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适应创业创新主体大众 化趋势,大力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金融、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 科技服务业,总结推广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 式,加快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 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和发展空间。
落实科技企业 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等新型 孵化机构适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众创空间的房租、宽带网络、公共软件等给予适当补贴,或通过盘活商业 用房、闲置厂房等资源提供成本较低的场所。
可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乡规划前提下,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各类园区,建设创业基 地,为创业者提供服务,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基地。 鼓励企业由传统的 管控型组织转型为新型创业平台,让员工成为平台上的创业者,形成 市场主导、风投参与、企业孵化的创业生态系统。
在创业初期最重要的就是创业项目的选择,选择一个好的创业项目等于是创业成功失败的关键因素。
所以说,在创业者的眼中选择好的项目就等于是成功了。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好的创业项目呢? 工具/原料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要看准所选项目或产品的市场前景、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要尽量选择潜力较大的项目来发展、要周密考察和科学取舍 方法/步骤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应尽量选择与自己的专业、经验、兴趣、特长能挂得上钩的项目。 要看准所选项目或产品的市场前景 所发展项目要有直观的利润。
有些产品需求很大,但成本高、利润低,忙活一阵只赚个吆喝的大有人在。 要从实际出发,不贪大求全 当你瞄准某个项目时最好适量介入,以较少的投资来了解认识市场,等到自认为有把握时,再大量投入,放手一搏。
不要嫌投入太少而利润小。“船小好调头”,即使出现失误,也有挽回的机会。
要尽量选择潜力较大的项目来发展 选择项目不要人云亦云,尽挑一些目前最流行最赚钱的行业。没有经过任何评估,就一头栽入。
要知道,这些行业往往市场已饱和,就算还有一点空间,利润也不如早期大。 要周密考察和科学取舍 对获取的信息要善分析,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和对现有用户经营情况进行了解的,千万不要轻易投资。
重考察,一要看信息发布者的公司实力和信誉,最好向当地工商管理等部门了解情况;二要看项目成熟度,有无设备,服务情况如何,能不能马上生产上市等;三要看目前此项目的实际实施者在全国有多少,经营情况如何等。 注意事项好的创业项目也是需要创业者长久的经营 参考资料。
一、目录 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 三、企业资质证明材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 四、企业人员情况说明 1。
企业职工人员情况说明 2。 员工花名册 五、专项审计报告 1.研究开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2.2012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六、企业近三年财务年度审计报告 1.2011年度审计报告 2.2012年度审计报告 七、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1.知识产权证书 2.专利权变更文件 八、技术创新活动证明材料 1.近三年科技成果转化汇总表 2.专利受理通知书 3.科技查新报告 4.检验报告 5.产品销售合同 6.验收报告 7.用户使用报告 九、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证明材料 1.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管理制度 2.技术部质量绩效奖励制度 3.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制度 4.产学研合作协议 5.研发机构设置情况说明 6.研发试制设备明细表 十、其他证明材料。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提出,是一种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目的在于产生新理论或激发创造性设想。
也被称为“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诸葛亮会议”等。这种方法重点不是用来解决问题,而是用来启发思路,就像生活中的“垫脚石”,因此也被称为垫脚石。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产品创新、军事指挥、文艺创作和企业管理等。 头脑风暴法有2个基本原则和4个小规则。
基本原则是:延迟判断,当组员说出自己想法时,先不判断是否可行;数量产生质量,依靠大量想法,最终找到可靠的方案。四个基本规则:(1)不做任何有关缺点的评价;(2)欢迎各种离奇的设想;(3)追求设想的数量;(4)鼓励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
二、设问法 如,小龙虾,当一盘红彤彤的麻辣小龙虾放在人们面前时,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好吃,美味啊”,很少有人提问,小龙虾从何而来,它需要什么样的养殖环境,为何是煮熟以后是红色的?红色食品吃多安全吗?如果让小龙虾吃起来更健康、更安全呢?当提出这些问题以后,并积极寻找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我们也常说,创新源于实践,始于问题。一个好的提问,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要进行创新,首先要学会设问。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事物,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发现现有事物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找到革新的事物,发明出新的事物。
设问法中最典型的方法是奥斯本检核法,除此以外还有5W1H法,和田12法、系统提问法。
请参考:如何做好“三创”工作艺术学院党总支 “三创”工作是我们艺术学院学生工作的一大特色,如何搞好大学生创新、创作、创业工作?我们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关于创新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创造性是艺术的主要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以创造性的眼光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要重视创造性的发挥,老师要指导学生创造出优秀作品。
要认真抓好学生科研课题工作。随着学生科研立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深入化,我院逐渐认识到了前两期课题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准备在第四期科研立项申报和实施中予以改进。
首先,在认识方面,刚开始启动学生科研工作的时候,我院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深,没有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针对这一情况,我院成立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和科技指导组,有效地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其次,在指导教师的选定上,前两期科研工作我院在选拔指导老师时过分强调要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致使一批有热情的青年教师不能被选拔上来。
经过讨论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可以适当放宽对指导老师学历、职称的要求,让那些责任心强、学术造诣深、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年轻老师能够担当此任。再次,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项目考察由于资料的匮乏致使考察不够深入,如王浩同学《艺术设计的‘原生态’——关于手绘的研究》。本校图书馆艺术设计方面的书籍过少,建议图书馆进一步丰富这方面的图书资料。
