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野生菌需注意的几大事项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菌类,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有很多帮助。
而吃菌却潜藏着中毒的危险。而且,据资料显示,一次多食或连续食用野生菌,会导致人体血糖降低。
因此,即便不中毒,多食野生菌也会出现全身无力的现象。 食菌中毒者绝大多数人都是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还有少数为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对人体损害极大,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1、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2、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3、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4、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
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像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把毒性减低,以减少中毒发生的可能性。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同样,食用山野菜、野菌最为要紧的是首先要辨认是否有毒, 即使是可以食用的山野菜、野菌也一定要经过去毒处理,并确认无 毒才可放心食用。
食用鲜野菌最好采用蒸煮,不宜炒食,而且煮沸 的时间一定要长。一般煮沸需要90分钟,使菌熟透方可食用。
野菌 经过久煮可以挥发出其菌内所含有毒的成分,降低毒素。建议对鲜 野菌的食用量不宜一次食得过多。
教大家两招简单鉴别野菌是否有毒的方法:在煮野菌的时候, 在锅内放进几粒白米饭。如果白米饭变黑,说明那是有毒的,如果 米饭没有变黑,那就是无毒,可以食用;或者可以把野菌丢入水中 浸泡10多分钟,若清水变浊或呈牛奶状混浊,则说明有毒。
警惕食用野生菌中毒 云南是野生菌的王国,具有得天独厚的野生菌资源。
世界上可供食用的野生菌600多种,中国有360余种,而云南就占了270多种,居全国第一。每年6月至9月,是各种野生菌生长采食季节,也是误采误食野生毒菌中毒的高发季节。
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发生中毒: 一、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 去市场购买野生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野生菌。
二、不同品种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加工,万一其中有一两朵有毒就麻烦了;况且各种野生菌所含的物质不同,混杂起来可能会产生新的有毒物质,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三、野生菌最好是加工彻底熟透了再吃,别急火快炒只图口感好,烧烤野生菌更是不可取。
例如食用牛肝菌,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一下再炒,以降低发生中毒的可能性。 四、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
吃野生菌时喝酒会加重中毒,这是因为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起化学反应,或促进毒素吸收而加重中毒。 五、食用野生菌最好不要过量。
最常见的是“见手青”(又叫红牛肝菌)这类有一定毒性的野生菌。哪怕加工得再好,如果吃得过多,毒素在体内积蓄起来,超过人体的解毒极限,后果可想而知。
六、吃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一、概述 古今中外,众多地域众多人群都将食用菌作为特殊食品,古罗马人将食用菌列为“上帝的食品”,只有节日才食用,古希腊人认为食用菌能提高武士的战斗力,中国人也将“山珍”的美誉归于了食用菌的一种——猴头。
中医还将多种食用菌列入了中药,如明代李时珍列入《本草纲目》的木耳、银耳、榆耳、侧耳、茯苓、马勃等。 世界很多地区的居民多年来都有采食野生食用菌的习惯。
近代科学研究分析也证实了食用菌作为美味佳肴当之无愧,食用菌不但味美,而且营养丰富,并极具保健食疗功能。 二、营养价值 评价食物的营养价值主要在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组成、碳水化合物、脂肪及其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六大营养要素的含量和比例。
从总体上说,食用菌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优质美味食物。 1。
蛋白质 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平衡。据分析测定,食用菌蛋白质的含量(按干重计)为19。
37%,大大高于小麦、水稻、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也高于多数蔬菜水果。 蛋白质是生命的存在方式,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组成蛋白质的20种主要氨基酸中,有9种是必须氨基酸,必须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须从食物中直接摄取。
这9种必须氨基酸是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苯丙氨酸。 食用菌正是蛋白质和必须氨基酸的很好来源。
此外,香菇中的多种酶可以纠正人体酶的缺乏症。 2。
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膳食中动物性食物比例逐渐增加,特别是在较发达国家和地区。众所周知,动物性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而且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比例平衡。
