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文化
祝寿源自一种质朴的感恩思想。婴儿出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一到自己生日时,就用一定的形式表示对母亲的感恩和纪念,后来发展成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贺,并演绎出祝寿文化来。
祝寿这一习惯在我国很早就存在了。传说在尧的时代华山封人就曾向尧祝寿,这是指对老人祝寿,祝他健康长寿,青春永驻。而普通人过生日,大约是南北朝时兴起的,到唐朝,祝贺成人生日的习俗已很流行。史料记载,唐太宗生日时,宴会百官,臣下上表把皇帝生日这一天定为千秋节。民间不管给老人祝寿,或年轻人过生日,或给孩子过生日,都是在家庭或亲属、朋友间进行,属民间风俗习惯,无可非议。
中国人的寿文化丰富多样。遇到以下年龄更要隆重庆祝:
六十六,是寿俗中最为隆重的一次。因为这个年龄,占了两个六字,照中国的风俗习惯,预示着六六大顺。老人和晚辈对六十六岁庆寿活动都非常重视。“六十六,娘吃闺女一块肉”,此俗在河南汉族中很是流行。父母活到六十六岁过生日那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给父母拜寿,寿礼必须是一块猪肉。这块肉表示着女儿是父母身上的一块肉。女儿长大了,趁父母六六大顺之时,买肉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情。虽然是买的肉,也意味着是割自己身上的肉。为此,对卖肉者不能计较肉的多少,也不能讨价还价,还必须是一刀割下来,有多少算多少,全都送给父母,以显示闺女对老人的敬意。
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忌年,豫北称它为循头年。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因此每当老人到了这个年龄,心情都特别紧张。当父母活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帮助老人渡过难关。趁父母生日时,买条活鲤鱼,让老人吃了。鲤鱼善“窜”,这一“窜”,老人就算过了难关,以后就会平安无事了。豫南有些地区,要把寿鱼放在锅里整个炖,放盐、葱、姜等作料调味。炖鱼时不要翻动,待鱼汤煮成白色,鱼肉化在汤里时,将鱼汤盛出请老人喝了,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鱼骨架放在村中的河里顺水漂走,他们觉得这样老人的灾祸就可去除了。在豫北一女儿要在父母循头年的时节,选择农历立春的清晨,天色还未发亮时,以满怀祝福的心情,将亲手煮的两个熟鸡蛋拿到麦场上,骨碌几圈后,回家让父亲或母亲躲在门后吃掉。这样,父母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候,就会像鸡蛋滚麦场一样,平安度过循头年。在北京人们认为,人活到这个岁数如果度得好便能长寿,否则,便可夭折。人们为了长寿,所以在这样的年岁倍加小心,并想办法“”以图长寿。常用的办法是系红布腰带,传说红色可以避邪消灾。老北京还有在本命年和60岁以后系红布腰带的习俗。
寿龄雅称
中国人对老人的年龄有很多雅称,均含有不一样的含义。六十岁称为“花甲”,又称耳顺之年。源自孔子《论语》中“六十而耳顺”。六十六是比较珍视的一个寿诞。许多地方都有为老人做六十六寿的习俗。一般用六十六样食物来预示老人健康长寿。七十岁被称为“古稀之年”。古时七十又称“杖国”,意思是这个年龄可以拄着拐杖来回行走。八九十岁称为“耄耋之年”。给八九十岁的老人贺寿,常送带有蝴蝶及猫和折枝花组成的图案。猫是“耄的同音,蝶是“耋的同音,是“耄耋富贵之意,喻祝老人长寿之意。九十岁又称为“九龄”、“眉寿等。由于人老眉长,眉长则寿长。一百岁称为期颐之年,百岁为人生之极,故日期;此时生活需要人照顾,故日颐。
吃长寿面
过生日时,还要吃长寿面,据说是从西汉盛行的。汉武帝迷信鬼神又相信相术,一天与众臣下闲聊,说到人的寿命长短,汉武帝说:“《相书》上说,人的人中长,寿命就长,若人中一寸,就可以活到一百岁。”
此时坐在旁边的诙谐笑星东方朔就哈哈地笑了出来,众大臣莫名其妙,都说他对皇帝无礼。汉武帝问他笑什么。东方朔说:“我不是笑陛下,而是笑彭祖。人活一百岁,人中一寸长,彭祖活了八百岁,他的人中便长八寸,那他的脸有多长啊?”汉武帝和众臣听后都大笑起来,看来长寿靠脸长长点是不可能的。不过《相书》上明明写着,皇上也相信,于是众臣下就想了个变通的方法,脸者,面也,“脸长即面长”。给汉武帝祝寿时臣下就献了碗不切断的长面条,听完解释,汉武帝很高兴地吃了。众臣也仿照皇上过寿时吃长寿面。后来这个风俗传到民间,很快流行开来。因为我国食品中面条历史最为悠长,吃长寿面既简便易行,又含延年益寿之意,即使困苦的平民执行起来也不会有多少困难。现今的长寿面有了讲究,寿面要求三尺,每束需百根以上,盘成塔状,用红绿镂纸拉花罩上面作为贺礼,敬献寿星,寿面必须双份。祝寿时摆于寿案之上,寿星吃寿面时要举办仪式,发表祝寿辞,在一片欢乐气氛中挑起第一箸面吃掉。
