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山鹪莺:别名滇东亚褐山鹪莺,为雀形目、扇尾莺科、鹪莺属鸟类,原产于亚洲东南部,中国、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泰国、越南。野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热带地区的田坝边缘、低山丘陵、灌丛草地。1928年命名,共4个亚种。羽色与山鹪莺相似,但较多棕色,体形也显著较山鹪莺大。
雀形目体型较大的留鸟,尾羽较长,羽色褐至暗棕。野生情况下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亦见成3-5只结家族群活动。性羞怯,藏身于浓密覆盖下。鸣声响亮,类似“twee-ee-eet”,短促鸣声为似喘息的“chirt-chirt”。
褐山鹪莺形态特征 >
体长17-19cm。上体褐色,头顶、上背及覆羽略具纵纹。尾形甚凸,尾端浅皮黄并具深色的次端带。下体偏白,两胁及尾下覆羽皮黄。夏羽: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轴纹粗著,棕褐色羽缘较狭细而不明显,上体多染褐色。下体淡黄褐色,颏、喉和腹部中央近白色。冬羽:头顶至上背轴纹暗栗褐色,羽缘棕褐色,纵纹较夏羽明显。颊和颈侧具暗褐色细小斑纹。虹膜红褐色,上嘴褐色,下嘴浅色,脚近白色。与山鹪莺的区别在棕色较多,色较浅而较少纵纹,且胸上无纵纹。
褐山鹪莺生活习性 >
性羞怯,藏身于浓密覆盖下。
褐山鹪莺饲养方法 >
食物主要为昆虫,也吃蚂蚁、小甲虫及其昆虫碎片,动物性食物占胃内容物的100%。
褐山鹪莺雌雄分辨 >
雌雄羽色相似。幼鸟前额、头顶、后颈和翕羽更多棕黄褐色,栗褐色纵纹更为显著。颊、颈侧和胸侧具暗褐色纤细斑纹。
褐山鹪莺繁殖方式 >
在东南亚地区的繁殖期为5-6月,巢成卵园形,开口于顶端,巢筑于植株下部,窝卵数4枚,卵壳表面具光泽,呈白色或淡粉红色,在卵的宽端有红褐色斑纹,通常成环状或帽状,有的斑纹布满整个卵壳。巢内常有八声杜鹃卵寄孵。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4.0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