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合佳diaodushi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火灾爆炸事故是化工生产中最为常见和后果特别严重的事故之一。与火灾爆炸作斗争是化工安全生产重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有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知识,可有效的防止或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的特征和原因一、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主要特点:1、严重性火灾和爆炸引起损失和伤亡,往往都比较严重。2、复杂性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原因往往比较复杂。如物体形态、数量、浓度、温度、比重、沸点、着火能量、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热,物质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撞击、摩擦、静电火花等等因素非常复杂……。3、突发性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人们意想不到的,特别是爆炸事故,我们很难知道在何时、何地会发生,他往往在我们放松警惕,麻痹大意的时侯发生,在我们工作疏漏的时发生,……。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原因火灾、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经大量的事故调查和分析,原因基本有以下五个方面:1、人为因素---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业务知识;事故发生前思想麻痹、漫不经心、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违章作业,事故发生时惊慌失措、不冷静处理,导致事故扩大。或有些人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不负责任,埋下隐患。2、设备因素---由于设备陈旧、老化,设计、安装不规范,质量差以及安全附件缺损、失效等原因。3、物料因素---由于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品性质、特性、危害性不一样,反应条件、结果和危险程度也不一样。4、环境因素---同样的生产
/view/1726983.htm?fr=ala0_1
防火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防火 英文名称:fireproof 定义:航空材料和零件所具备的承受持久火焰不被烧熔(不低于钢材料和零件)的性能。防火试验的一般条件是火焰在32cm*25cm面积上保持(1 093±27.5)℃燃烧15min。 所属学科: 航空科技(一级学科) ;航空材料(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编辑本段]防火 fang huo
字面意思是防止发生火灾。 在面料深加工工艺中是指一种阻止发生火灾的工艺。阻燃剂目前主要有有机和无机,卤素和非卤。
防爆!
/view/1328472.htm?fr=ala0_1_1
简介
explosion protection 1、引起爆炸的三个必要条件,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 爆炸 点燃源 source of ignition;氧气 oxygen;可燃物 combustible 2、防止爆炸的产生必从三个必要条件来考虑,限制了其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就限制了爆炸的产生。 防止化工厂、炼油厂中爆炸性和易燃性的物质可能引起的爆炸。 设备和管道因密封不良而引起爆炸性或易燃性物质外逸,遇到仪表的电气接点和电气设备短路时形成的火花,都可能引起爆炸或燃烧(见爆炸极限)。
[编辑本段]防爆措施
(1)选择防爆型仪表; (2)选择防爆型电气设备,常见得结构有:隔爆型,增安型,正压型,充沙型,本质安全型,充油型 (3)选用通风方法。 在工业过程中,通常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对易燃易爆场合进行处理。 1)预防或最大限度地降低易燃物质泄漏的可能性; 2)不用或尽量少用易产生电火花的电所元件; 3)采取充氮气之类的方法维持惰性状态。 参见防爆膜。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
燃烧、火灾及防爆基本知识
一、燃烧的形成
若要有效的做好防火和灭火工作,必须首先了解燃烧的形成。一般而言,燃烧是由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常见的火源有:明火、电火花、撞击或摩擦产生的电火花、赤热体、雷击和自燃起火等)这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所以,采取措施、防止燃烧形成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者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防火灭火技术的基本原理。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物质燃烧特性,一般将火灾划分为以下几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液体火灾还可以分为油品和水溶性液体火灾。油品火灾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原油、重油、动植物油脂等的火灾;水溶性液体火灾是指甲醇、乙醇、甲醛、乙醛、丙酮、乙醚等极性有机溶剂的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三、火灾爆炸的原因
(一)物质原因
1、点燃的烟头。在生产作业现场乱丢未熄灭的烟头,有可能引发火灾。
2、电火花。如,电气短路能使房屋的可燃结构燃烧而造成火灾。
简单的说从化学品的物质状态及物质危险特性(易燃易爆等级)来考虑。
详细的说:一)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气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主要来自那些在常温下以气态存在的易燃气体。易燃气体是指在空气中遇火、受热或与氧化剂接触能燃烧或爆炸的气体,如氧气、乙炔气、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等。
气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特性和危险性质(1)易燃气体的燃烧与液体、固体物质燃烧的区别。 ①容易起火燃烧的液体、固体物质要经过蒸发、熔化等过程,才能在气态条件下燃烧,而气体在常温下已具备了燃烧条件,只需外界提供氧化或分解气体物质以及将其加热到燃点的热量,就会引起燃烧,因此,气体比液体和固体物质更易起火燃烧。
②气体燃烧具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定式燃烧,又称扩散燃烧;一是爆炸式燃烧,又称动力燃烧。如果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则发生稳定式燃烧。
