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两者的比较,目前形成共识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者的差异上。
第一个差异是改革指导思想不同。日本虽然把提出“和魂洋才”的指导思想,但却认为制度是可以改变的,西洋的文化、思想、知识和技术都是拿来的。中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过分强调自己思想文化制度层面的不可动摇性,认为只要把西方那些先进技术,如架设电报线、造机器、开矿这类器物和实务层面的东西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个差异就是改革的领导者不同。日本方面无论是民间的福泽谕吉、中村正直、森有礼,还是官方的伊藤博文、井上馨,早年都曾在海外留学,亲身感受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先进,很清楚当时日本与欧美的差距。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曾国藩、李鸿章等,则没有这样的经历。
我认为,以上原因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差一个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称其为日本的圣人也不为过。他开启了日本的民智,使明治维新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力量。特别是他“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一观点更是产生了无比巨大的作用。由人人平等发展到人人独立,再发展到国国平等和国家独立。所阐明的要使自己的国家平等地利于世界民族之林,则依靠于人人独立的精神深入人心。
正因如此,明治政府才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人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开放與论,允许民间办报。此举使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世袭罔替所包含的社会基本价值,而代之以靠个人努力和奋斗取得社会地位和新生活的价值。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使日本社会充满了活力。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坂上之云》就艺术地反映了这一巨大变化。小说中的主人公秋山兄弟史上确有其人。他们小时候,家里很穷,秋山好古没机会上学,14岁开始打工,一天只挣得买一碗荞麦面的钱。靠卖豆子和帮人家捣米存钱买文具,自学考上小学教师。两年后考进陆军学校,后凭军功升至陆军大将,被称为日本骑兵之父。
秋山真之出生时,因为家里养不起,差点被送到寺庙里去。考入海军学校,毕业之后留美,作为视察官参加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日俄战争期间,在东乡平八郎的“三笠”战舰上任作战参谋,创“丁字战法”,奇迹般击败波罗的海舰。文才卓越,海战胜利后联合舰队解散时起草《聯合艦隊解散訓示》,在军中备受崇拜,获海军中将军衔。
秋山兄弟的经历,是思想启蒙之后日本的成长与成功的缩影。
经常有人把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相比较,好像两者是一种相同的方针政策,实际上这两者差异极大。几乎可以说是两件事。
海国图志的命运差异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痛感中外之间差异巨大,中国秘密外洋洞悉俱悉,而外国情况中国则不明就里。于是支持魏源等人撰写海国图志。这本书中对外洋的介绍被时局所限,并不真实可靠。但毕竟是一本介绍外国情况的书籍。
这本书在当时的清朝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此书一出,立刻遭到保守派的攻击,魏源几乎被扣上汉奸的帽子。保守派认为中国不必学习外国的奇技淫巧,成败在人心而不在技术。再加上清代对书籍管理极为严苛,海国图志在当时的大清几乎没什么人知道。
相反,此书在日本却引发巨大反响。大量翻版复印流传。日本学者在看过此书后无不哀痛魏源等改革派在大清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命运。
尊王攘夷日本的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日本的维新政府武力推翻了德川幕府,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从这点来说,明治维新 是一次革命。武家政权和八旗政权性质一样,都是一个军事贵族集团。所不同的是武家政权是同族贵族,八旗政权则是异族贵族。不过无论族属,军事贵族集团政权是无法完成近代化的。因为近代化就是工业大生产化、平民大众化,必须有全社会的改革与参与,这些趋势都与古代的军事贵族政权的特点背道而驰。所以可能军事贵族集团是必须推翻才能完成近代化的。
日本的特点是公武两家同时在社会顶层。公家就是天皇朝廷,武家是德川幕府。在德川幕府时期公家受到德川武家的限制,而西南武士出身的维新政府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矛盾,利用天皇的支持占领道义制高点,最终击败了德川家族。维新政府夺权后保留了公家,利用明治天皇的威望稳定统治,弹压反对派。从这个角度说,明治维新不仅有大革命,同时从名义上保存了旧制度。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目的并不是推翻军事贵族政权,而是最大限度的维护这一政权。当时致力于推翻清政权的是太平天国,可是太平天国又没有机会实施近代化的改革措施,反倒陷入激烈的内部权力斗争。
清朝后来的百日维新与预备立宪都是顶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尝试,可是都失败了。
破约攘夷日本幕末时期国家遭受的列强侵害十分严重,并不亚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朝。所以日本当时的核心诉求是废除不平等条约,驱逐列强势力。日本当时并不是大一统国家,各藩有独立的行政、财政与军事体系,所以才会出现西南藩坐大的情况。而清政府采用督抚制度,各级地方大员全都是中央派出的,早期地方汉族实力派没有全面权力,规模很小,没有能力反抗清政府。只有后来的新建陆军有实力对抗清政府。即便如此,袁世凯也经历了下放,到了辛亥前才重新掌握实权。这是清政府山穷水尽之局才用的办法,但凡满蒙有一个比袁世凯厉害的角色,清政府也绝不会启用袁世凯。清政府的统治相比德川幕府,自有狠辣之处。清政府的统治之所以比德川幕府长久,是因为牢牢抓住权力核心。而德川武家政权受到天皇制约,没有核心。
全面西化清朝保留服饰。清朝的发式与服饰是清朝根本。因为并非汉服,所以剃发箭衣视同归顺,蓄发改装视同反叛,这一条有清一代绝无主动改变。反观日本,则是从服饰开始改革,天皇为了改革,甚至改变日本传统饮食结构,效仿西方吃牛羊肉。
成败优劣成败不可一概而论。清朝若无洋务运动,恐怕无法渡过19世纪70-80年代的边疆危机。也许没到甲午就完了。甲午之败,并不是武器代差,而是国家动员能力与军队体制的差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晚清政府搞不了全国总动员,搞起来先败的可能不是日本而是晚清自己。而日本明治维新后,效仿列强走上扩张道路,最终作出超出国力的侵略,一败涂地。
当时的东亚,容不下中日俄三个强国。为了争夺朝鲜半岛,抗拒沙俄,不是你上就是我下。没有可能会是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同时成功。尤其在日本看来,这一仗必须打,只有一方败,一方胜。变与不变,皆需审时度势。没有一劳永逸的法门。
茶余饭后供君一笑,难免偏颇,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31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