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理解
俗话说,欲要记,先要懂。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所要记忆的知识,理解得越深刻,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考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搞清弄懂,特别是对那些重点、难点内容更是要耐心琢磨,反复品味,力求“知其义而明其根”。
国外有人曾作过研究: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一篇百字文,在搞清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基本语意后,大概15-20分钟就可以把它记住了,如果盲目机械记忆,则要近1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二、勤复习
记忆的过程也就是同遗记忆作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最好武器就是复习,要使复习取得好效果就必须注意:
1、及时复习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人们对所学知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遗忘最严重的时刻是在识记后的头一天,甚至发生在最初的几小时、几分钟( 头一天有可能遗忘所记材料的一半)以后速度逐渐减慢。及时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等遗忘殆尽后再“回锅”,就事倍功半了。
2、强化记忆
艾宾浩斯的研究还证实,人们对所学习、记忆的内容达到了初步掌握的程序后,如果再用原来所花时间的一半去进一步巩固强化,使学习、记忆的程序达到150%,将会使记忆的痕迹得到强化,所记内容经久不忘,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过度学习”效应。
三、巧记忆
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可分散难点,学练结合;自我回忆,尝试再现;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记住主要公式,进行类推;赋予机械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等。
四、多动笔
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对于那些重点、难点又不容易记住的内容更是要多动笔。这比单纯地口诵目记效果要好得多。
五、抓重点
立足于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六、善归纳
有条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在学习中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这对于保持记忆无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扩展资料:
自考专本科专业的通过率基本上在10%左右。自考毕业证每年办理两次: 上半年为6月,下半年为12月。具备毕业资格的考生,应在每年的6月初或12月初申请办理有关毕业手续。未按规定时间提交申报毕业材料的,一律不予接纳办理。
自考专升本和普通专升本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凭的含金量,还有就是上课模式和报考模式都不一样; 自考专升本:是只要是专科学历都可以报考的,每年参加国家规定的2次考试,各科成绩通过60分就可以拿到毕业证了,相对比较简单。
普通专升本:是需要等到大三的时候才能报考的,是要通过学校的入学考试才能继续读的,相对难度就比较大。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形式。且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不用经过入学考试,即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关的专业,参加该专业课程的学习。
经过国家组织的统一考试,取得合格成绩。在通过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考试后,即可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毕业证书。本科毕业生还可以申请学士学位。自学考试的学历受到国家的承认,自学考试毕业生享有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经考试合格的,发给相应的学历证书”。国务院颁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待遇与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相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自考本科
自考主要是考生自学的形式,所以对考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自考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有明确的复习计划,利用好考试大纲。考纲是命题的基础,考生根据考试大纲来复习更有针对性。