例如,烧气焊的焊炬,就是由于气体扩散的作用而形成的稳定式燃烧。这时可燃气体与氧气的混合是在燃烧过程中进行的,只要控制得好,就不会发生火灾。
如果易燃气体与助燃气体的混合是在燃烧以前进行,并且混合气体的浓度在它的爆炸范围以内(即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之间),遇到着火源则发生爆炸式燃烧。侧如,煤矿井下的瓦斯爆炸就属此类。
(2)可燃气体的其他危险性质。 ①化学活泼性:分子结构中有不饱和键的气体具有化学活泼性,在通常情况下,有些气体在互相接触后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燃烧爆炸。
例如,乙炔遇氯、氟便会发生爆炸。一般来说,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键越多,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②易扩散性:比空气稍轻的可燃气体逸散在空气中,大部分向上部扩散,顺风飘散,集聚的可能性较低。比空气重的易燃气体,特别是液化气体泄漏出来时往往呈雾状沿地面飘浮扩散到较远的地方或聚集于沟渠内、建筑物死角处,长时间聚集不散,一遇到火源就会将火焰传播开来,发生大面积轰燃或爆炸。
③腐蚀性:某些易燃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氨等都能腐蚀设备,降低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漏气,以致引起着火爆炸和中毒。
④带电性:压缩的或液化的易燃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能产生静电。其主要原因是气体中含有固体微粒或雾滴杂质,在高速喷出时与喷嘴强烈摩擦而产生静电。
气体中所含固体或液体杂质越多,产生的静电越强。如果设备是绝缘材料制成的,或虽是金属材料制成,但没有良好接地,静电就会聚集成很高的电压,高压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就能点燃易燃气体(如氢气)与空气的混合物而引起爆炸。
⑤毒害性:有一些可燃气体具有毒害性,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中毒。气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措施 (1)控制热源(着火源)。
易燃气体能直接参与燃烧,所以控制热源(着火源)是预防易燃气体着火爆炸的最基本措施。在生产、使用、储存可燃气体的场所,除生产必须用火外,要严禁火种。
(2)泄漏检查。在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气体的大、中型场所,应配置可燃气体监控式检漏报警装置。
当易燃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该气体爆炸下限浓度的25%时,就能自动报警。同时,还应配备便携式检漏报警器,以便用于巡视监测。
许多易燃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为了增加检查泄漏的机会,通常对一些使用较广泛的燃料气体进行“加臭”。例如,在一般燃料气体、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中添加微量的有机硫化物,稍有泄漏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3)气瓶的安全管理与措施。(二)液态危险化学品的防火防爆液态危险化学品的火灾爆炸危险主要来自易燃液体,这类物质大都是有机化合物。
其中有很多是属于石油化工产品,常温下极易着火燃烧。易燃液体的危险特质(1)具有高度易燃性。
易燃液体非常容易燃烧,其主要原因有: ①由于易燃液体的闪点低,其燃点也低(燃点一般高于闪点约15℃),因此接触火源极易着火持续燃烧。 ②易燃液体多数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组成中含有碳原于和氧原子。
容易和氧发生反应而燃烧。 ③大多数易燃液体分子量小,沸点低,容易挥发。
蒸气压大。由于挥发性大,这些液体液面的蒸气浓度也较大,遇明火或火花极易着火燃烧。
④易燃液体着火所需能量很小,只需要极小能量的火花即可点燃。 ⑤易燃液体的蒸气一般比空气重,易沉积在低洼处或地下室内,经久不散,更增加了着火的危险性。
(2)易燃液体挥发性大。当挥发出来的易燃蒸气与空气混合,其浓度在该易燃液体的爆炸范围之间时,遇明火或火花即引起爆炸。
凡是爆炸范同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的易燃液体它的危险性就越大。(3)高度流动扩散性易燃液体的黏度一般都很小。
这类物质不仅本身极易流动,还因渗透、浸润及毛细现象等作用,即使容器只有极细微的裂纹,易燃液体也会渗出容器壁外,扩大其表面积,并源源不断地挥发,使空气中易燃蒸气浓度增高,从而增加了着火爆炸的危险性,(4)易燃液体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受热后体积易膨胀,同时其蒸气压亦随之升高,从而使密封容器的内部压力增大,造成“鼓桶”,甚至爆裂。
此时如遇火花(在容器爆裂时也可能产。
防止危险物质发生燃烧爆炸事故,通常可采取以下3方面的防火防爆措施,一是排除发生燃烧爆炸事故的物质条件;二是当燃烧爆炸物质不可避免地出现时,要尽可能地消除或隔离一切点火源;三是当点火源也不可避免时,则要采取工程设防措施,尽量降低燃烧爆炸事故造成的损失。故防火防爆措施的一般原则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分类管理措施;控制着火源形成措施;抑制燃爆物质的形成措施; 贮存过程中的监控、检测措施;安全生产措施(防火防爆装置);运输过程安全措施;销毁措施;灭火与消防;危险物流向控制措施。
应对重大危险源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安全警示标语、标牌
2、安全教育,培训
3、灭火器、沙子等灭火设备
4、安全应急预案
5、消防演练
(1) 掌握一定的防火防爆知识,并严格贯彻执行防火防爆规章制度。
禁止违章作业。(2) 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吸烟,严禁在工作现场和厂区内吸烟和乱扔烟头。
(3) 使用、运输、储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等物质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4) 在工作现场禁止随便动用明火。
确需使用时,必须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5) 对于使用的电气设施,如发现绝缘破损、老化、超负荷以及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时,应停止使用,并报告领导加以解决。
不得带故障运行,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6) 应学会使用一般的灭火工具和器材。
对于车间内配备的防火防爆工具、器材等,应该爱护,不得随便挪用。
百度 消防器材119shop 为防止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作用形成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对可燃物的管理和控制,利用不燃或难燃物料取代可燃物料,不使可燃物料泄漏或聚集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其次是防止空气和其他氧化性物质进入设备内或防止泄漏的可燃物料与空气混合。
