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作文指导 作文主要是考核自学应考者的书面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自学应考者思想修养、认识能力、生活积累和语文水平的综合检验。
大纲提出,作文考核的重点是议论、说明和记叙的能力,考核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标点恰当,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作文在大学语文考试中约占40分,比重很大,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作文的考前训练工作和准备工作。
从大的方面来看,应试作文必须按试卷规定的题目来写。一般说来,自学考试的作文题目都是与考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或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较紧的,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都不至于“无话可说”。
但由于各人经历、学识、修养等方面的差异,同一道题目,有的考生觉得好写,有的却觉得不好写;即使觉得不难,写出来的文章差异也很大。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能把作文写好的人确实不多,有的甚至未能写完,很多考生都把作文视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作文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从思想上重视,又有充分的准备,“难”是可以逐渐转化为“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作文的应试能力既与“场(考场)外功夫”有关,也与“场内功夫”有关。
先谈场外功夫:要提高作文的应试能力,主要还得靠平时从思想、生活、技巧三方面多下功夫。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要想写出内容正确、深刻的文章,平时就要注意经常阅读报纸,关心时事,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还要读点哲学、伦理学等方面的著作,以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理论武器。
生活,则是写作的源泉,平时要养成观察、了解生活的习惯,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思考生活现象之间的复杂联系,或者把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中接触到的先进人物事迹、反面典型的个案、历史典故、格言警语、生动活泼的词汇等收集起来,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 材料准备工作做好了,到了考场上就不但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而且还有挑选的余地,可在众多的材料中挑选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来组织文章。
除此之外,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技巧也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写作理论,固然不能写出好文章,但缺乏写作理论的指导,也是很难把文章写好的。
教材中的文体知识介绍、有关范文和课后的“提示”对我们如何写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应认真研读。但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还不够,考生还应多读一些课外的作品,琢磨琢磨这样的题材、这样的题目,别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更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多实践,多动笔练习写作,如果你能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写写日记,把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或读书心得写下来,并在考试前的半年时间里练习写几篇作文,在考试中必然胸有成竹一点。 至于“场内功夫”,则是偏于应试技巧的问题。
考虑到应用专科大学语文的考试大纲要求写作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下面将分别对这三种文体在应试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个扼要的介绍: 记叙文的写作 从临场应试的角度来看,记叙文的写作应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一)确定角度 拿到试卷后,首先要看清作文题目的要求,仔细想想应从哪个角度去写。 记叙文是一种 以记事和记人为主的体裁,通过写人或写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某种价值观念或抒发某种感情。
它不像议论文用一系列的论据去证明某个论点,也不像说明文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如1996年上半年试题的《信》,作为记叙文,首先要明确这是要写“与信有关的人”或“与信有关的事”。
如果把它写成“给某某某的一封信”,那就写成了应用文,即使内容健康、格式规范,也很难及格,因为文体都把握错了,这是很大的错误。 明确了题目的要求,就要调动自己的生活库存,看自己已经掌握的材料中,哪些与题目的要求有关,而又最值得写;是以写人为主还是以写事为主。
就《信》这篇文章来说,如果你对邮递员的工作比较熟悉,那你可以写一个邮递员如何克服种种困难把“死信”变成“活信”,以表现他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果你所在的单位曾发生过“检举信”事件,闹得满城风雨,而最后又水落石出,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题材;另外,我们都知道,若干年前,写信是很随便的,用一张白纸糊成信封,贴上邮票就可寄出去,后来则要求使用标准信封,要写邮政编码,邮资也调整了。 而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许多人连信都不写了,或打电话、或发E-mail……,这样我们也可以写信本身的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变化。
假如有的考生关于信的库存是一片空白,那也可以设法编一个与信有关的故事。应试作文不同于通讯报道一定要写生活中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允许虚构的(即使以真人真事为基础,也应该适当加工,不要完全受真人真事的束缚)。
