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主体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一要继续加强防疫工作,当前,虽然秋防工作已基本结束,但动物防疫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放松,特别是要把补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二要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尤其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新老疫点、交通沿线等关键部位,要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动态。
三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动物疫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储备好防疫物资,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果断处置。四要对进出本区域的畜禽类产品严格把关,定期或不定期对本辖区内屠宰场开展检疫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进入冬季,风大、草木干枯、气候干燥,极易诱发森林火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汲取往年的经验教训,明确任务,抓好落实。一要确保护林人员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职责,对通往林区的公路和道路要严防死守,严禁任何人携带火种进入林区;组织护林人员对本辖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对可能存在火灾的隐患点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二要根据辖区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按照责任状的要求,实行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林场场长、村干部包山、包林区责任制,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预案早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和管火先管人”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在林区村庄、主要路口、公路沿线设置醒目的森林防火宣传警示标牌;要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宣传车等经常性地对村民进行森林防火常识和法律法规教育,让森林防火常识和法律法规家喻户晓。
四要严格按照“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部门齐抓共管,政府全面负责”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对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负总责,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把森林防火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辖区不出现灾情。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搞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特别强调的是:林业部门要认真搞好全县森林防火工作的协调、调度、指导和检查,确保把县政府关于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气象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监测和预报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五要加强森林扑火物资的储备和扑火队伍建设,配置扑火机具,立足实战,扎实开展扑火实战演练和培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县级相关部门要做好应急队伍力量的储备。县森林消防队要随时进入临战状态,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出动、有效处置。
(三)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控制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要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的例行监测,落实检测结果通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安全工作。
沼气安全工作贯穿于沼气池的修建、维护、日常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管理和使用不当,轻则池坑崩塌、池体破裂,重则引发火灾、爆炸,造成人畜伤亡。因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沼气安全各项工作。
一要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安全工作。冬季,是沼气池建设的黄金季节,建设施工量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县农牧科技局、各项目乡镇要加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坚持职业准入制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建设施工必须要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二要抓好农村沼气池用户的技术培训工作。
冬季气温低,沼气池产气量小,不少农户选择在这一季节对沼气池进行大换料和维护维修。县农牧科技局要加强对沼气池换料和维护维修安全知识的宣传,抓好技术培训工作,相关人员下池前,必须进行动物试验,避免沼气中毒事故发生。
三要抓好农村沼气池管理工作。随着我县农村沼气项目的不断实施,建池数量大幅增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沼气使用安全知识,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沼气灶具、输气管道等设备的检查、维修,防止漏气,厨房、猪圈等应保持通风透气,柴草等易燃物品与沼气炉具、沼气灯必须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避免沼气中毒和火灾事故发生。
(五)切实抓好其他农业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渔船安全、农机安全、防汛等安全责任,确保第四季度农业生产安全形势。
(一)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工作。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动物防疫主体作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一要继续加强防疫工作,当前,虽然秋防工作已基本结束,但动物防疫这根弦不能有丝毫放松,特别是要把补防工作牢牢抓在手上。
二要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部署,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尤其对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新老疫点、交通沿线等关键部位,要定期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疫情动态。
三要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动物疫情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储备好防疫物资,一旦发生疫情,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及时果断处置。四要对进出本区域的畜禽类产品严格把关,定期或不定期对本辖区内屠宰场开展检疫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二)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进入冬季,风大、草木干枯、气候干燥,极易诱发森林火灾。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汲取往年的经验教训,明确任务,抓好落实。一要确保护林人员坚守岗位,切实履行职责,对通往林区的公路和道路要严防死守,严禁任何人携带火种进入林区;组织护林人员对本辖区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和清理,对可能存在火灾的隐患点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二要根据辖区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按照责任状的要求,实行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林场场长、村干部包山、包林区责任制,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预案早落实”,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三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和管火先管人”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在林区村庄、主要路口、公路沿线设置醒目的森林防火宣传警示标牌;要充分利用有线广播、宣传车等经常性地对村民进行森林防火常识和法律法规教育,让森林防火常识和法律法规家喻户晓。
