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饭前便后要洗手;
2、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3、勤剪指甲;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百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随时随地勤洗手;
6、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7、不吃没有卫生保障度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8、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9、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10、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卫生部门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卫生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近年来,县政府把农村卫生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县“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制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的试行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
省、市、县重视农村卫生事业投入,2006年共投入4450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1895万元,加大了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卫生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各乡镇(街道)重视卫生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落实,抓好本区域内的农村卫生工作。 (二)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健康工程”是2006年省、市、县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
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2006年为13万多名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分类管理。该工程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采访报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转有序,三年来,已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2007年,全县参保人数33万多人,参保率达78%,累计有近40万人次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参保农民患者的医疗负担。
二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有效开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非典、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实施免疫规划,儿童“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县无重大疫情发生。
三是积极做好农村妇幼保健工作。扎实开展“母婴健康工程”工作, 2006年孕产妇首次实现零死亡,儿童死亡率逐年下降。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卫生环境整治力度加大。
目前,全县共有560个自然村建起了自来水站,19万多人用上了自来水,拆除露天粪坑8000多只,建成公厕349座,完成4.7万户厕所改造。五是无偿献血工作成绩突出。
全县无偿献血工作6次被评为省、市“无偿献血先进县”。2004年10月,县政府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单位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三)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一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
形成了7家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8家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2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对乡镇(中心)卫生院推行股份责任制改革,在中心卫生院全面实行经济目标管理责任制。
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改进服务模式,乡镇(中心)卫生院经营状况得到了一定的好转。三是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严把人员入口关,严格要求,考录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医疗机构。实施了乡村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开展“十佳驻村医生”评选、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组织各类学历教育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四是全力抓好医疗质量建设。制订了《仙居县医疗质量建设工作方案》,加强医疗单位自身能力建设,通过开展等级评审,提高了医院的管理层次和服务水平。
开展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争创百日无事故”活动,切实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实行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制订完善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建立每月督查通报制度,抓好督查落实。
五是卫生监督工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食品卫生法》和《职业病防治法》,抓好食品安全、卫生许可、职业卫生等专项整治,加大农村卫生综合执法力度,促进食品卫生和用药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卫生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意识及大卫生理念还不强,未形成农村卫生工作合力。
卫生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还不够,广大群众卫生主体意识不强,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卫生保健知识,预防为主的思想还没有形成共识,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仍然没有改变。 (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不够强。
一是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滞后。我县医疗机构普遍缺少发展规划,经营场所十分紧张。
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最大的综合性医院,占地面积仅40亩,医疗用房十分拥挤,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2003年医院迁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项和土地报批,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未动工,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医院、妇保院、精神病院等县级医院和横溪、白塔、下各等中心卫生院的经营场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紧张、条件简陋,县疾控中心、城关医院至今还在租用房屋办公;多数医疗单位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乡镇卫生院还没有配备救护车,难于开展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二是医疗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与医疗卫生事业。
