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可带电灭火的器材是哪几种?答: 1211 二氧化碳 四氯化碳 干粉(回答 2 种算对)2 、按触电事故发生频率看,一年当中哪几个月份事故最集中?答: 6~9 月3 、安全电压最高是多少伏?答: 42 伏4 、通过人身的安全直流电流规定在多少以下?答: 50mA5 、通过人身的交流安全电流规定在多少以下?答: 10mA6 、触电紧急救护法时,首先应进行什么?然后立即进行什么?答:触电解救;人工呼吸。
7 、我们厂防止直击雷的保护装置有几种?答:避雷针;避雷网;消雷器。8 、电线接地时,人体距离接地点越近,跨步电压越高,距离越远,跨步电压越低,一般情况下距离接地体多少,跨步电压可看成是零。
A : 10m 以内 B : 20m 以外 C : 30m 以外 答: B9 、低压验电笔一般适用于交、直流电压为( ) V 以下。A : 220 B : 380 C : 500答: C10 、施工现场照明设施的接电应采取的防触电措施为( )。
A :戴绝缘手套 B :切断电源 C :站在绝缘板上 答: B11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 :触电的方式 B :人体电阻的大小 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 :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答: D12 、消除管线上的静电主要是做好什么?答:接地13 、什么叫安全电压?答: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有一定电压的带电体后,其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不发生任何损害时,该电压称安全电压。14 、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主要因素有:电流的大小,人体电阻,通电时间的长短,电流的频率,电压的高低,电流的途径,人体状况。
15 、运行中的电动机停机后再起动,在热状态下允许热起动多少次?在冷状态下允许连续起动多少次?答: 1 次; 2~3 次16 、施工用电动机械设备,应采用的保护措施为 ?答:必须采用保护接零,同时还应重复接地。17 、电气安全措施有哪两部分?答: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18 、脱离低压电源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答:( 1 )切断电源;( 2 )割断电源线;( 3 )挑拉电源线;( 4 )拉开触电者;( 5 )采取相应救护措施。采取以上措施时注意必须使用符合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
19 、送电时投入隔离开关的顺序是什么?答:先合母线侧、后合线路侧。20 、动力配电箱的闸刀开关可不可以带负荷拉开。
答:不可以。21 、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使用手持式或移动式电动工具时,必须采用什么样的电动工具?答:有防爆措施。
22 、凡在潮湿工作场所或在金属容器内使用手提式电动用具或照明灯时,应采用多少伏安全电压?答: 12V 。23 、电动机试机时,可不可以一起动马上就按停机按钮?为什么?答 :不可以。
起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 6~7 倍,马上停机会烧坏开关。24 、我厂的电动机大多是防爆电动机,防爆等级一般是什么?答: dIIBT425 、我厂的防爆电动机,是不是防水电动机?答:不是26 、当工艺负荷没有达到额定负荷时,电动机是不会过负荷的,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
介质变化、机泵故障,电机故障均会导致过负荷。27 、为什么不办火票、临时用电票就不允许接临时电?答:临时用电属于产生火花的用电,易造成触电安全事故,易造成起火爆炸事故,必须办理火票、临时用电票,对施工现场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才可以接临时电。
28 、室内照明线路的用电设备,每一回路的总容量不应超过多少 kW ( 1 ) 1 ; ( 2 ) 2 ; ( 3 ) 3 。答:( 2 )29 、插座容量应与用电负荷相适应,每一插座只允许接用几个用具?答: 1 个30 、工作地点相对湿度大于 75% 时,则此工作环境属于易触电的环境: ( 1 )危险;( 2 )特别危险;( 3 )一般 答:( 1 )31 、为防止静电火花引起事故,凡是用来加工、贮存、运输各种易燃气、液、粉体的设备金属管、非导电材料管都必须 ( 1 )有足够大的电阻;( 2 )有足够小的电阻;( 3 )接地 3 32 、电动工具的电源引线,其中黄绿双色线应作为 线使用。
( 1 )相;( 2 )工作零线;( 3 )保护接地。答:( 3 )33 、保证电气检修人员人身安全最有效的措施是 。
( 1 )悬挂标示牌;( 2 )放置遮栏;( 3 )将检修设备接地并短路。 答:( 3 )34 、从安全角度考虑,设备停电必须有一个明显的——。
( 1 )标示牌 :( 2 )接地处;( 3 )断开点。答:( 3 )35 、设备或线路的确认无电,应以 指示作为根据。
( 1 )电压表;( 2 )验电器;( 3 )断开信号。答:( 2 )36 、配电盘(箱)、开关、变压器等各种电气设备附近不得 。
( 1 )设放灭火器; ( 2 )设置围栏;3 )堆放易燃、易爆、潮湿和其他影响操作的物件。答:( 3 )37 、一般居民住宅、办公场所,若以防止触电为主要目的时,应选用漏电动作电流为 mA 的漏电保护开关。
( 1 ) 6 ; ( 2 ) 15 ; ( 3 ) 30 。答:( 3 )38 、移动式电动工具及其开关板(箱)的电源线必须采用 。