为预防火灾及爆炸灾害,对点火源进行控制是重要措施之一。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的能源主要有明火、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化学反应热、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
在有火灾或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对这些着火源都应引起充分的注意,并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 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因素很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极为严重。
为了确保安全生产,首先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从理论上讲,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或者消除一切火源,这两项措施,只要控制其一,就可以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但在实践中,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或某些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仅采取一种措施是不够的,往往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程度。另外,还应充分考虑其他辅助措施,以便在万——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减少危害的程度,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都是在防火防爆工作中必须全面考虑的问题。
原发布者:s13wangchunlan
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根据当前的科学技术条件,火灾和爆炸是可以防止的。一般采取以下五项措施。 (一)开展防火教育,提高群众对防火意义的认识。建立健全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和防火安全制度,开展经常性的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险隐患,并根据生产氧气性质,配备适用和足够的消防器材。 (二)认真执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厂房和库房必须符合防火等级要求。厂房和库房之间应有安全距离,并设置消防用水和消防通道。 (三)合理布置生产工艺。根据产品原材料火灾危险性质,安排、选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性质不同又能相互作用的物品应分开存放。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要采用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降低易燃气体、蒸气、粉尘的浓度。 (四)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应在密闭设备中进行。对于特别危险的作业,可充装惰性气体或其它介质保护,隔绝空气。对于与空气接触会燃烧的应采取特殊措施存放,例如,将金属钠存于煤油中,磷存于水中,二硫化碳用水封闭存放等。 (五)从技术上采取安全措施,消除火源。例如,为消除静电,可向汽油内加入抗静电剂。油库设施包括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应进行可靠的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往容器注入易燃液体时,注液管道要光滑、接地,管口要插到容器底部。为防止雷击,在易燃易爆生产场所和库房安装避雷设施。此外,设备管理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厂房和库房地面采用不发火
企业应如何防火防爆
企业内采取的防火防爆基本措施分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两个方面。
防火防爆的技术措施主要有:
1. 防止形成燃爆的介质。这可以用通风的办法来降低燃爆物质的浓度,使它不达到爆炸极限。也可以用不燃或难燃防止火灾、爆炸,还可以防止汽油中毒。另外,也可采用限制可燃物的使用量和存放量的措施,使其达不到燃烧、爆炸的危险限度。
2. 防止产生着火源,使火灾、爆炸不具备发生的条件。这方面应严格控制以下8种着火源,即冲击摩擦、明火、高温表面、自燃发热、绝热压缩、电火花、静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3. 安装防火防爆安全装置。例如阻火器、防爆片、防爆窗、阻火闸门以及安全阀等,以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
防火防爆的组织管理措施主要有:
1. 加强对防火防爆工作的领导。
2. 开展经常性防火防爆安全教育和安全大检查,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和整改不安全的隐患。
3. 建立健全防火防爆制度,例如防火防爆责任制度等。
4. 厂区内、厂房内的一切出入和通往消防设施的通道,不得占用和堵塞。
5. 应建立义务消防组织,并配备有针对性和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
6. 加强值班值宿,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企业内生产工人应遵守以下防火防爆守则:
1. 应具有一定的防火防爆知识。并严格贯彻执行防火防爆规章制度,严禁违章作业
2. 应在指定的安全地点吸烟,严禁在工作现场和厂区内吸烟和乱扔烟头。
3. 使用、运输、贮存易燃易爆气体、液体和粉尘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 在工作现场禁止随便动用明火。确需使用时,必须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并作好安全防范工作。
5. 对于使用的电气设施,如发现绝缘破损、老化不堪、大量超符合以及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时,应停止使用,并报告领导给以解决。不得带故障运行,防止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 应学会使用一般的灭火工具和器材,对于车间内配备的防火防爆工具、器材等,应该爱护,不得随意挪用。
cn.gov.cn/newsdetail.jsp?doc_id=20051117095549_308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3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