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注食品安全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国务院专门召开会议,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措施。食品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面对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不足,我们一方面要依法以严惩处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安全的涉食品安全犯罪及相关职务犯罪,推动改善食品药品安全论
近日,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受到各方热捧。片中翔实记录了中国各地的美食,令人心神往之。中国是一个美食国度,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的饮食习惯,汇集在一起,可谓洋洋大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年餐饮文化的国家,食品安全不足却令人忧心。这些年,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避孕药加工黄瓜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频出,让我们无法尽情享受“舌尖上的美食”,而更多地去考虑舌尖上的安全。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真相》内容简介:食品安全是当今国民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但是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令人担忧,“食以安为先”,已经成为政府和百姓的重要热点议题。
在如今这个食品种类极大丰富的时代,百姓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该吃些什么,怎么吃才会健康,但如果只是单纯地知道吃什么、怎么吃,而不去了解食品的生产源头,百姓还是不知道该吃什么。《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真相》与市场上只讲如何选购食品的图书不同,它并不是简单地教老百姓吃什么?怎么买?怎么吃?而是从食品的生产源头讲起,从食品生产的前言出发,将近些年来食品安全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地分析和说明,把最真实可靠的食品安全真相揭露给大家,击破某些社会谣言,真真切切地教大家管理好自己的饮食安全。
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介绍了环境安全与食品生产、食品污染的源头争议、产业模式和食品安全、食品加工的安全忧患、冷冻食品的安全、快餐食品、风味食品安全、包装食品安全、如何识别安全食品、食品的安全使用、特殊人群的营养安全。每一章还设置了非常贴近生活的实用的小窍门或者是营养师提示,使《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真相》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一、造成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 1、食品本身有害有毒:如毒草、莽草、发芽的马铃薯、木薯、苦杏仁、河豚鱼、湟鱼、毒蚌等。
2、食品被有害有毒物污染,如化学毒物、有害生物污染。 3、不卫生的设备,容器或用具。
4、生熟食品交叉污染。 5、使用了腐败变质的原料。
6、剩余食物未重新加热。 7、误用有毒有害物。
8、不适当的贮存。 9、食品加工烹调不当。
10、个人卫生素质差。 二、食物中毒分类 1、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常伴有发热,其潜伏期相对于化学性的较大。
(2)真菌毒素与真菌食品中毒,特点:中毒发生主要通过被真菌污染的食品;用一般的烹调方法加热处理不能破坏食物中的真菌毒素;没有传染性和免疫性,真菌毒素,一般都是小分子化学物,对机体不产生抗体;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中毒往往有较明确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2、化学性食物中毒,特点:发病与进食时间,食用量有关;;发病快,潜伏期短,多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常有群体性,病人有相同的临床表现;中毒程度严重,病程长,发病充及死亡率高;季节性和地区性均不明显,中毒食物无特异性;剩余食品、呕吐物、血和尿等样品中可以检测出有关化学毒物;误食混有强毒的化学物质或食入被有毒化学物污染的食物;临床表现因毒性物质不同而多样化,一般不伴有发热。
三、禁止采购的食品 1、腐败变质、油质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司性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者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医学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者不符合食品标签规定的定型包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四、为什么说剩菜应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各种剩菜应尽早放入冰箱冷藏,再食用时应彻底加热,这是消除微生物的最好办法,剩菜在贮存时微生物也许已经生长繁殖,因为适宜的贮存仅能减慢微生物的生长,并不能杀灭它们,所以剩菜应尽量当餐食用。
彻底加热是指食品所有部位的温度至少达到70℃以上。通常情况下,这样可保证食品卫生质量。