四要严格按照“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部门齐抓共管,政府全面负责”的森林防火工作机制,各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对本辖区的森林防火工作负总责,要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负起责任,把森林防火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保辖区不出现灾情。各有关部门要依法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搞好森林防火工作。
要特别强调的是:林业部门要认真搞好全县森林防火工作的协调、调度、指导和检查,确保把县政府关于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气象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开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监测和预报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尽职尽责,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五要加强森林扑火物资的储备和扑火队伍建设,配置扑火机具,立足实战,扎实开展扑火实战演练和培训,提高队伍的战斗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县级相关部门要做好应急队伍力量的储备。县森林消防队要随时进入临战状态,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能及时出动、有效处置。
(三)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增强生产经营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基地产品检测、基地产品准出和质量追溯等方面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控制制度,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二要着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
三要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的例行监测,落实检测结果通报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切实抓好农村沼气安全工作。
沼气安全工作贯穿于沼气池的修建、维护、日常管理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管理和使用不当,轻则池坑崩塌、池体破裂,重则引发火灾、爆炸,造成人畜伤亡。因此,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做好沼气安全各项工作。
一要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安全工作。冬季,是沼气池建设的黄金季节,建设施工量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县农牧科技局、各项目乡镇要加强沼气池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督检查,坚持职业准入制和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建设施工必须要有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二要抓好农村沼气池用户的技术培训工作。
冬季气温低,沼气池产气量小,不少农户选择在这一季节对沼气池进行大换料和维护维修。县农牧科技局要加强对沼气池换料和维护维修安全知识的宣传,抓好技术培训工作,相关人员下池前,必须进行动物试验,避免沼气中毒事故发生。
三要抓好农村沼气池管理工作。随着我县农村沼气项目的不断实施,建池数量大幅增长,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沼气使用安全知识,组织技术人员做好沼气灶具、输气管道等设备的检查、维修,防止漏气,厨房、猪圈等应保持通风透气,柴草等易燃物品与沼气炉具、沼气灯必须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避免沼气中毒和火灾事故发生。
(五)切实抓好其他农业安全工作。要全面落实渔船安全、农机安全、防汛等安全责任,确保第四季度农业生产安全形势。
何谓农业安全
在农产品短缺的传统农业社会
,
农业安全主要指粮食安全
,
且多与粮食的数量安全相
关。
而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成熟经济社会
,
由于农产品能够充足地供给
,
在宏观上农业能够为
社会提供基本满足人类需求的食物。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农业安全不同的界定
:
朱晓峰在
《论我国的农业安全》
中提出
:
我国的农业安全是指采取有效的国家行动
,
避免内部和外在因素的变化危及我国农业在国民
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地位
,
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赵其国在《现代生态农业与农业安全》中指
出现代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现代生态农业的核心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其重要
内容是农业安全。农业安全主要是指农业的质量安全。李志纯在《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安全》
中提出农业安全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大课题
,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必须高度加强动
植物种质资源的安全、
农产品市场安全、
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
原发布者:山水有相逢0779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安全生产操作规程1、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工作规范,严肃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2、对道路运输驾驶人员要求做到“八不”。即:“不超载超限、不超速行车、不强行超车、不开带病车、不开情绪车、不开急躁车、不开冒险车、不酒后开车”。保证精力充沛,谨慎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规则和交通运输法规。3、做好危险路段记录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特别是山区道路行车安全,要做到“一慢、二看、三通过”。4、对运输法律、行政法规禁止运输的货物,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运输的货物,应当按规定查验有关手续,符合要求的方可承运。5、保持车辆良好技术状况,不擅自改装营运车辆。6、做到反三违: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违反操作规程。7、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及时报警、抢救伤员和货物财产,协助事故调查。8、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货物脱落、扬撒等。9、不违章作业,驾驶人员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二、安全生产和岗位责任制.负责经营许可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负总责。2.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守法经营,落实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组织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