献“寿”字
祝寿还时兴一个风雅的寿礼,向寿星敬献大“寿”字,书写者常常是大家,真草隶篆。寿字的多种写法,异彩纷呈,积时久远竞形成“寿字文化”。寿字的写法有一百多种,有的索兴献上写法各异的“百寿图”。最有名的是清代马德昭书写的高157厘米的大“寿”字,不仅运笔刚劲挺拔,气势雄伟,并且独具匠心,用“九十九”和“廿一”五个数字形成了草体寿字;九十九加上二十一等于一百二十,叫“花甲重周”,祝贺寿星活到一百多岁,两度花甲之年。“百寿图,表示了人们长寿百岁、吉祥如意的愿望,也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千百年来,“百寿图’’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至今仍是人们庆贺寿诞的佳品。
献寿图
寿山福海图:在祝寿图中,多指绘以蝙蝠围绕海中山崖飞翔,之所以绘以蝙蝠,是因“蝠与“福”谐音,象征有福;突出于海面的山崖是寿石,石头上端长有灵芝,来比喻长寿如意。类似的吉祥图还有“海屋添寿”图、 “福如东海”图、 “寿比南山”图等。明朝时节,官员服饰及瓷器上多绘以“寿山福海”图。从吉祥话到吉祥图,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于长寿的渴望和祈求。
松龟鹤图:在祝寿图中,普遍用松、鹤、龟等来表现吉祥。广为流传的主要有松与鹤、鹤与龟的组合形式。如“松鹤延年图”、“松龄鹤寿图”、“龟鹤齐龄图”等,以表延年益寿、品德高尚之意。在中国文化中,松是长寿之木,它耐寒耐旱,四季常青,霜、雪不凋,生命力极强。古人将松寿命长的特征加以神秘化,使其成了长寿不老的标志。鹤在人们心中是吉祥之鸟,其地位仅次于传说中的凤凰。古人觉得鹤是长寿仙禽,鹤龄、鹤寿都是民间祝寿时常用的吉祥用语。龟因为其寿命之长和其灵性,也被人们所崇拜,有万年灵龟之说。人们把百岁称为“龟龄”,来表示长寿。
八仙庆寿图:祝寿图中多有八仙庆寿、八仙过海图。民间公认的八仙为铁拐李、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民间有许多关于八仙的传说。传说八仙经常赴王母蟠桃宴会,一次八仙在寿宴上吃饱喝足后,归途中遇海。吕洞宾提议八仙不得乘云而过,须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过。于是八仙各用其独门法器渡海而去,因此就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故民间将其作为祝寿题材,成为祝寿中必不可少的形象。
送灯花儿
灯花用彩色灯花纸捻成花形,蘸上香油,灯花的数目比作寿者的岁数要多两个,一个为“本命年”,一个为“增寿年”。晚间由作寿者上香点燃,由其子女每人托一灯盘,列队至大门外与神码、敬神钱等共焚之。
祝寿词
在祝寿时,一句常用的祝贺语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典出自道书。相传古时青州衡王五十大寿的寿宴上,来了一个乞丐,不等人请就大大方方地坐于上席。管家向他索要寿礼。他则脱下身上的衣服,蘸上酒,向南山上扔去,说礼在山上。众人一看,果见南山上出现了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寿字,全场一片欢腾。从此就有了“寿比南山的佳话。
常用的祝寿词有:
通常是寿星的儿子们献上:祝老寿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老寿星日月昌明,松鹤长春。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天伦永享。
老寿星女儿、女婿们献上:祝老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祝老寿星万事如意,晚年幸福。
祝老寿星生日快乐,后福无疆。
老寿星孙子、孙女们献上:祝老寿星吉祥如意,富贵安康。
祝老寿星事事顺心,幸福长伴。
祝老寿星笑口常开,身体安康。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0.41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