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鹅优点较多,该季节气候较适宜。养夏鹅一般5月底育雏,育雏成活率可达98%以上,夏鹅养到60天左右,每只鹅平均体重达1.5~2.5千克。另外这个期间育雏,雏鹅可以吃到鲜嫩的青草,又可在一季早稻田吃落谷和野生草籽等。但是夏季存在兽害频繁,温度、湿度过高等一些问题。
(1)降温降湿
在鹅舍外活动场所搭盖遮阳挡风的凉棚,鹅舍正面墙壁采用尼龙网或篱笆,其他墙壁要分高低位开窗,鹅舍要宽敞,防止拥挤。每天高温时,用凉水喷洒地面、墙壁和鹅体,日夜都要打开所有的门窗,让空气畅通。如有条件可安装电扇,这样除湿散热的效果更好。
(2)降低密度
夏季鹅群密度不宜过大,肉用鹅的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6只为宜,以防因拥挤而造成中暑。
(3)饲喂方法
刚出壳的雏鹅,用切细的鲜嫩菜叶(或青草)放在手中诱食,如多数争食即可开食。再用水盆盛水,调教饮水。饲喂时将菜叶(或饲料)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其采食,每隔两小时饲喂一次。从第三天起,改用料槽喂料,日喂5次,最后一次安排在晚上10点左右。6~10日龄,日喂5~8次。35日龄前应以放牧为主。在早晚气温较低时,鹅群的采食量大,可赶鹅到草质好、数量足、无污染的地方放牧,这样可节省大量精料。一般以上午6~9时,下午6~8时放牧为宜。其余时间则可圈养。35~50日龄时要将鹅圈养,减少运动。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5只为宜。每天按每只100~150克配合饲料与切细的青饲料混匀饲喂,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按3∶7的比例混合成半干状饲料喂给,供足饮水。51~60日龄时,每天用800克左右配合饲料喂5~6次。
(4)防止兽害
夏鹅育雏期间鹅舍内最怕兽害,尤其是老鼠。应堵塞鹅舍内的鼠洞,门窗要装防鼠网,防止老鼠窜入鹅舍。
(5)防疫灭病
肉鹅夏季易发病,要搞好防疫。刚出壳的雏鹅,要注射小鹅瘟血清,每只肌注0.5毫升。30日龄时,每只肌注禽霍乱菌苗1.5毫升。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圈舍和活动场地每隔7~10天,用1%漂白粉、2%烧碱交叉消毒一次。
早春的天气温度变化十分不稳定,白天很热温度很高,但是一到晚上温度就降的很低,这样的天气变化会很容易让鹅苗生病,因为鹅苗刚从壳内出来,鹅苗的绒毛稀少,身体机能还没完全正常运转,鹅苗对外界的变化几乎为零。在早春的时候应该怎样养殖才能提高鹅苗的成活率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学习一下吧。
(选好鹅苗):成长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绒毛浓密,鹅苗身体整洁,检查鹅苗脐带是否完全收缩好。脐带出是否有水肿(没有水肿的是好鹅苗),看鹅苗的活动是不是正常,如果出现有跑动缓慢或是走路有障碍(这样的不是好鹅苗),要选择反应灵敏,叫声比较大的鹅苗。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抓起鹅苗,把它翻转过来看鹅苗能否很快的自己翻身站起,来选择翻身快的为健康鹅苗,在选择鹅苗的时候方法有很多。就是要用简单的办法快速的挑出体质好健康程度好的鹅苗。
(注意消毒):在鹅苗进入鹅舍的时候,一定要提前3天把鹅舍做好消毒工作,成长都是按照每平方米用15毫克的福尔马林加上75毫克的高锰酸钾,使用熏蒸的方法,把鹅舍彻底消毒一次,消毒时间要在24小时,熏蒸时候要把鹅舍的门窗都封闭好,熏蒸结束够要打开门窗放4小时,消毒以后在把鹅苗放入鹅舍。
(注意保温):鹅苗对温度的要求很高,要保证鹅舍在28-30度,养殖过程中每7天减低2度,等温度降到18-20度的时候,就可以把鹅苗放入自然环境中啦,鹅苗对温度高低的不同表现:在温度合适的时候,鹅苗活泼,绒毛光亮整洁,在鹅舍撒布比较平均,但是温度过低的时候,鹅苗会聚堆,都挤在一起来取暖。温度过热的时候,你会发现鹅苗精神不振,不断的叫,还总是跑出喝水,这样就是温度过高的表现。所以要保证好鹅舍的温度,这是鹅苗成长快慢的关键。
(注意湿度):湿度很多人都不会太在意,不过湿度对鹅苗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湿度过高的时候鹅苗会出现感冒,拉稀,食欲下降,等很多问题,所以控制好湿度,这样才能让鹅苗更好的生长。
(注意通风):鹅苗的粪便里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粪便在鹅舍内会很快的蒸发变成有害气体,所以好要保证好通风,保证鹅舍内的空气清新。要根绝鹅舍的大小合理的跟配鹅苗的数量。这样能更好的保证鹅苗的成长。
(注意驱赶):鹅苗是很喜欢扎堆抱团的,尤其是在阴天里,扎堆会让鹅苗出现踩踏挤压等等,所以鹅舍温度正常的时候,鹅苗出现扎堆的现象时,要及时的驱赶,让鹅苗分开。
