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1)穿刺前应了解静脉走向及静脉情况,避免在瘢痕及静脉瓣处穿刺。
(2)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以确保穿刺时静脉处于最佳状态。(3)穿刺进针角度约为15°〜30°,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少许,再送套管。
(4)注意避免穿刺过深而损伤神经。(5)注意避免穿刺人动脉,尤其18个月以下的幼儿。
(6)穿刺时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或外膜,以免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或渗漏。(7)退出针芯之前,务必先松开止血带,套管尖端加压后再撤出针芯。
(8)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小心,注意加压止血。(9)对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严密观察。
PICC置管维护要点:1。
维 护 内 容 更换正压接头、冲洗导管、更换无菌透明敷料。2。
维 护 时 间 正常情况每7 日维护1次。3 。
操 作 步 骤(1) 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并打铅笔勾。(2) 查对姓名,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测量臂围。
(3) 更换正压接头,冲洗导管:用 10〜20m 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4) 正压封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用生理盐水封管即可,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需再用肝素盐水3〜5m l正压封管。
(5) 更换透明敷料:以平拉或180°的方式松开透明敷料,并自下而上去除原有透明敷料。 (6) 观察穿刺点有无异常及导管外露长度,戴无菌手套。
(7) 消毒:从里向外环形消毒,面积大于透明敷料面积。消毒剂使用同穿刺消毒,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贴新的无菌透明敷料。
(8) 标注更换日期并签名。(9) 整理用物及床单位,向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10) 在医嘱单上签名及时间,填写PICC维护记录单。4。
注 意 事 项(1) 禁止使用。
PICC置管要点:1。
置管前,要与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
血管及穿刺点选择(1) 血管选择:首选静脉为贵要静脉,因其管径粗、结构直、位置较深;次选静脉为肘正中静脉;末选静脉为头静脉,因其表浅、暴露良好、但存在管径细、有分支、静脉瓣相对较多等。 (2) 穿刺点选择:肘下两横指最佳。
3。 导管选择(1) 导管种类:按尖端分为尖端开口式PICC导管、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按压力分为耐高压式PICC导管、普通压力PICC导管。
(2) 导管型号:亚洲成年人通常选择4Fr,儿童3Fr,婴幼儿1。 9Fr。
4。 导管长度测量:病人臂与身体呈90°,测量自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然后向下至第3 肋间,导管长度左臂应长于右臂,头静脉应长于贵要静脉。
注意:体外测量永远不可能与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5。
臂围测量:用皮尺测量肘正中上方10cm处臂围。 6。
穿刺部位消毒(1) 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直径 20cm,两侧至臂缘。(2) 消毒剂:可以用乙醇+ 碘伏消毒(先乙醇,后碘伏),或用碘酊+ 乙醇消毒(先碘酊,后乙醇脱碘),也可用氯己定消毒。
7。 穿刺置管及注意事项(1) 尽量建立大的无菌区。
(2) 无菌手套接触导管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3) 预冲导管时将导管充分浸泡在生理盐水中增加其润滑度。
(4) 以 15°〜30°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进针0。 5〜1mm,保持针芯位置送套管鞘,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操作者中指按压鞘尖端处的静脉防止出血。
(5) 送 PICC导管自鞘内缓慢、匀速的推进。(6) 送管至15〜20cm 时,嘱病人头转向静脉穿刺侧,下颂抵住锁骨以防止导管误人颈静脉。
(7) 若是后修剪导管体外留5〜6cm,注意修剪导管时不能剪出斜面,垂直剪断多余的导管。(8) 抽回血,用生理盐水10〜20m l脉冲式冲管并正压封管。
(9) 固定导管:使用10cmX12cm 以上透明敷料固定,将体外导管呈弯曲放置,以降低导管张力,避免导管在体内、外移动。无张力后放置无菌透明敷料,先用手按压导管边缘透明敷料,再将透明敷料贴紧四周皮肤,严格无菌操作,手不能触及透明敷料覆盖区域内皮肤。
8。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9。摄X 线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1) 保持管道通畅。
每次输液前及输液结束后用生理盐水 10〜20mL脉冲式或正压冲洗管道,再用100U/mL肝素盐水 2〜5mL正压封管,不可暴力冲管;输入全血、血浆、白蛋白脂肪类等高浓度的液体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防止管腔堵塞;输注化疗药物或细胞毒性药物前后均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抽血后也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2) 可使用PICC进行常规加压输液或输液泵给药,但普通型的PICC是严禁用于高压注射泵推注造影剂等。
(3) 严禁使用小于10mL注射器或髙压注射泵推注,防止因压力过大致导管破裂。 (4) 护士为PICC置管的患者更换敷料时,应当注意手的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局部穿刺处及周围皮肤、管道的异常情况,并记录导管刻度。
(5) 尽量避免在置管侧肢体测量血压;避免置管肢体提重物和过度活动等。 (6)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密观察,及时处理不良事件。
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
(1)置管术后24小时内更换贴膜,并观察局部出血情况,以后酌情每周更换1-2次。更换贴膜时,护士应当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换药时沿导管方向由下向上揭去透明敷料。
(2)定期检查导管位置、导管头部定位、流通性能及固定情况。
(3)每次输液后,封管时不要抽回血,用10毫升以上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20毫升以脉冲方式进行冲管,并正压封管。当导管发生堵塞时,可使用尿激酶边推边拉的方式溶解导管内的血凝快,严禁将血块推入血管。
(4)治疗间歇期每周对PICC导管进行冲洗,更换贴膜、正压接头。
(5)密切观察患者状况,发生感染时应当及时处理或者拔管。
4.指导患者:
(1)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松,确保穿刺时静脉的最佳状态。
(2)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撕下贴膜,贴膜有卷曲、松动、贴膜下有汗液时及时请护士更换。
(3)告知患者避免使用带有PICC一侧手臂过度活动,避免置管部位污染。
开放静脉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的主要医疗手段之一。
以往常用周围静脉,虽然操作简单,易于护理,但难以长久保留,输入液体的渗透压亦受到限制,反复穿刺对患儿刺激大,尤其在一些极低出生体重儿,难以找到可供穿刺的血管。而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做中心静脉穿刺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在操作和固定方面都较困难,护理难度大,易发生合并症。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技术,由于是从外周静脉穿刺,操作固定和护理均较容易,合并症少,又能长期保留,在做全静脉营养时能够输注较高浓度的葡萄糖 穿刺静脉选择双上肢的浅静脉,以肘正中静脉为主,还可选择头静脉、贵要静脉、腋静脉等。穿刺之前先在体表测量导管应入的长度:术侧上肢与躯干成45度角,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方向至右侧胸骨旁线与第二肋间交点的长度即为插管长度。
穿刺时严格无菌操作,戴口罩和无菌手套、铺孔巾、碘酒、酒精消毒整个肢体。先用20G静脉短导管穿刺所选浅静脉,成功后,剪断短导管的尾部,再将长导管通过短导管送入静脉,并逐渐送至所需长度后,小心退出短导管,并压迫穿刺部位止血,同时接通输液,最后用3M无菌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的体外部分和接口处。
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渗血及液体输注情况。同时摄X线片观察导管的位置,插管过深者可以适当后撤,而过浅则不可再进管。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