卫生安全分类:
一、水管卫士安全知识
二、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三、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四、人生安全知识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分为:
1、个人防护: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合理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膳食制度常随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和季节不同而异。一般以一日三餐为好,因为食物进入胃后。
个人卫生安全知识:
1、饭前便后要洗手、要做到三勤:勤洗澡、勤理发、勤换衣。
2、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3、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4、早晚洗脸,用流水洗脸,不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
5、早晚刷牙,食后漱口。
人生安全知识:
1、自然灾害
2、意外伤害
3、网络安全
扩展资料:
卫生安全小知识:
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
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5、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学生安全知识-安全知识
农民工应首先要了解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及规程。
使农民工都能认清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就是违法,同时要逐步提髙对知法、守法、执法、护法重要性和违法危害性的认识。依法规范劳动者的行为,自觉遵章守纪,抵制“三违”现象。
其次要掌握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诸如生产工艺过程;各种设备、设施性能;作业的危险区域和安全技术;岗位作业注意事项;生产中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及可能散发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防护基础知识;危险环境中的安全知识;现场紧急救护方法及措施;个体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排除设备故障的技能和采用的方法等。同时,逐步了解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方法,使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和技能与安全生产管理融为一体,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健康面临很大的挑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更多发生在农村,这些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比重在1991年至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12.54%下降至6.59%,社会卫生投入由6.73%降至3.26%。政府对卫生投入下降的直接后果:一是农民个人医疗负担的增加,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二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
(2)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后,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根据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自费承担医疗费用(1993年84.1%,1998年87.3%,2003年79%),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更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了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多。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3年、1998年、2003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均为可比价格)。
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价格格外重要,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对贫困人群,最终会影响健康状况。医疗费用上升情况下,农民直接支付费用方式导致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占30.3%,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45.8%,其中38.2%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收入越低的农民,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的比例越高。
(3)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转诊体系被逐步打破。虽然农村卫生服务供给规模仍在增加,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更多的患者集中到县及县以上医院,使得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医疗机构病源下降,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去大医院就诊的倾向,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建国初的近70%下降到2001年的不足40%,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床位数历年一直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自80年代以来没有明显的增加。80年代初,卫生院还承担很多的医疗服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服务超过了卫生院,此后,卫生院的诊疗人次逐年下降,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接近70%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
1、青春发育期为什么容易出现贫血? 答:因为身高、体重增长过快,人体造血功能相对跟不上,就容易出现贫血。
所以,青春期应多吃富含蛋白质和含铁丰富的食物。 2、什么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分为几种? 答: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 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经常发生变异,而引起流感反复流行和大流行。 3、怎样预防出血热? 答: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鼠类传播病毒疾病。
流行性 出血热由于其传播的迅速性,且发病率高,往往会形成爆发流行,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感染病毒后,病人初期症状为发热,体温高达40℃以上,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病人全身酸痛,还有呕吐、腹泻的症状。
中后期病人会出现全身性的出血及肾功能衰竭,并导致病人休克甚至死亡。 4、甲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答:甲型肝炎是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通过“粪—口” 途径传播,有日常生活接触、水型、食物型等传播形式。甲型肝炎病人和甲型病毒轻型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5、乙型肝炎是如何传播的,怎样预防甲型肝炎? 答: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母婴传播、血液 传播和日常生活接触(共餐、公用牙刷)传播。 乙型肝炎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6、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结核菌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病人通过咳嗽或打喷嚏甚至说话时喷射出含有结核菌的微沫,散播于空气中,被其他人吸入后,即可感染。然后在肺、淋巴结、肾、骨等脏器形成病灶。