(保证睡眠):睡眠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鹅苗的健康状况,睡眠不足会让鹅苗出现:不爱出食,消化不良,生长缓慢,所以鹅舍的周围一定要安静,不要有很大的噪音。
(注意水槽和食槽):鹅苗在出生后1天就要喝水,吃食,所以水槽和食槽的卫生一定要做好清理工作,鹅苗在1-3天的时候,每天要吃4-5次饲料,所以每次喂食的时候都要认真检查。
养鹅,要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刚出壳的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差,要注意保温。一般的控制方法是头3天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降到自然温度。
2、湿度,饲养环境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宜鹅的生长发育。湿度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即可。
3、饲养密度,鹅的饲养密度过大,拥挤,会导致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鹅的生长发育。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3—5只/平方米饲养。
4、卫生、消毒等常规工作:要搞好鹅舍及活动场的卫生,舍内勤换垫草,对鹅舍、活动场及周边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鹅舍空气清新。小鹅脱温后,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每天可供给鹅少量的全价鹅饲料,增加优质干草和青饲料的喂量,备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鹅自由饮用。
(1)育雏舍
20日龄前的雏鹅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育雏舍要有好的保温性能,要求舍内干燥、空气流通但不漏风,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比例以1∶10~15为好,屋檐高2m,舍内地面比舍外高25~30cm,用水泥或三合土制成,有利冲洗消毒和防止鼠害。育雏舍前应设运动场,场地平坦而略向沟倾斜,以防雨天积水。
(2)肉鹅舍
肉鹅生长快、体质健壮、抵抗力强,饲养比较粗放,所建造肉鹅舍只要上面遮雨,东西北可以挡风,就可以达到基本要求,寒冷地区要注意防寒。
(3)肥育舍
肥育舍要求环境安静,舍内光线暗淡、通风良好,要求舍檐高1.8~2m,地面大多采用夯实的泥土,将水槽放在排水沟上,以便使溢出的水能流入沟中,沟上铺铝丝网式木条,舍内分成若干小间,每间面积为12m2,可容纳50只肉鹅。
(4)鹅舍
要求防寒隔热性能优良,光线充足。舍檐高1.8~2m,南面是窗户,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的比例为110~15,每m2可养种鹅2~3只。在陆上运动场与水面连接处,须用石块砌好,用水泥做好斜坡,坡度约为25~35b,斜坡要深入水中与枯水期的最低水平持平。
雏鹅出壳后,按鹅的强、弱分隔饲养。24小时后,将其放入盛有水的盆中,水深以能淹盖雏鹅跖部为度,让其自由活动和饮水5分钟。1~3日龄把经过水浸淘的米饭一份和切成丝的青菜两份,充分混合备用。按量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诱其啄食,两天后,可每隔2~3小时喂一次。4~10日龄,逐日增加饲喂量,每日喂7~8次,同时喂水,可改用饲槽加饮水器饲喂。11~20日龄,应练习游水和放牧,饲料可以青料为主,精料改喂碎米,适当拌入糠麸,减少饲喂次数(每天5~6次)。
雏鹅饲养阶段,特别要注意防寒、保温、防湿。最好以竹篓垫干草或破布保温。将雏鹅关在篓内,利用自身的热量来保温取暖,即“自温育雏”。气候寒冷时应供给热源。室内应注意通风和透光,喂饲时注意饮水不要外溢,保特地面和垫草干燥,以防下痢。
群牧和喜水是鹅的自然生活习性。初次放牧和游水在出壳后7~10天,选择晴天风平之日,待饲喂后赶在草地上任其采食青草,并赶在浅水边让鹅自由下水,切不可强迫赶回休息。20日龄以后逐渐终日放牧,任它自由下水,40日龄以后可露宿野外放牧饲养。
30~90日龄的仔鹅是骨骼、肌肉、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应加强放牧和补充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培育适应性强、耐粗饲、增重快的鹅群。鹅以放牧自行觅食野生鲜嫩青草为主。野草只要无毒、无异味,鹅都可以采食。放牧时每群以80~100只鹅为宜。对草地合理利用,选择一定的放牧路线,逐片放牧,吃饱以后任其在草地上休息。一般每天放牧9小时。放牧时,要注意“放水”,每天应不少于2~3次,每次放水约半小时。
仔鹅以终日放牧饲养为主,还要给以适当的补饲。一般补饲糠麸、秕谷,以降低饲养成本。补饲料在晚间归牧时喂饲,补喂量视放牧采食青料情况灵活掌握。
