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合佳diaodushi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1、严重性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2、复杂性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3、突发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
防火、防爆十大禁令
第一条 严禁在厂内吸烟及私自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有毒、易腐蚀物品进厂。 第二条 严禁未按规定办理动火手续,在厂内进行施工用火或生活用火。 第三条 严禁穿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天然气站区。 第四条 严禁穿带铁钉的鞋进入天然气站区。
第五条 严禁用汽油等易燃、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第六条 严禁未经批准的各机动车辆进入天然气站区。 第七条 严禁就地排放易燃、易爆物料及化学危险品。
第八条 严禁在天然气站区内用黑色金属或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打、撞击作业。 第九条 严禁堵塞消防通道及随意挪用或损坏消防设施,严禁损坏厂内各类防 爆设施 第十条 严禁将开通状态下的手机、对讲机、随身听等电子产品带入天然气站,严禁在
天然气站区内拍照。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燃烧、火灾及防爆基本知识
一、燃烧的形成
若要有效的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首先了解燃烧的形成。一般而言,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常见的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电火花、赤热体、雷击和自燃起火等)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所以,采取措施、防止燃烧形成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一般将火灾划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还可以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重油、动植物油脂等的火灾;水溶性液体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醚等极性有机溶剂的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火灾爆炸的原因
(一)物质原因
1、点燃的烟头。在生产作业现场乱丢未熄灭的烟头,有可能引发火灾。
2、电火花。如,电气短路能使房屋的可燃结构燃烧而造成火灾。
/view/1726983.htm?fr=ala0_1
防火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防火 英文名称:fireproof 定义:航空材料和零件所具备的承受持久火焰不被烧熔(不低于钢材料和零件)的性能。防火试验的一般条件是火焰在32cm*25cm面积上保持(1 093±27.5)℃燃烧15min。 所属学科: 航空科技(一级学科) ;航空材料(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防火 fang huo
字面意思是防止发生火灾。 在面料深加工工艺中是指一种阻止发生火灾的工艺。阻燃剂目前主要有有机和无机,卤素和非卤。
防爆!
/view/1328472.htm?fr=ala0_1_1
简介
explosion protection 1、引起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 爆炸 点燃源 source of ignition;氧气 oxygen;可燃物 combustible 2、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防止化工厂、炼油厂中爆炸性和易燃性的物质可能引起的爆炸。 设备和管道因密封不良而引起爆炸性或易燃性物质外逸,遇到仪表的电气接点和电气设备短路时形成的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见爆炸极限)。
[编辑本段]防爆措施
(1)选择防爆型仪表; (2)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常见得结构有:隔爆型,增安型,正压型,充沙型,本质安全型,充油型 (3)选用通风方法。 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 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 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 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参见防爆膜。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简称LPG),是烃类混合物气体,在加热器和交通工具中作为燃料,而且正在越来越多地替代氯复氟碳化合物作为气溶胶喷射剂和制冷剂,以减少对臭氧层的破坏。
液化石油气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制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一种强烈的气味剂乙硫醇被加入液化石油气,这样石油气的知泄漏会很容易被发觉。
液化石油气是在提炼原油时生产出来,或是从石油或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挥发出来的气体。液化石油气在1910年由沃道尔特·史内林(Walter Snelling)博士首次生产出来,1912年出现了第一个商业产品。
百度 消防器材119shop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或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重要措施之一。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
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都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极为严重。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引发火灾的三个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
引发爆炸的条件是:爆炸品(内含还原剂和氧化剂)或可燃物(可燃气、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物和起爆能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如果我们采取措施避免或消除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防止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这就是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
在制定防火防爆措施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 (1)预防性措施。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
我们可以把预防性措施分为两大类: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物质条件(即可燃物与氧化剂的结合)及消除导致火爆灾害的能量条件(即点火或引爆能源),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发火(引爆)的可能性。 (2)限制性措施。
即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限制其蔓延扩大及减少其损失的措施。如安装阻火、泄压设备,设防火墙、防爆墙等。
(3)消防措施。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在万一不慎起火时,能及时扑灭。
特别是如果能在着火初期将火扑灭,就可以避免发生大火灾或引发爆炸。 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防火防爆措施的一部分。
(4)疏散性措施。预先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建筑物、飞机、车辆上设置安全门或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等。
当一旦发生较大火灾时,能迅速将人员或重要物资撤到安全区,以减少损失。 。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燃烧、火灾及防爆基本知识一、燃烧的形成若要有效的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首先了解燃烧的形成。
一般而言,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常见的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电火花、赤热体、雷击和自燃起火等)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所以,采取措施、防止燃烧形成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火灾的分类根据物质燃烧特性,一般将火灾划分为以下几类:A类火灾:指固体物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液体火灾还可以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重油、动植物油脂等的火灾;水溶性液体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醚等极性有机溶剂的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火灾爆炸的原因(一)物质原因1、点燃的烟头。在生产作业现场乱丢未熄灭的烟头,有可能引发火灾。
2、电火花。如,电气短路能使房屋的可燃结构燃烧而造成火灾。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0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