和产品分析,新电池材料的开发及其相关电池设计和生产工艺的开发,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分析及处理,跟踪世界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趋势。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在外工作的华人倍感自豪。
时代在召唤,形势在发展,2007年,在常州市委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构建人才高地,为常州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大背景下,潘青海来到江南名城常州,常州是一个富有东方神韵,蕴藏巨大潜力,充满发展希望的城市。常州政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引进人才、聚集人才,,并多方筹措人才基金,资助人才创新、创业,让人才充分感受到在常州有用武之地,能得到公正使用。
作为我市第三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2007年10月,潘青海回归祖国。从大学本科念的物理化学专业,再到博士读的制药化学,在潘青海的人生轨迹里,似乎从来没想过要自主创业,更别提把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创业的方向。
2007年,国内最大的锂电池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请他回国组建中国动力电池公司。“这么多年,你在日本和加拿大都是为别人打工,现在回国了还要为别人打工吗?既然拥有技术,为什么不自己创业呢?”朋友的一句话,改变了潘青海对未来的憧憬。
2008年,国际油价坐了回“过山车”,让所有汽车厂商都意识到,谁能用绿色新能源代替汽油动力,谁就握住了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命脉。潘青海敏锐地意识到,锂电池,作为一种新能源,对世界汽车业来说都是热门领域,锂离子动力电池将会搭乘电动汽车业发展的东风,步上云霄。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新兴产业,我们拥有最新的技术,与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潘青海的声音,与日产雷诺全球CEO卡洛斯观点一致,“如果中国加大对绿色新能源的投入,或许在未来就能成为汽车领域的领头羊。”
经朋友介绍,常州伊思达纺织印染公司的老总去莫利公司考察,立即决定和潘青海一起成立新公司开发动力锂电池项目。 2007年10月,带着世界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潘青海从加拿大来到常州,创办了江苏伊思达电池有限公司。
没有人员、没有设备,潘青海白手起家,仅用了7个多月就实现了投产。从2007年10月开始组建到2008年5月正式投产,目前公司的生产能力从日产8000个圆柱型锂电池提高到12000个,月底开始日产将达2万个,今年目标达日产5万个。
2008年潘青海被评为“常州市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并获2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2009年潘青海被评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所谓“天道酬勤”,潘青海经常独自留在公司,加班到深夜,废寝忘食的工作。他不仅关心公司同事的工作,也很关心同事的生活,他在公司组织开办了乒乓球室,台球室,篮球场,羽毛球馆,大大丰富了同事们的业余生活。
他周末也经常来公司探望加班的同事。潘青海把个人抱负和国家富强结合起来,把自身事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思国家之需,展所学之才,已经把企业越做越强大了。
一年多以来在潘博士的领导下,公司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了企业质量体系,同时按照ISO14001标准建立了企业环境管理体系,企业全部产品已经通过了UL-1642、CE、RoSH等相关国际标准认证。 公司研发生产的圆柱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大功率放电(瞬间可达40A放电)、超低温环境工作(零下40度,可正常工作,达世界顶极水平)、超长寿命(循环工作500次后,容量保持在90%以上)、环保安全(设计了独特的防爆和防漏电池盖,安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等特点,产品得到国际大型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厂商的认可。
其零下40度无需预热,仍能正常工作的特点得到了国内军工企业的青睐。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拥有专利2项,6项专利受理中,5项专利申报中。
2008年底公司已形成日产电池3万节的生产能力。公司下一步的目标在2010年实现日产电池10万节,销售6亿元,在2012年实现日产电池40万节,实现销售20亿。
通过研发上的持续投入,。
2009年,团省委发起成立了青海青年创业园,利用创业各方面优惠政策,为全省大学生、青年创业提供筑巢引凤的平台。
2013年,创业园二期投入运行,将创业园一期进行整体搬迁,办公面积达到2528平米,一批有创新的青年企业入驻,部分创新型企业填补了我省高新科技产业的空白。在全团树立了共青团本身做创业孵化器、创业融资的标杆,在全省青年创业就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共青团今后做好创业就业工作积累了经验,铺平了道路。
创业园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第二批众创空间”“2016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单位(平台)”“省第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优秀创业孵化基地”“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省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
拜伦和博蒙特及弗莱彻都不是商人,他们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没有对商业进行关注。
但是,这并不妨碍蕴藏在他们的至理名言中的基本真理适用于当今的每一位商人以及任何一个希冀在商业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人。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只需要象征性的维护。
同样的道理,一个年复一年平稳运转、繁荣兴盛的公司也仅仅需要例行性的管理。 在经营这样的公司时,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能力。
不幸的是完美无缺的商业经营”并不存在。隐伏的阻力、意外的困难、突如其来的危机埋伏在所有公司前进的道路上。
对实业家而言——正如对任何个体而言对他的勇气的真正测验只能发生在他身陷逆境时。当他们走投无路时,商业领导或实业家们会有何反应?首先,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在身陷逆境时只能是绝望无助地号哭,任凭面临的困难彻头彻尾地将他们打垮。