7、什么是禽流感,类型有哪些? 答:禽流感是指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共患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鸽子等禽类,引起从呼吸系统到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
按病原体的类型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高致病性禽流感因传播快、危害大,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
8、什么是健康,健康包括哪些内容? 答:健康是指不仅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 会幸福的完善状态。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身体好,没有疾病,即生理健康;2、心理平衡,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健康;3、个人和社会相协调,即社会适应能力强。
9、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是多少? 答:正常人血压应该是收缩压90-140mmHg(12-18。7kPa),舒张压 60-90mmHg(8-12kPa)。
10、正常成年人的脉搏是多少? 答:正常成年人每分钟为60-70次(奔跑后或情绪激动时,都应以休 息以后再数)。 。
一、饭前、便后要洗手: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一马当先,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到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来完成。
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
指甲缝里更是细菌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另外有人作过一个试验,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层卫生纸,痢疾杆菌还能渗透到手上,痢疾杆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
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手是很脏的。
而且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执行任务,手经常接触一些物品,都会把手弄脏。 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实际身体内带有病毒者,常常把致病微生物传播到各种用品用具上,当健康人的手接触后,致病微生物便来到你的手上。
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就可以把细菌带入口中,吃到肚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菌从手来,病从口入”。所以要养成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劳动后洗手的习惯。
洗手可除掉粘附在手上的细菌和虫卵,用流水洗手,可洗去手上80%的细菌,如果用肥皂洗,再用流水冲洗,可洗去手上达99%的细菌。洗手中应注意不能几人同用一盆水,以免交叉感染,互相传播疾病,时间应超过15秒。
二、不随地吐痰、甩鼻涕: 痰是呼吸道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借咳嗽动作排出体外。 吐痰人人皆会,但不一定都具备良好的吐痰方式。
有些人不注意保持环境,有痰随地吐,鼻涕甩一地,既影响卫生又有损个人形象。有些所谓“爱卫生”的人,将痰吐在地上,用脚上穿的鞋一抹,以为看不见痰迹就算干净了,就不妨碍卫生和健康了。
殊不知痰液中含有几百万个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 特别是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如肺结核、流感、流脑等病人痰液里的细菌和病毒更多,前期流行的“非典”更是如此。
有人检验一口痰,发现含有几十万个细菌。在人们最讨厌的肺结核病人的一口痰中,能找到几百万个结核杆菌。
如果把谈液吐在地上,当痰液干燥后,细菌便随尘土飞扬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这样的尘埃,就有可能得呼吸道疾病。 因此,人人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有痰要吐在痰盂里,痰盂要每天定时刷洗。在没有痰盂的地方,应把痰吐在废纸上包起来,然后扔进纸篓或垃圾箱里,自觉作到不随地吐痰,维护公共场所卫生。
三、不对别人咳嗽、打喷嚏: 咳嗽和打喷嚏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足为怪。 但是,不注意场合,面对别人或食物打喷嚏则是一种既不卫生又不礼貌的不良行为。
据调查,一声咳嗽可喷射出2万个很小的飞沫,一个喷嚏射出近100万粒的飞沫。而且飞沫喷出的速度很快,不到1秒就可以飞出4。
6米,顺风的话可达9米之遥。鼻腔和咽喉部是细菌、病毒聚居最密的地方之一,喷出的飞沫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一个喷嚏喷出的病菌可高达8500万个,这些微小的飞沫可长时间地在空中漂浮游动,在无风的室内可以漂浮30——60分钟,漂浮时间长者可达30小时。飞沫的水分蒸发后,细菌和病毒又随尘土飞扬,继续危害人的健康。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就有15种是借助空气传播的(如流感、麻疹、水痘、流腮、支原体肺炎等)。 因此,为了大家的健康,在咳嗽和打喷嚏时就应该注意礼貌和卫生,尤其是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人,更应该自觉注意。
如果在面对人或食物的场合下忍不住打喷嚏时,应当立刻掏出手巾或面巾纸,掩住口和鼻子。实在来不及也要转身背向他人或食物,并用手捂住口和鼻子。
四、不吸烟: 吸烟有害而无一利,已为全世界的科学界所公认。 烟草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物质。
其中主要有烟碱(尼古丁)、烟焦油、轻氟酸、丙烯酸和一氧化碳等。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物质,烟焦油里含有亚硝胺、酚类、砷及放射性同位素等,这些都是致癌物质或促癌物质,尤其是苯并芘是公认的强致癌物质。
据统计,每天吸40支香烟的人,肺癌的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70倍。 此外,吸烟与唇癌、喉癌、食管癌、胃癌等也密切相关。
吸烟能促进全身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的发展,因此吸烟者的心血管和脑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另外,吸烟者易发生感冒、鼻炎、鼻窦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等。
还有研究表明,吸烟与男性阳痿有关。 。
有人说吸烟能提神,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先兴奋后抑制。所以,长期大量吸烟的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去平衡,反而呈现疲劳、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下降等。
许多与吸烟有关的疾病的潜伏期都是很长的,不像吃了剧毒物反应那么快。所以在短时间内,人们往往看不出他的危害。
有时从开始吸烟到导致死亡,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这也是一般人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约有2~3亿人吸烟,约占全国人口的1/5还多,占全世界10~12亿烟民的1/4,不仅每年要消耗大量的金钱,而且很多年以后国家和个人要为治疗吸烟造成的各种疾病投入难以想象的金钱。 目前,欧美国家已经看到了吸烟的巨大危害,用法律的、经济的政。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
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
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
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望采纳。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3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