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媒体其实是个老行当,在有互联网之前就有。比如美国的黑人名嘴奥普拉,在广电平台上起家,现在跨领域,跨平台发展(视频只是其平台之一),经久不衰。
(2) 高晓松和罗振宇的路子有点类似奥普拉。只不过二人刚开始不被传统体制接受,是从草根的视频开始发展的。比如,高晓松起初就是在优酷视频上练“口活”,现在则出书,做电视,办演唱会,向“全活”发展。
(3) 歌星也应该算自媒体。因为他们也是基本靠单打独斗,不依附于任何平台。如果按这个标准,现在最红火的自媒体应该是Lady Gaga。
(4) “口活”好的人做自媒体优势很突出。不知道你发现没有,美国最成功(指的是商业成功)明星恰恰就是奥普拉和Lady Gaga这样“耍嘴皮”的脱口秀主持人和歌手,其次才是电影明星,球星之类的。这个道理全世界都一样。
(5) 码字的能否借助网络平台火起来?我的观点是“要把困难估计足”。自媒体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政治写手Andrew Sullivan,他的个人博客The Dish占到前东家The Daily Beast流量的10%,于是出来单干,指望靠用户付费生存。他一年需要90万美元维持其个人博客,但忙了一年竟然没完成“指标”。这还是头一年啊,用户就不给面子!Sullivan今年的续订率如何还不清楚,据说他要开拓别的收入模式。这样的大牛起步都这么难,咱们能不有充分心理准备嘛!国内的程苓峰也可以关注下,现在订阅、广告、演讲都铺开了,效果如何拭目以待。
(6) 有人说自媒体是“粉丝经济”,我觉得有一定道理,按罗振宇的说法就是要形成“魅力人格体”,因为互联网“赋能”的重要方面就是更能容易形成粉丝圈。这一点也能解释为何耍嘴皮的比码字的的粉丝更多。所以,自媒体最好要特色鲜明,不能四平八稳。
(7) 截至目前,国内做自媒体顺利的少,放弃的多,多数人的反馈是:写不下去了。写了大半年,就把“积累”耗完了。如果找别人一起来写,或者编辑人家的东西,那就成了类似虎嗅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了。
今天,我就结合我多年的互联网产品创业经验和自身的感受,来聊一聊个人应该怎么做好自媒体运营。
第一点:目标
目标即定位,你的受众,前面文章讲过如何做定位,不会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你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明白你的内容给谁看,这是首要的,不要贪大求全,瞄准一个目标,用你全部的精力去“干”。
第二点:测试
目标确定了,就需要开始产出内容了,那么就要看这个内容用户是否喜欢、感兴趣,切记不要把自己喜欢的也当成用户喜欢的,你要做的是做好数据分析,根据用户的喜好,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做到符合用户的口味。
第三点:持续
每天发多少内容不重要,能不能每天坚持发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建议,每天一篇文章或者视频足够,细水长流才是上策,不要因为热情高涨,每天就发很多内容,你的热情随着时间会衰减,你很难长期坚持。
第四点:互动
虽说是老生常谈,但是我还是要强调一下,做自媒体和社交一样,需要常常走动,不仅仅是与粉丝,只要是你感兴趣的内容,你都可以评论转发,这样你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到你,想要成就自己,必须懂得付出。
第五点:方针
既然你选择了自媒体,就要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不要想着今天做了一件事,明天就要见效果,内容运营是一种投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形成效果的,如果你不具备这种意识,很难做成自媒体
所以,个人做自媒体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摆正心态,做好长期运营的准备,把它当成一种投资来做,同时要学会坚持,但不能一味的坚持,发现不对也需要及时调整,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正确的事情才值得坚持。
利用自媒体知识快速创业:
比如你喜欢关于创业的知识,就向这些方向发展,比如对历史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写历史文章或者写军事文章,一点点去把观念见解做出来。
因为这是你的爱好,是很好克服的,你只要先去做这件事情,然后专注到这件事情,比如每天写一百个字的文章,每天专注。
你只有不断的去寻找这样的素材,通过素材你的的知识扩展,就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持续性,也是一个过程,没有项目可以先做流量,只有找到这种自媒体平台的感觉就可以了。
自媒体营销,说白了就是粉丝经济,我们只要把自己的自媒体做好就可以,选择你擅长的某领域,一直坚持发原创,坚持!坚持!不要去搬运,不要去刷粉,刷点赞之类的,系统是能检测出来的。简单的讲,我们要先吃透头条,然后再去做,就不会那么的盲目,在图文、标题、内容这些地方下功夫。效果应该是非常明显的,我下面给几个点你看一下也许能帮助到你,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一下,现在是做自媒体的最佳时机。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98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