( 1 )双层塑料铜芯绝缘导线;( 2 )双股铜芯塑料软线;( 3 )铜芯橡皮绝缘护套或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护套软线。答:( 3 )39 、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引线长度一般不应超过 米。
( 1 ) 2 ;( 2 ) 3 ;( 3 ) 4 。答:( 2 )40 、长期搁置不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要求 I 。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器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无电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详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告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电工人员一般使用的电笔,只许在五百伏以下电压使用。
5、工作中所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6、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7、工作完毕后,必须拆除临时地线,并检查是否有工具等物漏忘电杆上。
8、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9、发生火警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四氯化碳粉质灭火器或黄砂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10、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拆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有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1、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如要送电试验一定要和有关人员联系好,以免发生意外。
变配电安全操作规程
一、停送电操作顺序
1、高压隔离开关操作顺序:
(1)断电操作顺序:
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
b、断开低压总开关。
c、断开高压油开关。
d、断开高压隔离开关。
(2)送电操作顺序和断电顺序相反。
二、低压开关操作顺序:
(1)断电操作顺序:
a、断开低压各分路空气开关、隔离开关。
b、断开低压总开关。
(2)送电顺序与断电相反。
三、倒闸操作规程
1、高压双电源用户,作倒闸操作,必须事先与供电局联系,取得同意或拉供电局通知后,按规定时间进行,不得私自随意倒闸。
2、倒闸操作必须先送合空闲的一路,再停止原来一路,以免用户受影响。
3、发生故障未查明原因,不得进行倒闸操作。
4、两个倒闸开关,在每次操作后均应立即上锁,同时挂警告自牌。
5、倒闸操作必须由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变配电设备安全检修规程
1、电工人员接到停电通知后,拉下有关刀闸开关,收下熔断器。并在操作把手上加锁,同时挂警告牌,对尚无停电的设备周围加放保护遮拦。
2、高低压断电后,在工作前必须首先进行验电:
3、高压验电时,应使用相应高压等级的验电器,验电时,必须穿戴试验合格的高压绝缘手套,先在带电设备上试验,确实好用后,方能用其进行验电。
4、验电工作应在施工设备进出线两侧进行,规定室外配电设备的验电工作,应在干燥天气进行。
5、在验明确实无电后,将施工设备接地并将三相短路是防止突然来电、保护工作人员的基本可靠的安全措施。
6、应在施工设备各可能送电的方面皆装接地线,对于双回路供电单位,在检修某一母线刀闸或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时,不但同时将两母线刀闸拉开,而且应该施工刀闸两端都同时挂接地线。
7、装设接地线应先行接地,后挂接地线,拆接地线时其顺序与此相反。
8、接地线应挂在工作人员随时可见的地方,并在接地线处挂“有人工作”警告牌,工作监护人应经常巡查接地线是否保持完好。
9、应特别强调的是,必须把施工设备各方面的开关完全断开,必须拉开刀闸或隔离开关,使各方面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禁止在只经断开油开关的设备上工作,同时必须注意由低压侧经过变压器高压侧反送电的可能。所以必须把与施工设备有关的变压器从高压两侧同时断开。
10、工作中如遇中间停顿后再复工时,应重新检查所有安全措施,一切正常后,方可重新开始工作。全部离开现场时,室内应上锁,室外应派人看守。
各级人员的岗位不同,安全职责不同;各级人员的工种不同安全职责也不同。
做为电厂的厂长是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分管安全厂长是对厂长负责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分管运行的厂长是厂长领导下对运行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各位总工是各自分管工作的安全技术第一责任人。运行人员(如值长)是当班运行分管专业的第一责任人;运行值班员是本专业运行安全的值班人员。还有维修人员等负有保证机组安全运行和检修维护设备及时提出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以及及时处理的职责。