二是缺少相关的仪器设备或对仪器不会使用而影响课题研究,如王连山同学负责的《数字产生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定位》项目。希望学校能根据调查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三是某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有些问题需要重新整理和思考,如林琨同学的《我心目中的大学城(规划设计)》。应该加强课题负责人与指导老师的联系和沟通,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
四是在申报中没有严格把关,直接导致了前两期有部分课题最终难以展开而不得不放弃。为保证科研的质量,我院将规范申报程序,加强指导,严格审批,严格把关,严格要求。
最后,在经费管理上,我院采取了新的措施。从第三期科研课题开始,经费由指导老师管理,分期分批下拨经费,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
二、关于创作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2007、2008年,我们分别举办了“动感地带杯”第一、二届大学生原创作品大赛,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良好效果,成绩斐然。第一届大学生原创作品大赛,共收到我院24个班级共236件作品,最终评出获奖作品92件,其中最佳创意奖1名、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8名、优秀奖35名。
第二届大学生原创作品大赛,共收到我院17个班级共255件作品,最终筛选出入围作品128件,又从入围作品中产生最高设计奖、最高创作奖各1名,金奖3名、银奖6名、铜奖9名、优秀奖39名。2009年,我院决定举办咸宁学院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创作大赛,这一次在比赛规模、参赛人员、竞赛水平上较之以前都有较大的提升,参赛对象扩大到咸宁学院的所有学生,比赛项目涉及到音乐、美术、设计三个大项的11个小项,奖项设置也较之前两届有了明显改进。
此次比赛时间长、跨度大,从宣传发动到最后的作品展览持续一年时间。为了切实组织好这一活动,我院成立了大赛组委会和专业评委会,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作,提高创作水平。
我们希望通过比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在比赛中发现人才,推出新人新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关比赛中拿奖。由于比赛规模的扩大,规格的提高,要求的提升,必然带来经费的增加,希望学校解决经费并纳入预算,从而更好的推进此次比赛的顺利进行,也为今后继续举办此类比赛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咸宁学院的传统比赛项目,使艺术学院为学校加强艺术素质教育、繁荣校园文化做出更大贡献。
三、关于创业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大胆创新,敢闯敢试,取得明显成绩,收到良好效果,既为在校学生创业创造了平台,又为毕业生自主创业创造了条件,总结我们的作法是“四送”:送指导。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十分重视创业思想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给学生作讲座,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
如请艺术学院02届毕业生、上海鑫兴房地产公司总经理徐伟回母校作报告,为同学们介绍其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使广大同学深受教育和鼓舞。多次邀请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刘金雄、副处长周浩给毕业生作就业指导讲座,切实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思路,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
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大力鼓励学生创业,让学生懂得,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种。
1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1.1 服务的主体决定了服务的性质 公共服务是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为出发点而推出的服务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务。
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
因此,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基于科技创新普遍需要的服务就是为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的过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已经全面介入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转化、应用过程,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务。
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传统体制下的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但其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获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对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将增加、创新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能力。
1.2 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创新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战略投资,通过公共服务实现。
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完成。1.3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效果。
去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为1.4%、发达国家为2%~3%,差距甚大。财政投入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相符。
因此,财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投入应用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产品,财政性投入符合国际惯例。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浪费严重。
引入科技公共服务,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我国科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非常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
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导致科研课题重复分散和叠加支持,计划雷同,科研设施重复购置严重,造成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2 科技公共服务的可行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如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建立了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联合体、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强调要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日本也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条件的多年计划。