他们就像是兔子一样,在高速公路上遇到朝它们奔驰而来的汽车的大灯发出的耀眼光线时只能是不知所措、发呆发愣,它们不会作一点移动来拯救自己,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汽车车轮碾得粉身碎骨。这样的人不会采取任何行动来扭转危局、制止灾难,因为他们根本无从知道能够做什么或应该做什么。
当他们最终面临灭顶之灾时,他们只能是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完全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以及为什么。
2018年7月30日,从青海省科技厅获悉,2018年已对20家科研院所给予基本科研业务费3000万元,主要用于自主开展基础性科研工作、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以此拓展科研人员自主权,激励科技创新。
2018年上半年,青海省科技厅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52项,总投入13.76亿元,其中科技投入占比近半。截至目前,已登记科技成果260项,实现新增产值14.2亿元,落实招商引资签约项目4项,资金8.1亿元。
“科技创新在推动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正在越发重要起来。”青海省科技厅办公室副主任姜山松介绍,为了能更好拓展科技创新带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青海省科技创新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出台包括《青海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在内的4项创新政策,初步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全程留痕化,完善了科技决策咨询机制。
并建立科技专家库、科研诚信黑名单等制度,不但简化了预算编制,也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松绑”。除了政策支持,该省还进一步推进转制院所的改革,开展了转制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目前已完成青海省化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4家转制院所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
同时积极推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深化股改企业股权制度改革,借此充分释放股改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能。“为了进一步释放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我们还安排了500万元科技创新券用以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创业。”
姜山松说,特别对高校大学生等“新生力量”群体采取鼓励其创新创业措施,比如,开放了科技成果转化库、专利导师库,以创新创业大赛的形式挖掘社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青海省多措并举确保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近年来,青海省按照人社部等三部门《关于切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畅通工作衔接、做实就业创业服务、扩大就业岗位开发、落实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确保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不减速”。 据青海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生离校前,由省属各高校准确掌握家庭困难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以及少数民族、农村生源、残疾等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个性化指导和岗位推荐。
离校后,省人社、省教育部门及时“对接”,由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通过信息接入、入户排查、实名登记、数据比对等方式,全面掌握域内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特长等情况,加强实名制动态管理,实施“一人一策”精准专项帮扶。 在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开展的各类专项服务活动中,坚持将困难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岗位信息优先推荐、培训见习优先参加、创业扶持优先提供,为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广开便利之门,全程跟踪问效、答疑解难,确保服务环环紧扣、人人俱到。
2016年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期间,为近千名援助对象提供就业帮扶,其中近700名人实现就业创业。 同时,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结合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扶贫开发需求,创办领办农牧业合作社、文化体育传播公司、电商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实体,承接政府购买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创业并带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给予申报扶贫项目支持、扶贫贴息贷款等扶贫开发政策。加大基层服务项目扶贫岗位开发力度,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扶贫开发。
并加大贫困地区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力度,增加贫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服务项目招募名额,让更多困难高校毕业生加入其中。2016年以来,仅新招募的“三支一扶”人员中,纯农纯牧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家庭等高校毕业生500余人,占招募总数的33.8%。
此外,持续抓好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技能人才培训、自主创业培训,动员和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培训,严格落实各项培训计划,切实提升毕业生能力素质、职业技能、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本领,增强就业创业能力。2016年以来,共组织1200余名困难高校毕业生参加培训,800多人实现就业创业。
来源:凤凰网。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