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
通过开设金融学、网络安全学等相关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邀请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网信安全等部门专业人员在校内开展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帮助学生了解金融行业发展前沿动态,掌握逾期滞纳金、违约金、单利与复利等基本金融常识。切实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平台、校园广播等多种渠道向学生推送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典型案例。在重要节庆日、购物狂欢日等时间节点,开展金融、网络安全宣讲活动,强化学生对网络借贷风险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增强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帮助学生提升金融理财实践能力。加强与银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对有害网络借贷业务甄别、抵制能力。
鼓励和支持金融理财类学生社团建设,举办模拟投资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金融理财实践能力。
这些变化引发了金融行业的两大战略转变: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服务、管理为中心进行转变;从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全球网络化、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模式转变。
这些变革,将给金融信息化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 首先,银行将全面部署与整合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
银行业未来经营格局将是面向多市场、跨平台、多交易品种,因此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成为金融业的必然选择。数据大集中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必将是应用系统的整合。
而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是整合应用系统的核心引擎。新型的综合业务系统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安全、稳定、可靠;二、灵活、多变、多功能,要快速支持金融行业快速的产品创新和差异化服务;三、以客户为中心。
其次,更加强调数据的合理与有效利用 现在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实现数据的物理或逻辑集中,在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利用数据将成为银行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如使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商业智能、决策支持等技术,基于基础客户信息数据,通过信息挖掘、提炼,对银行的业务流程、产品等进行改进,从而为银行提供全方位的管理视角,全面提高和改善银行经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银行尝试应用CRM系统,用于理财、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等服务。 通过数据仓库、商业智能等工具把原始信息变成有价值的信息。
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支持系统(DSS)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对客户的正确识别和经营风险的自动预警。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关联企业的信贷风险,建立以客户管理为中心的信贷决策体系和成本控制体系,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配置和信用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体现商业智能和自动化处理的价值。
第三,更加注重数据安全与业务连续性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在银行普遍、深入的应用,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已经成为银行业务正常运营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意外灾祸、系统故障、人为操作不当、安全管理及措施的漏洞等都有可能造成信息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影响到银行业务的正常运营。
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银行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第四, 银行间数据将互联互通 各个商业银行间数据的互联互通不仅是客户的基本需求,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利于银行间数据的共享、扩展各自业务的覆盖范围。
着眼于此,数据标准化、集成化将是一段时期内需要重点关注与发展的领域。 第五, 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与后台支持系统进行数据整合 完善的前台业务处理系统与强大的后台支持管理系统是商业银行的两大基础系统,系统间的数据整合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完善的前台处理系统是银行运作、经营的基本系统,强大的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利润分析、风险控制、绩效评估和战略决策等支持系统是银行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的支撑。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两大基础系统间的数据进行整合有利于业务经营与发展目标的实现。
对安全提出新挑战 金融行业的这些变革趋势,对安全提出了更多新的挑战。 首先,银行业风险管控的要求本身就很高。
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的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协议由三大支柱组成:一是最低资本要求;二是监管当局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督检查要求;三是信息披露要求。在银行信息化过程中,银行必须将自身的业务、技术需求与新协议中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风险与收益、控制与效能的平衡。
其次,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数据的大集中,对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据集中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集中,如何准确地在效率与安全之间选择平衡点将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 个人数据的隐私保护成为一个关注点。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委员会已经制定和发布了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PCI-DSS),对涉及支付卡的数据安全提出明确要求,作为该类数据的收集、存储和使用机构,银行需要在信息化中遵守相关的标准,以对个人数据的隐私性加以保护。 第四, 银行业务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成为银行信息化中的重要目标。
由于银行经营活动的特征,决定了银行业务与数据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可持续性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在银行业信息化中将得到具体体现,如对系统、数据的高可靠性指标的要求,业务持续性管理的要求等。 实施六大措施对风险进行管理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金融行业在变革中需要面对的难题。
建议可通过实施以下六种风险管控措施,多管齐下地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进行业务流程的改进,通过梳理和优化业务流程, 有效提高业务系统的效率、效果,有效控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进行资产负债管理(ALM),有效控制并预防流动性风险,降低因资产负债不匹配而导致的额外成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增强银行盈利能力。 第三,应用系统风险评估与控制咨询,实施业务系统风险与控制的评估、设计、审计服务,可以有效降低业务流程风险,避免人为控制出现的偏差与失误。
第四,对信息安全与业务持续性进行有效管理,由于综合业务系统的特殊性,需要对大量受保护的业务、经营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进行风险评估,进。