产蛋期饲养,母鹅最好舍饲和就近放牧相结合,每天早、中、晚各饲喂一次;白天可上下午各放牧一次。饲料中稻谷和粗糠的比例为2∶1,并配以矿物质饲料。每次喂饲后,均让其充分饮水,种鹅公母按1∶5选留饲养,公鹅可在30厘米深水池顺利交配,也可在旱地自由交配,均能达到满意的受精率。母鹅产蛋多在午夜至上午10∶00,外出放牧时,能自动回巢产蛋,最好就近放牧或舍饲。整个产蛋周期为20~25天。
鹅图册 5张鹅是杂食性家禽,对青草粗纤维消化率可达40%~50%,所以有"青草换肥鹅"之称。
从鹅的生物学角度看,鹅的肌胃压力比鸭大0.5倍,比鸡大1倍,能有效地裂解植物细胞壁,易于消化。另外鹅消化道比体长长10倍,而鸡仅为7倍,加上鹅小肠中碱性环境,能使纤维溶解,因而鹅从牧草中吸收营养的能力特别强。
牧草营养价值高,加上配合饲料的补饲,营养全面,使发展种草养鹅成为投资少、周期短、收效高、农民致富的一条好途径。养舍要求清洁和消毒。
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房屋作为育雏室。将雏鹅舍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墙壁,把洗净的用具放入育雏室,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
垫料及保温。进鹅苗前2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
准备好250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舍内有无贼风进口,在墙壁上安装抽风机以便换气。备好水盘、料盘。
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调节温度。
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饲养1.育雏密度及湿度。
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2. 挑选雏鹅。
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
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4.饲喂方法。
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
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5.饲料和牧草。
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
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7.分群、卫生及通风。
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过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
勤扫栏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8.定期消毒育雏舍。
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饲养注意事项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
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 1. 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
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2cm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洗2次。
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适当调整鹅群,将体弱幼小的鹅集中在一起,单独特殊照顾饲养。
对鹅群抽样称重,分析鹅生长情况。若生长过慢,要找出原因。
饲养期28~60日龄为生长高峰期,60日龄以后,生长开始减慢,70日龄可将群鹅出售上市。饲养员必须加。
养鹅,要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刚出壳的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差,要注意保温。
一般的控制方法是头3天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降到自然温度。2、湿度,饲养环境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宜鹅的生长发育。
湿度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即可。3、饲养密度,鹅的饲养密度过大,拥挤,会导致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鹅的生长发育。
