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亦是我国第二大湖(第一大湖青海湖,湖水面积4635平方公里,为咸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鄱阳湖古称彭蠡、彭泽、彭湖等,后因湖中有鄱阳山而改为今名。《舆地纪胜》:“湖中有鄱阳山,故名鄱阳湖。”《读史方舆纪要》:鄱阳湖“自隋以前概谓之彭蠡,炀帝时以鄱阳山所接,兼有鄱阳之称”。鄱阳湖由古代地跨长江两岸的彭蠡泽解体后,演化、变迁而成。
鄱阳湖通常水位湖水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21.7米,平均水深8.4米,最大水深29.19米,蓄水量约276亿立方米。湖水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约占江西省流域面积的97%,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富灌溉、航运之利。
鄱阳湖盆是一个由南向北倾斜的古赣江下游河谷盆地,以后潴(水停聚的地方)水而形成鄱阳湖。鄱阳湖南宽北窄,形似葫芦,以都昌和吴城之间的松门山为界,以北称北湖,由于其位于整个湖体的西北,亦称西鄱湖;松门山以南称南湖,又称东鄱湖,是鄱阳湖的主体。
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均降水量1636毫米。鄱阳湖除直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主要承纳西、南、东三面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鄱江(饶河)五大江河以及很多独流的来水,年均入湖水量1500亿立方米,湖水从北面通过仅800多米的狭窄水道~湖口注入长江。由于鄱阳湖地势略高于长江,因而长江水很难倒灌入湖,长江泥沙对其影响甚小。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长江中游重要的蓄洪场所,对鄱阳湖水系有蓄洪、滞洪作用。鄱阳湖容积大,汇入鄱阳湖的水,经过它的调节,一般可削减峰量的15%~30%,湖水缓缓注入长江,减轻洪水对长江下游的威胁。
清代后期,由于围湖造田,使湖面日趋缩小。1949年湖泊面积为5200平方公里,1980年缩减至3960平方公里,30年内缩减了24%。湖泊缩小,年内水位变化大。鄱阳湖洪、枯水位时,湖面面积相差很大,呈现出“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水情特点。
鄱阳湖内岛屿41个,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最大的莲湖山岛41.6平方公里。
鄱阳湖水域开阔,属“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环境、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栖息。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季方逐渐离去。
鄱阳湖水温适度,年均水温13~30℃之间,适宜鱼类发育生长;丰富的水草与繁多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天然的饵料。鱼类资源极为丰富,盛产鲤、鳙、鲢、鲫、鲥等鱼类;水生植物中的莲、藕、菱、芡亦远近闻名。
鄱阳湖多白鹤、灰鹤等鹤类与天鹅等珍贵鸟类,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最大的白鹤群。202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95%以上,故鄱阳湖素有“白鹤世界”、“珍禽王国”之称。
湖区周围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堪称鱼米之乡,是江西省粮食、棉花、油料和生猪的重要生产基地。
历史上,鄱阳湖亦曾是古战场。汉末时,东吴都督周瑜曾在此操练水军,并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大破曹军;东晋末,晋将刘裕破卢循于左里,即鄱阳湖口;隋末,隋将刘子翊攻讨造反军林士弘,大战于鄱阳湖;元末之1363年七月,吴国公朱元璋大破汉帝陈友谅于鄱阳湖康郎山,并于湖口射杀之。
1983年,建立国家级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永修县、星子县、新建县三县,包括大湖池、蚌湖、中湖池、大叉湖等9个湖泊及周围湖滩草洲,面积224平方公里。鄱阳湖每年洪水期、枯水期水位变化很大,10月至翌年3月水落滩出,鱼、虾、螺、蚌及各种水草丰富,是候鸟越冬栖息的乐园。保护区有鸟类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水禽69种,属国家保护的鸟类有20种,主要有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大鸨、鹈鹕、白琴鹭等濒危物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
图片皆选自网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1.5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