但是新鲜蔬菜最好不隔夜、隔餐食用。各种叶菜尤其如此,如白菜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吃剩的白菜经过一夜后,由于细菌的作用,无毒的硝酸盐会转化为剧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可使人体血液中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亚硝盐还是一种致癌物质。 五、为什么说有些手部不良的习惯动作具有潜在危险性 我们双手有很多的小动作是不自觉而又经常重复的。
如擦鼻子、抓弄头发、挠胡子、触摸口部、抓痒,这些动作若与做饮菜连在一起,有相互污染的风险。历史上曾发生过由于这些动作导致疾病流行的事件。
我们在制作食品时应避免这些小动作,若发觉有这些动作应立即洗手,不要怕麻烦。集体食堂、宾馆、饭店等尤其如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防止疾病流行,确保吃的卫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六、为什么应避免用手去直接接触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 手上有大量的细菌,尽管在接触食品前进行了洗后,但不可能全部洗掉。熟食和其他随时可吃的食物大多不再加热处理,一旦污染了细菌,细菌会随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
如果这一定要用手处理食物,应该戴手套(如果食物是已包好或需要再煮的可不用戴手套)。戴手套要注意以下要求: 1、当手套破损了,被污染了或因任何理由脱下来后,这些手套一律应弃掉。
2、在处理生和熟食之间要更换手套。 3、手套要经常更换(至少每小时一次)。
4、用过后的手套不能再用。 七、为什么烹调方法不当,可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烹调方法不当,会产生多种致癌因素。
1、动物肉、鱼类等动物蛋白,火候超度,容易产生致癌物氨甲基衍生物,所以动物禽畜肉类、鱼肉类,不可爆炒,烧焦后更不宜吃。 2、高温加热或油炸食品,可产生致癌的多环芳烃物,因此应少食或不食油炸食品。
3、新鲜蔬菜洗切后搁置时间过长会产生致癌物质亚硝酸盐,因此蔬菜应现洗、现切、现炒、现吃,这样既避免产生亚硝酸盐产生,也减少了营养素的损失,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4、严禁用煤、原油、木柴等燃料熏制食品,否则会产生致癌物3.4苯并芘,对人体有害。
八、为什么会出现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首先应有中毒的食物,并且该食物中带有足够剂量的致病因子,具备了这两条,即可引起食物中毒。 经分析,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有十大因素: 1、不适当地冷藏食物(冷藏温度不够); 2、在室温下贮藏食物(室温在危险温度带范围内); 3、过早地准备食物(使细菌有足够的繁殖时间); 4、不适当地冷却食物(冷却时间过长); 5、不适当地加热食物(加热不彻底或低温长时间加热); 6、内务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卫生制度不健全,个人卫生习惯不良); 8、不适当地解冻食物(在室温条件下解冻);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员有感染并且有不良卫生习惯; 。
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中秋节临近,市场上月饼琳琅满目,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求,但受病死猪肉、肉毒杆菌、老鼠药羊肉串、洗脚水米线等食品安全事件影响,群众担心买到有毒月饼,对标签标识、馅料含量、添加剂等是否达标比较关注。为此,XX工商局、质监局等食品监管部门对月饼等食品进行了节日期间专项执法检查,对食品进行了抽检,但因工商局对流通流域食品没有检测权,需交市级部门检测,检测结果要等10-15天才能出来,那时,食品已经被群众吃掉,检测成为形式。因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由食安办、质监局、工商局等多个部门监管,存在责任推诿的现象。而且多注重节日期间专项执法,日常执法频率不高,监管结果公开等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给不法商贩卷土重来之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组工作虽然已经启动,但进展缓慢,市县组建工作更未启动。广大群众和部分企业缺乏食品安全知识,不能识别问题食品,对食品添加剂等标准认识不够,加上曹县与河南交界,一些不法商人就会钻监管属地管理的空隙,在交界乡镇农村设立代加工作坊,将问题商品直接销售外地,群众碍于情面不举报,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长此下去,人们就会对食品产生恐惧感,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影响政府形象。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议:
1、加快省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工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尽快完成组建,开展工作;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建工作也要根据省组建标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立即启动,多级同时进行重组,重组后要任务清楚、责任明确。
2、提高县级检测能力。要建立县级食品检测站,提高食品检
测技术,缩短检测时间,更快公布产品质量信息,维护群众利益。