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3—5只/平方米饲养。4、卫生、消毒等常规工作:要搞好鹅舍及活动场的卫生,舍内勤换垫草,对鹅舍、活动场及周边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鹅舍空气清新。
小鹅脱温后,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每天可供给鹅少量的全价鹅饲料,增加优质干草和青饲料的喂量,备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鹅自由饮用。
养鹅,要注意以下事项: 1、温度,刚出壳的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差,要注意保温。
一般的控制方法是头3天温度控制在33°C-35°C,以后每天降1°C,直降到自然温度。2、湿度,饲养环境湿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适宜鹅的生长发育。
湿度一般控制在:第一周湿度70-75%,第二周65-70%,第三周60-65%,第四周及以后50-60%即可。3、饲养密度,鹅的饲养密度过大,拥挤,会导致湿度大,空气混浊,不利于鹅的生长发育。
一般控制在:第一周20-25只/平方米,第二周10—15只/平方米,第三周8—10只/平方米,以后按3—5只/平方米饲养。4、卫生、消毒等常规工作:要搞好鹅舍及活动场的卫生,舍内勤换垫草,对鹅舍、活动场及周边定期使用不同的消毒药进行消毒,每天进行通风换气,保持鹅舍空气清新。
小鹅脱温后,为了降低饲养成本,每天可供给鹅少量的全价鹅饲料,增加优质干草和青饲料的喂量,备有充足的清洁饮水供鹅自由饮用。
怎样养好雏鹅鹅苗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一般为一个月左右。
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下旬至s月上旬孵出的雏鹅。
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以便到了中雏阶段,能充分利用夏季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即可节省大量精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1.饲养方法 雏鹅在出壳后,消化道容积小,消化能力弱,主要靠吸收蛋黄液营养。
蛋黄液吸收良好的雏鹅,大约在出壳后12- 16小时伸颈张嘴,有啄食垫草的现象时,即可将雏鹅放入篮中,浸到池塘、湖泊或河边比较清洁的浅水中(水温20'C左右),淹没到雏鹅跳部为宜,让它自由活动与饮水3-5分钟。如气温较低,则可用小盆盛水(水深约3厘米),逐只将雏鹅嘴贴于水面,使其饮水,经几次调教,便可以自由饮水,然后开食。
先饮水可刺激食欲,促使胎粪的排出。室内喂水时切勿外溢,要注意保持地面和垫草的干燥。
如果蛋黄吸收的不完全,雏鹅肚子很大,站不起来。可将它放在火炕上,底下垫上软垫,并用纸箱罩上保温,但温度不能超过39℃以上,这样能促进蛋黄的吸收。
蛋黄吸收后,雏鹅肚子减小,能较硬实的站起来行走。这种雏鹅要比正常雏鹅开食时间拖后12-24小时。
经过远途运输或处于高温和饮水不足时,容易出现脱水,其表现是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眼凹陷,T.蹼皮肤皱缩失去光泽,羽毛逆立,体重减轻,握在手中有瘦干和硬的感觉,腹部卷缩,行走时体躯与地面近于平行。对于脱水的雏鹅,先用几只按上法试饮,如饮水后不久发生头颈后翻,仰面跌倒,两腿抽搐的现象,可证明已经脱水。
这时应采取紧急措施,提高室温到30-329C,用0.9%的食盐水(必要时可加入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浸泡细菜叶,把脱水的雏鹅赶到撒有菜叶的塑料薄膜或席上,随吃随给,待所有的雏鹅吃饱后,用食槽喂料,吃料后再饮水。雏鹅的饲料多用淘洗干净并泡透的碎米,也可用蒸煮八分熟的小米和玉米面,和洗净切碎的菜叶、嫩草、水草、浮萍或芭卖菜等青绿饲料混在一起,菜和精料的比为8-10:10. 每10只左右雏鹅加喂一个熟蛋黄,水不要加的太多。
将棍合料均匀地撒在干净的席或塑料薄膜上,做到少喂勤添,诱其采食,不要喂的过饱。个别不会吃食的要挑出来,扒开嘴喂几次,直到自己会吃食时,再放入群中饲养。
为防止雏鹅过多吃青饲料,可先喂用清水浸泡2小时左右,或开水烫过、或蒸煮八分熟的小米、碎米或玉米面,然后再加青绿饲料,白天喂4-5次,夜间喂2次。棍合饲料要保持散状,以免粘在雏鹅的颈部和背部,雏鹅互相吞食粘住绒毛的饲料,易造成个别雏鹅少皮无毛。
4-10日龄的雏鹅,蛋黄已吸收完毕,体内水分减少,羽毛紧贴,体形变小,俗称“收身”。此时雏鹅的消化能力增强、采食量增大,饲喂次数可增加到6--8次(每隔3-4小时喂一次),晚上喂2-3次。
雏鹅在这个阶段应补充蛋白质饲料,以保证正常的生长和发育。11-20日龄的雏鹅以喂青绿饲料为主,精料与青绿饲料的比为1:4-8。