(一)什么是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有的称为绿色蔬菜或洁净蔬菜。实际上它是指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有毒物质,或把有毒物质含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以内,即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不超标。达到上述标准的,即可称为无公害蔬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内对生产、供应无公害蔬菜和绿色食品十分关注。在蔬菜的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工业污染、农药、化肥中的硝酸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为此,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产绿色蔬菜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供应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以生态学、环保学、社会学为基础,生产无公害蔬菜,不仅是满足城乡人民对洁净菜篮子的需要,而且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二)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三)什么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其安全质量符合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规定的优质农产品及初加工品。
(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同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产调节剂和家畜饲料添加剂的生长体系。标准草案根据公众的要求禁止基因工程技术和经过辐射处理的产品标示为有机食品。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商品位的食品。是受国际承认的环保食品。绿色食品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结合世界先进农业的发展潮流而形成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农产品。无公害食品包容着有机、绿色食品的基本特征,是绿色食品的过渡食品。都是以安全、环保、健康为目的可持续发展食品,代表着中国未来食品的发展方向。
1。
农产品包装 指农产品分等、分级、分类后,实施装箱,装盒、装袋、包裹等活动过程和结果,其中也包括对农产品的清洗、分割、冷冻等活动。 2。
农产品标识:指用来表达农产品生产信息、质量安全信息和消费信息的所有表示行为和结果的总称,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及相关说明物进行表达和标示。 3。
保质期:指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消费品质的最长时限或者允许销售的终止日期。 4。
标注:指用来表达标识内容和要求的活动过程和行为结果 5。保鲜剂:指保持农产品新鲜品质,减少流通损失,延长贮存时间的物质。
6。防腐剂:指防止农产品腐烂变质的物质。
7。添加剂:指为改善农产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加工工艺需要加入的物质。
8。强制性技术规范:指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要求。
强制性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要求对于一些标准所规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必须执行,不允许以任何理由或方式加以违反、变更,这样的标准称之为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对违反强制性标准的,国家将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9。农业转基因生物: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用于农业生产或农产品加工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产品,主要包括: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分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
10。动植物检疫:指法定的检疫机关(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运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对植物及其产品的疫病、害虫、杂草等有害生物进行检疫检验和监督处理,以防止危害动植物的疫病、害虫、杂草传播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1、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
2、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 3、农业标准化:是指农产品从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依据一定的标准来进行。
4、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清洁,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操作,产品符合无公害质量标准的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 5、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包括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 6、有机食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其证书的食品。
7、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8、现代农业: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农业标准化)、现代工业装备和现代管理方法改造农业的过程。
加大农忙期间安全教育力度,定期排查隐患,保障职工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管理区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强化安全春播理念,加大农机安全生产方面宣传力度,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事故,确保安全生产。
管理区为保障农忙期间安全生产组织工作人员不定点开展路检,对机械安全设施、机械标识等进行检查、并对驾驶员操作进行指导。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和责任状签订到人头,确保无人漏签。严查农机生产安全隐患和违章行为,明确责任和工作目标、改进工作方法,逐家逐户逐地号进行排查,特别是加强拖车的反光标识安装,对本区域的车辆和人员做好登记;无牌无证、无反光板、安全设施不全、拼装、改装机车一律严禁载人运行、上路通行,发现一起,责令整改一起。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现场整改,有效的提高插秧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插秧期间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农机安全生产是指一切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 活动的场所,防止人身伤亡和机械事故的发生,做到 “高效、优质、低耗、安全”。
其主要内容有: ①做好农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 种宣传媒介,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
经常向农机 驾驶(操作)人员宣传安全生产的意义,宣讲农机安 全知识,教育农机人员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 ②加强对农机安全生产的领导。
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和业务主管部门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规定,分 析农机安全生产情况,总结农机安全生产经验,制定 农机安全生产措施,并定期进行农机安全检查。 ③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制度和责任制,加强对 农机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技术指导。
④搞好机耕道和库房建设,配备必要的劳保用品。 ⑤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比活动。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2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