大纲中明确标明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特别是大纲新增考点和知识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往往都是考试的重点。考生要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做好自我定位,妥善安排复习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系统的复习,
辅导教材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材有一两本即可,但一定要反复看,吃透了才是好的。有参考教材的可以买参考教材的复习,没有参考教材的可以根据考试大纲去找与大纲知识点一样的教材去复习。真题还是要看一看的,虽然说真题不会重复考,但是你至少知道考试的题型和大致难度。模拟题也要做几套,这个题目不在于多,一定要精。
具体学习方法可以根据情况,选择10种方法:
1、摘要学习法
在自学过程中,边学习边摘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在做同步练习题和自测题时,对平时的摘要进行校对和更正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知识的深化。
2、逻辑分类法
自考复习阶段,可适当地打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按照全书的逻辑结构,编制一个比较简明的逻辑关系图表,这对于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好的复习途径。
3、做题拓展法
很多复习参考书的单选题数量比较多,覆盖面也很广。因此,在做单选题时,要全面考虑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相互关系和可能出现的变型题,这将有助于快速完成复习,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题型。
4、争论提问法
真理的火花,会在碰撞中更加闪亮;适当的争论,会在记忆中更加深化。不妨在同学之间,多争论和提问。
5、重复学习法
当感到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的时候,再重复学一次。这一次也许会获得更深的印象和更多的体会。
6、换位思考法
在自学中,不要老是把你自己当成是“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要不断的把自己摆放到“先生”的位置上,采取主动,产生不同的想法来。
7、角色转换法
在自学某个专业时,比如会计,不要仅仅把自己当成考生练习题目,而要把自己设想成一个资深会计人员,正在替企业做帐。这样,就会学以致用,有益于考试。
8、交叉应用法
对知识多方位、多学科的交叉应用,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产生更大的效应。这在科学史上已是不胜枚举的成功方法。
9、经典指导法
在自学中,会经常碰到困惑。这就需要运用自己学到的经典学科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以及逻辑学、心理学等来指导实践。
10、重点把握法
好的自考生从不胡乱的猜题。但是,考前重点把握考点是可行的。就在考试前三五天,集中把学科的重点、难点弄懂,如果内容多、记不住,可以选择“重中之重”,强记下来,必有收获。
别怕!我与你一样.我是西南财经大学的专科,工作多年后,因找工作的需要,总是要求本科以上(才能找到更好待遇的工作,比如5000元以上的工作)所以自考本科.我才参加自考一年多一点,每天还上班,但每次报两门,都通过了(可能我以前也是自学的,懂得方法吧).并且今年考完后就只剩余2门了.
我们一边上班,并且很多知识都还给老师了,但也不是不能自考.我的方法是:不管是什么课程,买回来了后先通看一次(约20天左右),然后再认真看1-2次,再把习题集看一次,这样对要考试的内容有大大概的了解,下一次再看书时就可以有的放矢.第三次或第四次看书时已接近考试(前1-2个月),这时就要看书与做习题一起进行.等到考试前一个礼拜就大量看以前年度的考试习题,但不能猜题.要全面.自考的特别是,考试不是特别难,但很全面.
当然,最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恒心:一定要坚持(一天也不能偷懒)
祝你及我一起通过四月份的考试吧!
0基础没关系啊,能认识字就可以自学。不要怕没基础,大学的教科书80%都能自学懂,只是你需要花很多时间精力自己去看书专研。
看书的时候你就当做是在看小说,或者把看专业书当成你在工作,毕竟以后就是靠你这专业吃饭的,你要是不看就算混到文凭了也不好找工作。
总是有人会在学习时觉得看不懂看不明白什么的,其实那是因为你看得少了,反复的看,多看,很多东西就自然懂了,就有点像量变到质变的感觉。
另外,你报了函授大专,现在就可以报自考本科,早点报早点参加考试。每年有2次自考,每次可以考6门,你可以按照这个来安排你的学习。比如,马上10月有次考试,这次的6门里你可以选择考1-2门,考多了我怕你看书看不过来,所以你挑选一些你自己觉得容易的,好接受的专业课或公共课来考。然后这段时间里你就主攻这1-2门科目就行。
再就是,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报考的,如果你报考的地方对你们完全无指导,那还不如找个助学机构报考,就是网上一些考文凭,考证书的这种,当然要找你们当地比较正规的机构,他们给你提供的服务会特别多,有些是学校里报考,学校是完全不管这些的,只管给你报,没有任何其他指导或服务。
次
人们都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他考试相比难度大。回忆近四年的自考经历,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愿与参加自考的朋友们共勉。
一、科学的制订计划是关键