精料逐渐改用生料,白天喂4-5次,夜晚喂2--3次。随着日龄的增长,雏鹅可放牧吃草。
21-30日龄的雏鹅体质更加健壮,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增强了。圈养时要增加青绿饲料的比例,混合饲料与青绿饲料的比为1:9-12,放牧饲养时,可逐渐延长放牧的时间。
雏鹅的日粮配合,要根据鹅的品种、日龄、当地饲养经验和饲料来源等条件综合考虑。为了防止雏鹅拣青饲料吃,引起拉稀,可先喂些精料,再喂混合料或青绿饲料。
精料一般以小米或碎米为主,可由熟至生、软至硬逐渐过渡,不要突然更换,以免引起消化不良。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如豆饼、花生饼、葵花子饼或菜子饼等,要先打碎、泡软方可喂饲。
青绿饲料要求新鲜、幼嫩多汁,喂前须剔除黄叶、烂草或泥土。喂雏鹅时应除去粗硬的叶脉茎杆,经漂洗沥水,再切成丝状饲喂。
在每天的饲料中应给予2-3%骨粉或贝壳粉, 0.5%食盐,1%细砂等矿物质饲料,有助于雏鹅骨骼的生长,防止软脚病的发生。饲料成分要随着雏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不要突然变化,以防消化不良。
要按时供给足够清洁饮水,饮水器用加翠的水盆,并经常更换位置,保持舍内地面干燥。
养舍要求:清洁和消毒。
选择保温性能好的房屋作为育雏室。将雏鹅舍的地面、墙壁、门、窗等处打扫干净,用热石灰水粉刷墙壁,把洗净的用具放入育雏室,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后,再按每立方米容积福尔马林液30毫升加15克高锰酸钾混合,关好门窗密闭后熏蒸24小时以上。
垫料及保温。进鹅苗前2天,在鹅舍铺好细木刨花、碎新鲜稻草等垫料。
准备好250瓦的红外线灯、煤炉等取暖设备,并检查舍内有无贼风进口,在墙壁上安装抽风机以便换气。 备好水盘、料盘。
水盘和料盘按5羽雏鹅配1个均匀摆放,调好高度。 调节温度。
在雏鹅进舍前几小时,预开取暖设施,使地面与雏鹅背部等高处的温度达28~30℃,并保持恒温。 饲养: 1.育雏密度及湿度。
为有效利用鹅舍设施,一般雏鹅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高为35cm的围栏将雏鹅分群,舍内湿度控制在60%~65%,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雏鹅的体质下降,影响生长,所以应勤添垫草,换气排湿,降低湿度。 2. 挑选雏鹅。
挑选健壮的鹅苗,健鹅苗的特征是卵黄吸收好,脐部收缩完全,腹部松软,腿部粗壮有力,体重适中,精神活泼,眼睛有神,用力一抓感到其挣扎有力,有弹性。如发现卵黄吸收不完全,可用25瓦灯泡放在雏鹅腹部烘5~10分钟,促进卵黄吸收。
3.雏鹅的饮水和开食。水盘中备好2%的葡萄糖水,0.03%高锰酸钾水溶液和复合维生素水溶液,为缓解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应激,可在水中加入抗菌素、恩诺沙星等。
鹅苗进舍后,1~2小时内应先饮水,身体弱不会饮水的,应人工驯饮;2小时后,把准备好的小鹅专用饲料、切碎的嫩黑麦草、苦荬菜放入料槽,任其采食,对个别不会食料的雏鹅,人工驯食1~2次。 4.饲喂方法。
雏鹅的消化系统发育未完全,体积较小,雏鹅从食入到排出经过消化道的时间为2小时左右。因此饲喂雏鹅要做到少食多餐。
1周龄前,每天可喂8~10次,其中2~3次在晚上喂,这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2周龄时每天可喂6~8次,其中晚上一定要喂1~2次;3周龄起鹅舍内放入砂盘,保健砂砾以绿豆大小为宜。 5.饲料和牧草。
根据雏鹅的生理特点,应选用优质小鹅专用饲料(特殊情况下可用小鸡料代替),这样不仅可以满足雏鹅的生长需要,而且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从而增加养鹅的经济效益。牧草可选用嫩黑麦草、苦荬菜等多汁青绿饲料,切碎后与精料拌和饲喂,供雏鹅自由采食,育雏期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2。
6.光照和温度。观察雏鹅的叫声和在舍内分布情况,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温度和光照。
1周龄前要保持全天光照,舍温28~30℃;2周龄保持晚间光照,舍温24~28℃,以后逐步调低舍温;4周龄前舍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喂料时使用灯光照明。 7.分群、卫生及通风。
随着鹅体的长大,1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20只,2周龄后每平方米养雏鹅15只,随后视天气情况,如果适宜可大圈饲养,但每群最好不超过200只。雏鹅在生长过程中,每天从身上抖落的皮屑、羽毛较多,可在每天中午温度较高时抽风换气,没有条件的可短时间开窗开门换气。
勤扫栏舍,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同时搞好环境清洁卫生。 8.定期消毒育雏舍。