但是,脂肪含量也大大高于植物性食物,且饱和脂肪酸占较大比例。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不但会引起发胖,还易引发某些心脑血管系统的疾病。
而食用菌蛋白质含量高,可与肉类相媲美,但是脂肪含量却极低,仅为干重的0。6%~3%,是很好的高蛋白低能值食物。
在其很低的脂肪含量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有很高的比例,多在80%以上。 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很多,其中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可有效地清除人体血液中的垃圾,延缓衰老,还有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和血液粘稠度、预防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3。碳水化合物和多糖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中40%~82%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
食用菌碳水化合物中的水溶性多糖和酸性多糖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4。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缺少维生素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缺少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缺少维生素B易患口角炎,缺少维生素C易出现败血症,缺少维生素D易出现佝偻病,缺少维生素E会引起不育症。 食用菌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B、C、D、E、泛酸、吡哆醇、叶酸、菸酸和生物素。
据测定,每100克鲜草菇中维生素C含量高达206。27毫克,这在蔬菜和水果中都是达不到的。
香菇的维生素更加丰富,除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和菸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原,每克干香菇含维生素D原高达128个国际单位,是大豆的21倍,紫菜的8倍。 一个正常人每天需要维生素D为400国际单位,这样每天食用3~4克香菇就可满足对维生素D的需要。
维生素D是钙质成骨的必须因素。所以,多食香菇可有效地预防软骨病。
食用菌是人类膳食所需矿物质的很好的来源。其最大量的矿物质是钾,占总灰分的45%左右,其次是磷、硫、钠、钙,还有人体必需的铜、铁、锌等。
平菇含铜量居食用菌之首,每百克干菇含铜量达60毫克,是猪肉的100多倍,面粉的40多倍,大米的90多倍。 三、保健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的保健和药用价值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机体综合免疫水平 长期食用食用菌,能增强机体综合免疫水平。
食用菌的多种药用作用都是通过这些免疫水平的提高达到的,而不是像西药那样直接作用。也正因如此,食用菌成了我国传统的中药,在古代多种农书医书中都有固本、益气、补中、解毒等功用的记载。
在食用菌生产实践中,人们观察到,在香菇采收季节采菇工人不患感冒。 2。
抗肿瘤 科学研究表明,众多的高等真菌是抗癌新药的重要来源之一。现已发现,现已广泛栽培的香菇、平菇、双孢蘑菇、木耳、毛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灰树花、猴头、蜜环菌、假蜜环菌等,野生菌松茸、苦白蹄、香栓菌、树舌、云芝等都有抗肿瘤作用,香菇、金针菇、滑菇和松茸的抗肿瘤活性分别达80。
7%,81。1%,86。
5%和91。8%。
食用菌中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主要是多糖、多糖肽、双链RNA等。 3。
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常见的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有高血压症、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脑血栓等。长期食用食用菌,能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实验表明,高血压和高血脂患者每天食用0。5公斤平菇,20天就可明显见效。
有关医学研究还表明,长期食用香菇、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可以降低人体血清中胆固醇的含量;木耳和毛木耳含有破坏血小板凝。
有毒野生菌种类及识别 1、毒伞类:此类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误食后死亡率大约为75%(另有报道为90%),此类野生菌的特征是:菌帽有不规则的点状突疣,菌干附有“套裙”;菌株质松脆易折,口尝少许无味或者微甜、麻;食用后4—6小时左右出现中毒,8—10小时后死亡。
根据中毒后生还者称:“开始时‘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口吐白沫、瞬时人事不省”。最常见的有:(1)白罗伞,又名白毒伞,禄丰部分地区习称“白麻母鸡”。
(2)黄罗伞,又名黄毒伞。(3)麻罗伞,又名麻母鸡、麻毒伞。
2、致幻菇类:此类毒菇的形状与可食用“红葱菌”极为相似,只能从菌干(俗称菌脚)上区分。中毒症状以产生幻觉为主,主要表现为:失去平衡(站立不稳)视物重叠、勿大勿小(俗称看见小矮人),或者飘然如在雾中,严重者视觉迷幻可持续2—3周。
最常见的有:(1)麻脚葱。又名红毡帽,菌帽暗红色,菌脚表面具有纵向的网状纹理、状如蛇背之皮,口尝微甜清香。