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确定写什么时,一定要写自己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某个题材很新颖,但自己所知不深,最好还是不要写,以免弄巧成拙。 如果你确定写一件事,还要考虑:这件事蕴含着什么意义?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如何?事件中涉及哪些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有没有什么分歧、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您好,其实很好写只要不跑题就行 写的话就中规中矩的就好 一、确定文章主题有哪些原则? 文章要符合社会现实的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中,推动时代前进、体现时代特征与发展方向的精神。主题应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提出的迫切的问题,反映先进的思想。
要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主题要如实地再现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不停留于表象,应深刻地提示事物内部的规律性。
要考虑作者的主观条件。这主要是指作者必须熟悉与了解写作对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强烈的写作热情。
二、如何正确地提炼主题? 提炼主题,就是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深入发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义,以形成某种独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炼主题要做到:1、立足全部材料,从占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炼出正确的思想观点。
2、开掘事物本质,摒弃表象,开掘事物的内在含义,反映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者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质,加深开掘深度;作者还要考虑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等各种不同文章的表达功能,从不同侧面去开掘事物本质。
3、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观察角度(从不同的侧面开掘主题)和新的认识角度(表达出作者独到的见解)。
三、简述材料与主题的关系。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
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
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四、选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材为表现主题服务,不可与主题相游离、相悖谬。
2、要真实、确凿。材料的真实,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真实性,一是指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
材料的确凿指材料既准确无误,又用得恰当贴切。3、要典型。
典型材料是个性与共性统一、具体性与普遍性统一的材料。它是具体的、个别的、又能体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普遍意义。
4、要新颖、生动。材料力求具体形象,富有亲切感与悬念性,是鲜为人知的新发现,并适应文体的特点(记叙文材料具体形象、感染力较强;议论文材料概括性强,具有逻辑说服力;说明文材料要揭示对象的特征。
五、结构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完整性。文章各局部应组成完美统一的整体;各局部要相对齐备,不可无故残缺;各个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地位要适当。
2、连贯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内容脉络上互相贯通,在语言形式上有紧密衔接与合理过渡,文脉不可紊乱与断隔。
3、严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严密的逻辑联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关。
全文具有内在凝聚力。4、灵活性。
文章结构富于变化,生动活泼,不死板、呆滞。 六、试述结构的基本原则。
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记叙性文章结构与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秩序性密切相关,形成符合客观过程原来秩序的时空概念;议论性文章体现了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部分到全体、由分析到综合的过程,其结构常是提出问题、得出结论。
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维运行的路线。
作者的思维过程要遵守人们思维的共同规律,又凝结着作者对事物的独特理解与感受。3、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4、适应文体特点。结构受文体制约,记叙性文章以时空为序写人记事,议论性文章偏重于横向分类或纵向深入。
七、综述结构的基本内容。 结构的内容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三大方面。
层次是从总体上安排文章思想内容的次序,展开文章结构和步骤,是表示意义的结构单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对独立的结构单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单一性、内容要完整、长短要适度。
过渡是指段落之间、层次之间的衔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过渡方式有:用关联词语,用过渡名,用过渡段。
需要过渡的情况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在内容转换时,一是在表达方式改变时。照应是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的结构手段。
常见的照应情况有三种:开头与结尾照应(又可分为点题照应与解题照应两种),引文中互相照应(又可分为远照应和近照应两种)。照应是使结构严谨而又活泼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灵活致密,文脉贯通,强化关键内容。
文章好的开头的作用:有利于表现主题、拓展思路;有利于吸引和引导读者。议论文常见的开头方式有开门见山,交代写作背景或动机,曲折入题等几种。
文章好的结尾的作用:绾结全文;令人回味。议论文结尾方式主要有:归结或重申论点;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形象化结尾。
八、文章结构有哪些类型? 记叙型,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时空序列安排结构,可分为时空正常式与时空异常式两种。论证型,以概念的内在因果联系作为结构的主要依据。
可分为总分式、平列式、递进式等几种。说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条理进行布局。
综合型,常以一种结构型为主,兼具其他类型。 九、第一人称叙述与第三人称叙述之比较。
第一人称以当事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