每天打扫鹅舍,经常清洗饲料槽、水槽,每隔5~7天用0.2%的百毒杀喷洒1次。 9.严格执行免疫计划。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免疫程序,及时、正确地进行免疫,加强雏鹅对疫病的抵抗力。饲养注意事项 鹅生长至4~10周龄,应离开育雏舍,转入生长鹅舍。
一般每日饲喂4~5次,其中晚上加喂1次。喂料时可把牧草切碎和精料拌和后放在食槽内,精料和牧草的比例为1:4,精料可用自配料,其配方(%)为:玉米粉粒45,米糠15,麸皮10,豆粕22,鱼粉4,骨粉 1. 5,贝壳粉1.6,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0.5,食盐0.4。
配合料用量应随着饲养日龄逐日增加,牧草可切成1~2cm长喂鹅。如果没有水上运动场,饮水器内要不断清水,每天清洗2次。
生长鹅舍每天打扫1次,勤换垫草,遇晴天,可在运动场上加喂牧草,吃完了就添加,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安全,让鹅充分生长。 适当调整鹅群,将体弱幼小的鹅集中在一起,单独特殊照顾饲养。
对鹅群抽样称重,分析鹅生长情况。若生长过慢,要找出原因。
饲养期28~60日龄为生长高峰期,60日龄以后,生长开始减慢,70日龄可将群鹅出售上市。 饲养员必须加强巡栏,注意观察鹅只状态,发现早期病鹅及时隔离和治疗。
检查和发现病鹅的最适时间是每天早晨天刚亮、中午、深夜及两次喂料之间,此时鹅群正处于休息、睡眠中,病鹅容易表现出各种异常状态,易于发现刚病或有轻微病症的鹅。 在饮水中加入抗菌药物,如氟哌酸、恩诺沙星等,从1日龄开始,连用1~3天。
能有效地控制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等。 仔鹅25日龄用吡喹酮10毫克/公斤体重驱绦虫。
如果仔鹅水草食得多,应全群服用驱虫药1次。 做好消毒工作,减少禽出败、黄曲霉菌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鹅应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管理: 人们常说:“春鹅好养,春雏难育。”
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率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引起雏鹅死亡的环。
养殖鹅苗注意事项如下1、饲养环境在准备养殖鹅苗的时候需要将饲养的环境进行打理,首先要将准备用来做鹅舍的房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毒,尤其是刚粉刷好或者是很久没有用过或刚养过别的家畜的房间,尽量多进行两次消毒,以免细菌感染,因为鹅苗的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很容易受感染。
2、饲养管理雏鹅一般在破壳的二十四个小时之后基本上都会进行初次饮水,饮水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食用饲料了,饮水的方式如果鹅苗比较少就可以人工进行教授进行饮水,但如果鹅苗数量较多则需要将水撒在鹅的身上让它们互相饮用羽毛上的水珠。开食之后要注意饲养方法,我们需要按照不同生长日期来进行饲料搭配和喂养次数,首先是从少量慢慢的加大量,然后一开始是一天喂个五六次,慢慢的变为三四次,最后走向正常,同时喂养的饲料从熟食也慢慢走向生食,饲养的时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
3、生活温度不同时期的鹅苗所适应的温度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差一两天的鹅苗之间都有区别,所以在鹅苗的养殖中要注意要将不同时期出生的鹅苗通过人工的方法将温度调节到它们各自适应的一个程度。一般出生一到六天的鹅苗做好放在温度为二十八度左右的环境,7到十四天的鹅苗一般是二十五度左右,而十五到而二十天的适合在二十二度的环境中生存,等到二十一天以后鹅苗就可以在日常的环境中正常生长了。
4、饲养密度饲养的时候密度不宜过大,不然很容易导致鹅苗伤亡或引发各种疾病。所以我们在开食的时候需要根据鹅苗身体素质的强弱来将鹅苗进行分群,一般每群是一百五十只左右,同时要根据时间的长度来慢慢降低密度,因为它们在不停的成长,所以要慢慢的再进行分群时刻保持适宜的密度,不然会出现压伤或压死的现象。
5、卫生防疫小鹅苗很容易感染疾病,所以在小鹅出生一天之后就需要对它注射疫苗,防治小鹅瘟。鹅苗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感冒的,而且由于感冒导致死亡的概率非常大,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人会说自己的鹅苗养不活的原因,我们在平常的喂养时可以给它们喂一点红糖姜水,预防感冒,如果感冒了就要去兽医那拿一些专治小鹅感冒的要加在饲料里让它们吃下去。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