原来自学考试五年一个计划,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取得合格成绩或毕业,由于计划调整会出现课程衔接、替代等一些问题。为尽量避免损失,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非常重要。以学中文专业为例,专科共11科,如想在3年之内学完,1年至少应过3科。因上半年考试课程每科一本书至少应考过两科;下半年考试课程每科四、五本书,则应根据实际情况只报一科,但保证必过。这样,才能完成全部笔试课程考核和毕业环节考核,取得专、本科学历。
二、参加辅导是重要一环
首先,就参加自学考试的经验而谈,我感到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自学的基础上参加考前辅导,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有助于掌握知识。
其次,参加辅导,可以选择所学专业的主考院校听课。我学的是中文,在北师大参加了中文专科与本科的辅导,感觉受益匪浅。如《古代文学作品选》这科是中文专业中含学分最高、内容最多,最难通过的一科。我曾去北师大听课,辅导这门课的是位很有阅历的侯老师,他讲课时的幽默诙谐、人情人景,不仅使人联想到文章中所描写的人物、情景,仿佛见到辛弃疾孤独愁闷而壮心未眠的形象,体会到苏东坡在政治上屡屡遭受排挤时的无奈,深切的感受到李清照保守离散的饱经生活和凄惨心境……听这样的辅导真可谓是一种辅导,不得不使你对这门课产生兴趣,激发你在课余时间多背些诗词,多掌握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另外,这科有20分的填空,要求会填著名作家作品中带典故的名句,因较难掌握,侯老师讲课时进行了仔细的讲解。
三、全面掌握教材是前提
人们之所以反应自学考试难度大,主要是自学考试范围广,虽说考试范围不出教材,但教材中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可能出现在试卷中,很不好掌握。如果看书不仔细、不全面,就会东丢一分、西丢一分,最后的57、58这样的“后悔分”。所以,若想顺利通过考试,你必须在平时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全面看书,尤其是对书中的举例多看几遍,这样对书中一些难于理解的地方才能更好的把握。考试时在做单项选择、多向选择时才能保证准确无误,在答论述题时才有例可举。
四、清晰、详细的笔记是迈向成功的重要条件
参加自学考试的人员大部分已工作,既要忙于工作,又要忙与家庭,还要忙于学习。因此,考前再从头到尾看书非常困难。如果我们听完辅导后,根据老师上课时重点讲的章节,按照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的顺序整理出周密、详实的笔记,这样的笔记作为重中之重,在考前冲刺阶段则会成为必不可少的复习资料。
五、采用不同的记忆方法是重要手段
自学考试包括书中所有内容,对于成年人来说记忆起来确实困难,如采用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则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录音法、重点法、首尾法、联想法、比较法等。录音法就是把其中的填空、单选、多选用自己的语言录下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多听几遍,加深记忆,以便考试时良好的发挥,参加自考的朋友不妨试试。比较法是记忆论述题最好的方法。例如《古代文学史》共四本书,其中一些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是必须掌握的,但如一题一题的记不但容易混淆,还会越记越乱。这时若采用比较法,如把同一时代的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比较着记忆就会感到既轻松,又好记。
总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我们这些莘新学子若明确的考试目的,又运用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拿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并不是梦。
我也在参加全国自学考试,所以我们算是同辈,而非前辈,呵呵,开个玩笑。关于这个问题,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自考,以问答题为主,选择题为辅,某些科目也有填空和判断题。只要你记忆好,一次性通过的可能性为90%以上。一般的试卷题型结构为单选题、多选题、解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五大板块。其中,问答题的分数占总分数的比重都要比选择题占总分数的比重高些。熟读自考书就是关键。
言归正传
首先,你要选择好适合自己而且社会也需要你的专业,这是为以后的工作考虑的,只是求得一个毕业证,是没必要参加自学考试的。再者,关于自考的具体流程,详询当地自学考试招办。
第二,关于问答题。我认为把大标题(比其他字体大些的文字或段落)和每小段内容第一个句号前的文字记牢,就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人的记忆都是有限的,所以记住关键词或句子就好。
第三,关于选择题。多看几遍所有内容,多看它几遍。就像人一样,见面的时间长了,也就熟悉了。
第四,关于自考前的训练。你可以买两本相关教材的练习题做,这是为了适应考场考试。
第五,自考好比马拉松。需要持久的坚持和毅力以及冷静沉稳的心态,坚持就是胜利。
在这里,三言两语是说不出个什么好的方法来,更多的问题,你可向周边的师兄师姐讨教。
在此,预祝你考试成功!早日拿到毕业证,并且找一份适合你的工作。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1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