如在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立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作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枢机构,承担大学、国立公立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委托开发、技术斡旋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促进研究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发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只是由于我国的科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3 科技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设置 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链。
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着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3.1 技术研发环节的公共服务3.1.1 人才公共服务 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
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经超过6 00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研究人员密度还很低。2003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力为15人年(美国为86人年,日本为132人年,整个欧盟超过100人年)。
高层次的人。
论推进政府投融资制度创新 (中国现代集团 丁伯康) 一、金融制度创新 1、加大直接融资力度 发展资本市场是基础设施投融资创新的基本保障。
要逐步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力度,要更大范围鼓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市政公用企业发行债券融资;要加快市政债券的发行试点;要鼓励地方优质公用事业上市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通过融资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再投资建设;要鼓励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 对于城市基建设施而言,所需资金额度较大,而不少地方的中小城市商业银行,往往无法满足。这是与它们的资本实力、科技水平、机构布局以及资本充足率、单一客户贷款比例等监管指标有关。
如果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占用了中小银行的大部分贷款资金,将不仅影响银行的风险管控,也会影响到银行的盈利水平。与全国性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生存压力较大,竞争弱势明显,缺乏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后劲和空间,无法为该地区的城市建设融资工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因此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可以发挥其在撬动社会资金中的杠杆作用。相关省份省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以省级大型企业集团为基础,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通过介入和做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发挥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强大投融资功能。
适当时机,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改制重组上市,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等,发挥这些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强大融资功能,推动和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和建设。 3、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政府应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机构结合地区实际,进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同样对于规制可以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策略,通过放松规制来激励创新并在创新中改善和强化规制。
建立良好的友好型、优势型的市场化筹融资环境,不断创新融资手段。为使城市建设能够融到足够的建设资金,融到低成本的建设资金,应积极推进信托、资产证券化、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搭建城市建设市场化筹融资平台。
二、信用制度创新 1、加强政府的示范与推动 在信用主体结构中,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市场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因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必须首先以树立政府信用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信用社会信用建设中的无可替代的示范激励作用。
为此,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创建政府信用;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解决好依法行政,诚信行政的问题;要将信用环境的建设列入地政府政绩考核目标,促使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和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发展和维护全社会的信用平台。 2、加强信用制度建设 在美国,已经生效的金融市场信用管理法律有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实施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十多项。
这些法案构成了美国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针对地方政府信用的专项法律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如《政府信用法》、《公平信用报告法》等),以突出政府必须守信利民的执政观念,并有效遏制和惩戒政府信用缺失行为。
我国作为一个信用建设的后发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才刚刚起步,漏洞明显,法律的严密性欠缺。地方政府可以从我国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信用机构的设置,信用管理体制的模式,信用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商业银行以及其他主体在信用体系设中的地位、权利与义务以及失信行为的法律责任等做出明确的规定细则和补充,从而为有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制基础。
3、加快建立信用公共数据库 信用数据库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必的基础设施。要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把分散在政府各部门、银行、工商机构的个人的、企业的信用信息收集起来,成为一个信用信息公共数据库,此基础之前,逐渐把信息库组的信息扩大到公检法机关,实现政府、金融机构、业、个人等信用信息在一定范围内的共享共用,使失信者无处可藏可骗,守信者处处可得到授信。
地方政府应加快做到完全开放征信公共服务平台各类信用信息,平台数据库端口与国家征信服务平台正式对接,与国内其他各地区信用信息数据库互连互通,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得益、失信难行的良好环境。 4、要加强信用中介机构建设 信用中介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中介包括信用调查公司、信用征集公司、信用评价公司、信用担保公司、信用保险公司等,其立业的根本都是独立、公正、客观、平等地以客观身份为社会各界提供信用产品或服务。
既要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扶持信用中介的建立和发展,又要切实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对不讲信用,出具虚假评估、审计、验资等报告,扰乱市场秩序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清理;对触犯法律的,要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土地储备制度创新 。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