(2)细脚葱。又名小葱菌,形状与红葱菌相似,但菌脚细小,从外观上看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除从种类上识别外,还有以下方法:一是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比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二是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的则有菌的固有香味,无异味。
毒菌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的则很鲜美。
三是变色试验。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大蒜头变蓝色或褐色。
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
四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俗话说:“ 春吃鲜花夏吃果,秋食野菌冬喝汤。”
冬季吃野生菌既饱了口福,又有养生的功效。菌类的蛋白质含量大大超过其他普通蔬菜,同时避免了动物性食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危险。
菌类含有多种维生素,铁、锌、铜、硒、铬含量较多,经常食用可补充微量元素的不足。 1、黑木耳 含有蛋白质约10% ,同时富含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C等有效的营养物质。
其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能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脂肪的吸收,有减肥作用。 2、蘑菇 有着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素的特点,其中的维生素B1、尼古丁酸等的含量高于其他菌类。
它还含有一种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有明显的抗癌作用。挑选蘑菇时应选择色白、茎粗、伤痕少的。
由于容易氧化变色,洗净后在清水中浸泡,以隔绝空气,但不适用于铁质容器浸泡,否则将变成黑色,味道也不好。 3、香菇 除了富含维生素B2等B群以外,还含有可以预防胆固醇过高引起的动脉硬化等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能阻挡紫外线功能并富含生成维生素D的麦角酶等多种营养。
选购香菇时,中等个头且均匀,菌伞肥厚,盖面细滑,菌柄短而粗壮的香菇是购买时的首选哦! 4、金针菇 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维生素B1、B2等维生素B群以及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等有益成分,含锌量也较高,有促进健脑的作用。选购金针菇时应选择纯白色、淡黄色或黄褐色新鲜亮泽的,持有一定水分,菌盖和茎无斑点、无缺损、无皱缩的。
5、草菇 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草菇维生素C含量高,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
而且其能够减慢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引,适合妊娠糖尿病妈妈食用。 6、杏鲍菇 含丰富糖质和蛋白质。
可促进人体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胆固醇的溶解。预防和抑制肿瘤,利尿、健脾胃、助消化。
挑选的时候要选择外形别致,实体肥大粗壮的。 7、蟹味菇 含食物纤维、钙、维生素D和B2,可以解决便秘和降低胆固醇。
挑选蟹味菇的时候,要选择伞部很小、颜色鲜艳,茎部竖直的。 8、猪肚菇 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糖份、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口感脆嫩,味甘淡,炒炖皆宜。
9、袖珍菇 又称为小平菇,含有蛋白质、糖份、脂肪、维生素和铁、钙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含量丰富,长期食用有降低高血压和降低胆固醇含量的功能。 。
有毒野生菌种类及识别
1、毒伞类:此类野生菌中毒死亡率较高,误食后死亡率大约为75%(另有报道为90%),此类野生菌的特征是:菌帽有不规则的点状突疣,菌干附有“套裙”;菌株质松脆易折,口尝少许无味或者微甜、麻;食用后4—6小时左右出现中毒,8—10小时后死亡。根据中毒后生还者称:“开始时‘天旋地转’、眼前发黑、口吐白沫、瞬时人事不省”
最常见的有:(1)白罗伞,又名白毒伞,禄丰部分地区习称“白麻母鸡”。
(2)黄罗伞,又名黄毒伞。
(3)麻罗伞,又名麻母鸡、麻毒伞。
2、致幻菇类:此类毒菇的形状与可食用“红葱菌”极为相似,只能从菌干(俗称菌脚)上区分。中毒症状以产生幻觉为主,主要表现为:失去平衡(站立不稳)视物重叠、勿大勿小(俗称看见小矮人),或者飘然如在雾中,严重者视觉迷幻可持续2—3周。最常见的有:
(1)麻脚葱。又名红毡帽,菌帽暗红色,菌脚表面具有纵向的网状纹理、状如蛇背之皮,口尝微甜清香。
(2)细脚葱。又名小葱菌,形状与红葱菌相似,但菌脚细小,从外观上看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除从种类上识别外,还有以下方法:一是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比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二是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的则有菌的固有香味,无异味。毒菌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的则很鲜美。三是变色试验。毒蘑菇采后易变色;无毒蘑菇则不同,不易变色。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毒菌煮熟后遇大蒜头变蓝色或褐色。煮蘑菇时,锅里放灯芯草同煮,煮熟后,如灯芯草变成青绿色,证明有毒;如果是黄色,则无毒。煮蘑菇时,毒蘑菇能使银器具变黑。四是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野生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