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已经过去两天了。
问到各地有哪些风俗?我前几天曾写过两篇短文,简单地讲述了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今天又有此问,不妨我再啰嗦一遍,只不过有怕污听。
这些风俗习惯是早年间的事了。现如今经过风雨沧桑,历史变革,有些依稀存在,有些已荡然无存了。存在的也不是当年那个味,也没有当年的兴致了。
那时候我还小,正是上小学方记事的时候。
二月二这天天微明,母亲都会在自己的枕头边放两把炒豆。豆子是黄豆和玉米粒炒的。这也是上学带的食品,充作早饭的。平常是半颗烤窝窝头,只有这一天是炒豆。大概,这就是那时最好的食品了。
中午放学回家。吃饭以前,会看到母亲端着用白面制作的桃子状的馍馍,(我们这里叫献点),再拿上三炷香,到井台去给龙王上供。这是祈求龙王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业兴旺的。
吃罢午饭,母亲照例烧好了水。父亲也磨好了剃头刀,我知道,这是要给我们弟兄剃头了。
弟弟护头,常常不敢剃。我只好给他做个榜样,洗好头,先坐到小木凳上,任由父亲拿着剃刀在头上刮来刮去。
这时候,不能害怕,越害怕头越抽抽。剃刀反而越容易划破头皮。如果流了血水,弟弟更不敢剃头了,往往会躺在地上打滚撒泼,这时连父母亲也没有办法整治了。
那时候,小孩剃光头的很少。往往会在前额上囟门处留一片小马鬃。据说,人不到十二岁,囟门处的骨头是长不合拢的。留这一点头发,是用来保护囟门的。
有的也会在头顶穴位处留一点头发,梳个小抓鬏。只有一个小朋友,还在后脑勺处留一条小辫,一根筷子粗细,一尺来长。我们常会揪住他的小辫,与他打闹。大概揪小辫一词就是这么来的。
不知你浏览过这篇短文,知道我们这里过了时的风俗了吗?
谢邀!谢阅!谢评!
龙,可以说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最爱,从“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一系列词语,即可见一斑。龙,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图腾,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亦称为春耕节,春龙节等。
在龙抬头(农历二月二)这个节日里,我国各地都有不少的庆祝习俗,在此,略举一二:
敬龙祈雨
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气温回升,大地解冻,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地区开始降雨,为不失农时,“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在春耕将始之时,敬龙祈雨,目的是盼望五谷丰登。下图是海南省三亚市,第十三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南海祈福系列活动现场。
吃龙食
为图吉利,二月二这天所有的饮食都会冠以“龙”的名,以祈龙赐福,保佑一年风调雨顺。 如吃猪头肉称“挑龙头”,吃面条是“扶龙须”,吃水饺叫吃“龙耳”,吃米饭是吃“龙子”,吃春饼是吃“龙鳞饼”等。上图是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东垎村的农民在参加炒“糖豆”比赛,迎接龙抬头。
舞龙舞龙,是国人重大节日都会进行的活动,在欢庆龙抬头这一节日时,更是少不的。下图是黑龙江绥滨农场隆重举行第二届“龙抬头”开耕节的现场照片。
剪头发
“二月二,剃龙头”。在二月二这天理发,是比较普遍的说法和做法。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有个好彩头,图个好吉利!
总之,“龙抬头”这天,国人都很重视,习俗也很多,其主旨都是希翼着一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谢悟空相邀回答此问题!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8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