为了提高银行从业者风险防范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切实提高广大员工对安全保卫工作的认识,看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典型案例评析》录像。银行员工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和责任忧患意识,切实将安全保卫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各级领导应当把金融安全保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上,切实加强领导,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常抓不懈。
二是要坚持抓业务和抓安全并重,主要负责人对保卫工作负总责,对本单位的安全保卫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要密切和公安部门的关系,搞好和公安部门的配合,把公安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当成头等大事抓。
三是认真落实责任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防范和违章立制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增加抵御犯罪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教育、监督职工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章营业、押运、守库,坚决杜绝违章作业现象。
作为银行的一名员工,我们也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
一是始终坚持抓学习,不断为自己“充电”,重点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警惕各种腐败思想的侵蚀。
二是要加强对金融机构诈骗、盗窃、抢劫、涉枪等案件案例深入分析,汲取经验教训,时刻为自己敲响警钟,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三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真正把内控制度落到实处。
通过对近年来金融机构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的了解,使我们这些每天从事金融服务的一线员工感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仍然十分艰巨,面临的挑战还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仅仅是站好自己一班岗的问题。我们每天所面临的威胁仍然很复杂,有来自我们内部和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的危害,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不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一定要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制定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对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把好实际操作中的每个环节,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要做好我们的安全保卫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建立首席责任负责制
在我们整个银行系统内部,尤其是在高管阶层,要做到有人主抓安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定一系列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做好组织协调和落实。
二,加强硬件防控建设,确保金融安全
通过学习近年来发生的金融机构典型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发生在那些安全设施不完善的营业网点,不是安全设施不堪一击,就是某些硬件不能正常使用。
三,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防范能力
在做好硬件防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狠抓员工素质教育,不断加强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在搞好我们柜台业务的同时,还应该定期不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避免一有突发事件工作人员手忙脚乱的现象。
四,建立内部监督长效机制
纵观以前发生的银行业突发事件,有的就是因为内外勾结造成的。从根源上讲,就是因为我们一些管理人员没能把工作做细致,不能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甚至是当事发之后,还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总是认为某某人平时表现还不错,可偏偏就是我们的一时疏忽,才让那些不法分子能够得逞。
总而言之:搞好金融业安全防范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牵扯的方面广,头绪多,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从源头抓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搞好此项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金融已渗透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在享受到便捷金融服务的同时,也不断遇到新的金融风险。
部分P2P网贷平台“跑路”、金融诈骗等违法活动不仅给消费者造成巨大损失,也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一定冲击。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白鹤祥建议,在基础教育中增加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使金融知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17)》显示,我国国民金融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在校学生、边远地区贫穷人群、劳务流动人口、残疾人等应当成为金融消费教育的重点区域和群体。其中,学生群体是最适合进行金融教育的群体。
从调查情况看,青少年的金融素养显著低于成年人,风险意识和权责意识亟须加强。因此,白鹤祥认为:“迫切需要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青少年金融素养,提高个人的金融辨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诚信和权责意识。”
白鹤祥建议,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金融监管部门配合的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明确要求‘教育部要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国民金融素养’。
但从目前进展情况看,部分地方教育部门对此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目标、计划、实施、保障、评估等各方面统筹规划。
”他说,“金融知识普及具有系统性、渐进性特点,推进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是将金融知识纳入基础教育。”白鹤祥建议,从课程标准角度将金融知识明确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金融知识需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系统化、科学化设置课程,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金融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金融行为、金融态度和风险意识。
白鹤祥还建议各级地方财政将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金融知识教育以公益性为原则,对学生和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但从中国人民银行试点进展情况来看,教材的编写和印刷费用较大。 ”以陕西省目前试点为例,白鹤祥举例说,试点学生人数预计为13万人,教材编印费用约为100万元。
仅靠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费用,难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持续性。对此,建议由地方财政部门在年度预算中拨付专门费用,保障学校用于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的专项开支。
风险的防范意识来源于你的知识面、平常心和敏感性。
人的见识多了,见多识广,自然就有较高的风险意识,相比较这方面小孩子就小得多,这便是例证;平常心也很重要,一个人有了某种强烈的欲望后,常常会因为要满足这种欲望而丧失应有的防范能力,这就是间谍美女计、诈骗分子最经常使用的技俩(第一个回答给了一个相当直关的陷阱示例,你注意到了吗?);敏感性则是因人而异,有些人好象就是有第六感观一样,能敏感地避开一些风险(如感觉不对就不做飞机了,结果飞机出事了)。我们所能做的是增加知识面和保持平常心,第三点是不太可能学的,总不能走路时不时抬头看天,注意天上是否有掉陨石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