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简单而原始的身体动作发出各种有节奏的声音,如: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进行节奏练习。
这种声势教学法对学生的听辨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节奏感以及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声势教学法在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内容有:1、节奏模仿。
可以是师生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模仿的节奏可重复做,标准是学生对节奏是否掌握。
模仿的节奏也是有见到到复杂,慢速到快速,要适时为止,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学生的兴趣减弱,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2、接龙游戏。
在模仿训练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节奏训练。这种训练方法最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和即兴创作能力。
练习时学生根据教师的速度进行节奏连接,学生可以模仿教师的节奏,变换不同的动作,也可以自由创作。3、节奏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创编。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节奏词汇时,这一练习是很容易达到的。
学生能够创作出多种声势节奏型,但教师分组时要注意学生的搭配,避免出现小组之间过大的差距而影响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德国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毛毛虫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
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 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
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4)培养宝宝的情感 (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引用 jyt回复道: 我想请问专家,现在亲子班里很多有叫什么奥尔夫音乐的,这个是什么音乐?与平时家里买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吗?。
打击乐活动是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由于打击乐器演奏主要使用大肌肉动作,所以对于精细的小肌肉动作能力尚处于发展初期的幼儿来说,它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
打击乐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多声部组体表现力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要想充分体现打击乐活动的这些教育价值,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就尤为重要。
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特点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学习动机形成后,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或是内在的动机,要使这一潜伏的内在动力转化为一种活跃状态,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或意向,成为一种实际的、激活的动力还需要利用一定的诱因来激发它—形成动机。
因此,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仅要增强幼儿对打击乐活动参与或学习的积极需要和愿望,而且还要利用一定的外部刺激即诱因来引起学习动机满足幼儿需要。一般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大部分由外部刺激即诱因引起。
例如,在打击乐活动中与众不同的活动形式,动听婉转富于节奏感的乐曲,各种不同音色及性能的打击乐器,集体合作时宽松协调的氛围等等都必将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刺激诱导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对幼儿的音乐理解力,音乐词汇的掌握程度,听辩音色的能力,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合作能力,技能协调能力等都具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将这些“困难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游戏化、趣味化,教学的方法及手段也要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生动化。从而使它们转变为激发幼儿学习动机的“活跃因素”。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发挑战心理的方法即“迎难而上”,引起幼儿对打击乐活动中这些“困难因素”的挑战学习兴趣,使幼儿将学习动机直接指向于打击乐活动的内容及任务中。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学习动机的激发1、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满足并增强幼儿需要 幼儿学习动机和需要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离开需要的动机是不存在的。
但需要必须在强度上达到一起水平才能激起学习动机。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满足幼儿的需要,而且还要增强幼儿的需要即发挥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利用发现学习,满足并增强幼儿内部学习需要 幼儿的内部学习需要即认知的需要。认知需要是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求知欲望。
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想要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乐曲的节奏规律,想与同伴协同合作演奏等仅是潜在的学习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不断获得丰富的节奏感体验,在丰富多彩的乐器演奏活动中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而逐渐将潜在的学习需要转化为对打击乐活动的长期兴趣。
为了充分的满足和增强幼儿的这一需要,在打击乐活动中应让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改变打击乐活动中幼儿单一模仿学习的方式,积极从多角度来引导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创造。
例如,在打击乐活动《小看戏》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有节奏地编节目词,有的幼儿编了看川戏、看秧歌舞、看变脸、看扇子舞……等等,接着请幼儿随音乐将编的这些“节目”有节奏的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再请幼儿按乐曲段落将“节目”分置,最后请幼儿尝试探索性按他们自己编的“节目”配器,整个活动过程让幼儿发现探索,创造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满足并增强了认知的需要。2、重视幼儿参与,满足并增强幼儿的外部学习需要 外部学习需要即自我提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需要是指个体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地位的需要。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要给幼儿创造机会,设置情景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例如,开展“我是乐器管理员”活动,让幼儿参与打击乐器的整理、保护和制作,与幼儿一同在生活中发现制作乐器的材料,带领幼儿通过亲自操作体验创造的成功,并定期更换“管理员”让每个幼儿都有为集体服务,得到集体认可的机会。又如,让幼儿参与活动前的环境创设,教师提前将节奏谱给幼儿观察,请幼儿根据观察到的节奏谱来摆放椅子或摆成马蹄形、或摆成“八”字形……。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0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