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世园会装饰性花草85%产自大连,北京市三分之一的城市绿化用花产自大连,2008北京奥运会装饰花草也将有相当部分来自大连,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普通家庭里摆放的红掌、神马白菊、百合等花卉均来自大连。 北京、河北、吉林、黑龙江甚至新疆等省市居民在花市上购买的仙客来也是产自大连。
大连有6大花卉园区10大花卉基地。
6大园区分别是瓦房店炮台花卉园区、甘井子西郊花卉园区、旅顺水师营火石岭花卉园区、金州菊兰园等;
10大产业基地分别是
金州向应农业发展公司蝴蝶兰基地,
旅顺锦城农业发展公司神马白菊出口基地,
甘井子瑛琦花木公司的红掌出口基地,
瓦房店炮台温室大花薰兰基地,
金州东华农业公司切花菊基地,
普兰店世纪种苗基地,
旅顺玫瑰庄园月季基地,
长兴岛神州生态农业白菊基地,
庄河三春切花月季基地,
长海安达彩色树苗木基地,
金州佛伦球根花卉基地。
欣欣向荣的湖州农业 湖州农业以粮食、蚕桑、水产、畜牧和林业为主。
湖州的 蚕桑、淡水鱼为全国著名的重点产区,年产量分别占全省的三 分之一;安吉县是全国著名的“竹乡”,毛竹蓄积量占全国十 分之一,居全国之首;长兴县是全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基地,去 年全县种植油菜35万亩,产量达4.5万吨,居全国首位;菱湖 区是全国重要的水产苗种基地之一,每年向全国供应四大家鱼 苗种10亿尾左右,罗氏沼虾、青虾、河蟹、鳜鱼、加州鲈鱼等 特种苗种30亿尾左右;德清县是全国最大的早园笋商品基地, 现有早园竹面积近7万亩,年产早园笋4万吨;南浔区是全国重 要的兔毛加工基地,去年兔毛加工量达3700多吨,外贸交货量 1600余吨,占全国50%以上。 改革开放以来,湖州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全面、持续、稳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999年,全 市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 入401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4.7%。
全市各县 区已提前实现小康,正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迈进。 湖州农民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 凭借资源优势,培育和开发了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在国内外 享有较高声誉的优质农产品,如久负盛名的“长兴三宝”(白 果、青梅、板栗),享誉中外的“太湖三宝”(银鱼、鲚鱼、白虾)。
此外,还有安吉的白茶、白片,长兴的顾渚紫笋,德 清的莫干山黄芽等名茶,其中安吉的白茶、长兴的顾渚紫笋被 评为全国名牌农产品,尤其是安吉白茶,在今年中国茶叶学会 举办的“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得分超过西湖龙井,名列 第一;还有雷甸枇杷、父子岭杨梅等名果,双渎雪藕、南浔大 头菜等名菜,南浔的绣花茎青菜更是广受上海居民青睐。在历 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全市先后有13个产品获奖或被评为全国 名牌农产品,在1998年全省农展会上,有26个产品获金奖或银 奖,有35个补评为名牌或优质产品。
近几年来,湖州市把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作为农业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 要途径,大力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努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效益农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农产品商品基地有了较快发展,区域化布局日趋明显。
目前已形成以菱湖为主的青虾、甲鱼、黄鳝、河蟹等特种水产 基地10.23万亩,以太湖沿岸为主的蔬菜基地15.2万亩,以1 04国道沿线为主的早园笋基地12.1万亩和花卉苗木基地1万亩, 并开发冬鞭笋面积近15万亩,百合面积近万亩。全市不包括粮 桑在内的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商品生产基地达220万亩以上,逐 步形成了山区、丘陵、平原、水乡和城郊各具特色的效益农业 新格局。
二是市场营销力度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渠道逐渐拓宽。 通过发展农民营销大户、中介服务组织、农产品交易市场,开 辟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全市现 有蔬菜、水产、竹笋、禽蛋等农民营销队伍近3万人;有各类农 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生产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170多个,有 各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135个,年成交额达44亿元,其中规模 较大的有26个。 三是各类农业专业大户不断涌现,专业化生产初具规模。
全市有种养专业大户3.7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6.8%。特 别是名特优新农产品专业大户发展迅速。
如菱湖特种水产专业 大户7800多户,年销售收入1.17亿元,户均1.5万元。 四是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
全市已兴办了一批从事粮油、水产、皮革、笋竹、茶果、蔬菜和花卉苗木等农产品生产加工 的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有268家(不包括传统的丝绸、粮油等企业),年销售额20亿元,创汇6亿元,税利1.1亿元。 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税利超百万元的40家。
同时,绿色旅游业悄然兴起,已成为湖州农业的主导产业 之一。太湖旅游度假区,扬子鳄度假村、竹种园、竹子国家森 林公园和赋石水库的天赋度假村、对河口水库的莫干湖山庄等 一批依托山、水、林资源开发的景点已串联贯通,成为绿色旅 游热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去年全年接待游客256.5万 人次,收入13.5亿元,其中上海游客达80万人次,占总数的近 三分 还找了一个:/basicdata/govreport/countygovreport/200612/t20061215_12756.htm。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99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