3、开展多省市县联合执法。要积极同河南省、商丘市、民权等交界县联系沟通,建立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共同治理代加工作坊问题,消除跨区域食品安全隐患。
4、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各监管部门要及时通过电视台、报刊、网站等公布监管结果,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监督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取得群众对执法的支持。
5、打造“全天候”执法模式。要对管辖区域划片,每天进行随机检查执法,一定期限内(一个月)检查一遍,以此强化平时监管,不给不法商贩留可乘之机。
6、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要通过发放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小册子,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设置食品安全查询机器等途径,加强对群众和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让群众有足够的食品安全知识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让经营者知法、守法。
教育孩子对不安全食品说不
山寨食品、“三无”产品、添加剂乱添……这些不安全食品在一些学校周边的小卖部里泛滥横行。1元、5角一包的小吃因为口味较重、易于引起食欲,深受学生的喜爱,销路很好。
专家指出,对于这些大量使用着色剂、甜味剂的食品,如果长期使用,可危害人体肝脏和神经系统,特别对一些年纪小的孩子造成的危害更大。
“安全素养是人最基本的素养,培养安全素养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希望广大中小学生认真学习安全自护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安全素养,让自己健康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
目前,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让孩子花钱,制作了种类繁多、学生消费得起的廉价食品。不良商家制作这类廉价食品时,将生产成本一再压缩,以牺牲食品安全换取自己的利益,很多“五毛钱”零食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
专家建议,孩子最好不要吃路边摊点的零食小吃,不要购买流动摊贩和小商店的“三无”食品,自觉抵制垃圾食品。
1、用鲜血换来的操作规程不应再用鲜血去检验。
2、当你用肮脏的屠刀宰杀猪时,你不害怕你的孩子会吃它吗?
3、食品添加剂是生命的魔鬼。
4、如果食品安全没有保障,国家将没有安全保障。
5、每一个生命都是宝贵的,不要用它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毁灭它。
6、安全食品,健康万家。
7、食品卫生,连着你和我,连着千万家。
8、食品无小事,健康是大事。
9、安全食品为你为我为他,食品安全靠你靠我靠他。
10、让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11、吃出健康,吃出安全。
12、吃放心食品,保百姓健康。
13、选购放心食品,吃出健康体魄。
14、关注食品安全,关爱生命健康。
15、食品卫生人人重视,国计民生时时关注。
食品安全关乎学生生命,是不容忽视的大事。事故发生往往是群体性的,不光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更会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笔者以为,这起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暴露出监管漏洞和政策缺位,必须彻查事故原因,严惩相关责任人,给家长和学生一个交代。
校园食品安全该如何保障?首先,有关部门要建立起强有力的监管制度。规范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坚决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加强对每条规定的“落地”,让制度从“墙上”进入到管理人员和食堂工作人员的“心里”,时刻绷紧食品安全弦。食品来源、质量检测、储藏保管、清洗及加工烹制等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全程监督,严格把关,不可有丝毫疏忽。
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韩国的“造伪劣食品10年内不得营业、日本对食品生产过程的全记录、德国的三级召回制度”等规定,都是用严格的制度保障学校餐饮安全。
其次,要建立起一个全面的舆论监督环境,令违规操作无处遁形。比如,在饭菜供应商的招标上,做到严格透明和公正公开,尤其要强化校园食品准入机制,避免在招标过程中出现猫腻和权力寻租现象。同时,学校要改善食堂条件,增设消毒设施,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在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教育等。
国家发布的《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对学校食堂的制度建设、食品安全教育的要求、食物中毒事件如何追责等都做了硬件要求。希望有关部门及学校建立起一条校园餐饮安全的“高压线”,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好食品安全关,为学生营造一个卫生、安全的就餐环境,守住学生舌尖安全底线,防止同类事故再度发生。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43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