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培养: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能力提升: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
环境认知:引导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
实践模拟: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
绝大多数的人都习惯于先做好计划表,然后再根据自己定的计划去做调查,再收集数据进行综合整理。
我个人的建议是:1、先看,最快而有效的方法是先从网络上调查收集资料,结合市场调查,从中找出适合你个人的课题,再依据这课题来制定计划表。2、考察、检验计划你的计划表的可行性。
很多时候你认为理想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行得通。3、实践、收集可用信息。
要做课题,不能只坐在房间里埋头苦想,有此地事情你去做一做,看一看,想法就会有很大的改变。还有,理论与现实间往往差距很大,必需去论证。
4、根据你实践收集的材料再整理。
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订创业计划书,把正反理由都书写下来。
见后再逐条推敲。创业者这样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
可以这样说,创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了创业者自己。 其次,创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创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
因此,创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相关新闻:创业计划书下载中心) (2)创办企业所需多少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创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创业计划书将是创业者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那么,如何制订创业计划书呢? 一、怎样写好创业计划书 那些既不能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创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
为了确保创业计划书能“击中目标”,创业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 在创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创业者一样对产品有兴趣。
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创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世界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
创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噢,这种产品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鼓舞啊!” 2.敢于竞争 在创业计划书中,创业者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创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
在创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 创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创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
创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创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的方针 企业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解可击的。
创业计划书中应该明确下列问题:企业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企业生产需要哪些原料?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解释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5.展示你的管理队伍 把一个思想转化为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
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要给投资者这样一种感觉:“看,这支队伍里都有谁!如果这个公司是一支足球队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杀入世界杯决赛!”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公司实现目标的行动。在创业计划书中,应首先描述一下整个管理队伍及其职责,然而再分别介绍每位管理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细致描述每个管理者将对公司所做的贡献。
创业计划书中还应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组织机构图。 6.出色的计划摘要 创业计划书中的计划摘要也十分重要。
它必须能让读者有兴趣并渴望得到更多的信息,它将给读者留下长久的印象。计划摘要将是创业者所写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但却是出资者首先要看的内容,它将从计划中摘录出与筹集资金最相干的细节:包括对公司内部的基本情况,公司的能力以及局限性,公司的竞争对手,营销和财务战略,公司的管理队伍等情况的简明。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均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专业特点,瞄准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使认知、体验、思考和感悟相统一,使创新创业教育惠及每一名学生。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目前,大学创新创业工作正处于初始阶段,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学校资助经费管理、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制度的保障,让学生创业团队可以获得政策、资金、场地和智力等诸多方面的支持。
扩展资料:
基于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机制运行状况的观察,较为有效的管理机制是,在学校层面上,成立创新创业管理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学校成立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协同学校各有关部门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供各类服务。
协同做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学分转换及认定、创新创业竞赛等方面的工作。这样一来,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管理机制就顺畅了,既统一管理,又责任明确,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形成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合力,保障创新创业工作有效进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
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
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推进,汇聚培养合力。
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集聚创新创业教育要素与资源,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制订实施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实施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高专、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相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要制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细化创新创业素质能力要求。
不同层次、类型、区域高校要结合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制订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深入实施系列“卓越计划”、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多形式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实验班,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高校要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组织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各高校要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促进实验教学平台共享。各地区、各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各类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科技园评估标准。
鼓励各地区、各高校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完善国家、地方、高校三级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体系,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扩大覆盖面,促进项目落地转化。
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支持高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
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情况。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
(1) 加强创业教育。
抱加强创业教育,增强创业意识,作为 加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高度,通过动员会、报告会、大讨论等多种形式;帮助青年 认清历史使命,增强创业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大力树立、宣传青 年创业典型,引导青年学习创业经验、增强创业f心、投身创业 实践。 (2) 深化创业培训。
依托团校、青少年宫、青年就业培训中 心等团内阵地,借助企事业单位培训机构和职业学校,建立青年 创业培训基地。组织编写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青年就业学习大 纲,对青年进行包括工商登记、项目选择、资金筹措、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创业项目培训。
尤其要引导青年积极创办、领 办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密集、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家 政)服务企业。举办创业方案大赛,引导青年开阔创新思路,制 定创业计划,迈出创业步伐。
(3) 提供创业服务。适应青年创业的实际需要,发挥团组织 的社会动员优势,依靠劳动与就业部门的支持,为青年创业提供 信息、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服务。
建立青年创立网站,为 青年创业提供快捷、丰富的信息服务。争取政府部门青年创业 提供具体政策,创造更多机会。
争取社会、企业支持,建立青年 创业种子基金和担保基金,为青年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建 立由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青年创业指 导与咨询机构,提供项目论证、技术支持和法律咨询丽务。
动员 更多的青年企业家结对帮扶青年创办微型企业。 (4) 进行创业激励。
为鼓励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创业活动,对 在创业实践中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奖 励方式实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要对先进典型进行大张 旗鼓的宣传。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20世纪9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培养具备开发性个性的人,包括首创精神、创业能力、冒险精神、独立工作能力等的培养。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一定要对创新与创业相互关系及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有效认识。创新与创业相互间有着紧密关系,创业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而创业实践则能够对创新教育成效展开有效检测,创业与创新相互支撑,不可分割。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受基础教育阶段主要为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仅需掌握考试对应要求的基础知识即可,再加上学习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接受大学教育前的基础教育时期大多只注重课堂教学知识,而对于实践类、创新类等知识鲜有涉及,通常进入大学后才展开批判性思维培养,造成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师资专业化水平不足
创新创业教育专职师资缺乏、专业化水平不足等问题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即便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方法,着重打造部分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师资队伍,然而收效甚微,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依旧有待提高。
(三)教育教学内容、形式缺乏创新
就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而言,太过于强调行业分享、政策介绍等,内容不够丰富、功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对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大学生难以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收到实效,也难以为其在大学开创一番事业提供有效帮助。现阶段,高校主要推行的授课形式以小组讨论、课堂案例教学为主,实践创新力度不足,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5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