每个人员有责任在确保人身、设备不受损失的情况下,保证自己工作范围内不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防火知识 1,火势不大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服 或裹上湿毛毯,湿被褥勇敢地冲出去,但千万不 要披塑料雨衣.2,在浓烟中避难逃生,要尽量 放低身体,并用湿毛巾捂住嘴鼻.3,不要盲目 跳楼,可用绳子或把床单撕成条状连起来,紧拴在门窗框和重物上,顺势滑下.4,当被大火围困又没有其他办法可自救时,可用手电筒,醒目物品不停地发出呼救信号,以便消防队及时发现,组织营救.四,灭火器使用方法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握紧压柄,干粉即可喷出. 2,1211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压杆就使密封间开启,在氨气压力作用下,1211灭火剂喷出.3,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柄开关,二氧化碳即可喷出.注意:1,干粉灭火器属于窒息灭火,一般适用于固体,液体及电器的火灾.2,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属于冷却灭火,一般适用于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的火灾.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措施.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8.5 %时,会使人血压升高,呼吸困难;当含量达到 20 %时,人就会呼吸衰弱,严重者可窒息死亡.所以,在狭窄的空间使用后应迅速撤离或带呼吸器.其次,要注意勿逆风使用.因为二氧化碳灭火器喷射距离较短,逆风使用可使灭火剂很快被吹散而影响灭火.此外,二氧化碳喷出后迅速排出气体并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热量,因此使用中防止冻伤. ======================================== 教育孩子不要玩火,不玩弄电器设备。
2、不乱丢烟头,不躺在床上吸烟。 3、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
4、炉灶附近不放置可燃易燃物品,炉灰完全熄灭后再倾倒,草垛要远离房屋。 5、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
6、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 7、利用电器或灶塘取暖,烘烤衣物,要注意安全。
8、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 9、对液化气钢瓶,严禁用开水加热、火烤及日晒。
不准横放,不准倒残液和剧烈摇晃。 10、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香蕉水等易燃易爆物品。
11、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 12、不在禁放区及楼道、阳台、柴草垛旁等地燃放烟花爆竹。
====================================== 1. 家庭防火知识多 火柴、火机、电子炉灶等明火;雷电、静电等的自然火源;家具、衣物、床褥等可燃固体;汽油、煤油、植物油等可燃液体;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发胶、空气清新剂等可燃气体。 2. 烟蒂火柴不乱扔 不可随意将烟蒂、火柴杆扔在废纸篓内或者可燃杂 物上,不要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3. 电线插座勤检查 不私接乱拉电线,不超负荷用电,插座上不要使用过多的用电设备,不用铜、铁、铝丝等代替刀闸开关上的保险丝。 4. 离家要把电源切 离家或入睡前,应对用电器具、燃气开关及遗留火种进行检查,用电设备长期不使用时,应切断电源或拔下插头。
5. 煤气使用讲安全 使用液化气,要先开气阀再点火。使用完毕,先关气阀在关炉具。
不要随意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煤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阀,开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切记不要在燃气泄漏场所拨打电话。
=================================== 消防常识“三字经” 人生路 长漫漫 五千年 火陪伴 恰用火 送温暖 如大意 受灾难 火着起 条件三 可燃物 氧助燃 点火源 紧相连 三去一 火自完 灭火法 有四点 一冷却 二隔离 三窒息 四抑制 多学习 常操演 遵法规 不蛮干 谁主管 谁负责 防火制 落实坚 本岗位 懂火险 报火警 会圆满 懂预防 措施善 灭火器 会熟练 懂灭火 法全面 初期火 会全歼 打电话 1 1 9 须讲清 何地点 何物燃 何部位 火势悬 迎警车 路口边 消防队 不收钱 火场上 情万变 知情人 及时言 保现场 协作战 先控制 救人员 急重点 再一般 平日里 想安全 教育孩 火不玩 扔烟头 不随便 引火种 不乱散 装饰房 材料选 不易燃 不可燃 新改建 审批办 防火距 合规范 不损坏 不圈占 不埋压 消火栓 危险品 严管限 公场所 禁靠边 出门外 留心看 消防标 怎避患 遇情况 不慌乱 消防道 要通坦 消防事 关民安 见危害 人人管 生活中 火看严 危险物 不近前 燃气漏 阀门关 开门窗 禁火电 电线老 快修换 保险丝 用专件 铜铁代 不保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8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