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学位考试大纲 总 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考核要点l、掌握中药、中药学的含义。
2、掌握《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正类本草》《本草纲目》出书年代、作者、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第二章 中药的炮制考核要点1、炮制的含义、方法、目的。
2、了解炙法中蜜炙、姜汁炙、醋炙、盐炙等的意义。第三章 中药的性能考核要点1、四气的含义、作用、应用。
2、五味的含义、作用、应用。3、升降浮沉的含义、作用、应用。
4、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5、归经的概念、意义。
第四章 中药的应用考核要点1、掌握中药配伍、七情、十八反、十九畏、剂量、特殊煎法的含义、内容(联系各论药)。第五章 解表药考核要点1、识记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散风热的含义。
解表药的功效、应用、分类、使用注意。2、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葛根、柴胡的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
3、比较麻黄与桂枝、桑叶与菊花、葛根与柴胡的功效、应用异同点4、领会麻黄配桂技、桂枝配白芍、桂枝配茯苓的临床意义。第六章 清热药考核要点1、掌握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的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量用法、性能。
2、识记清热药及其各类清热药的含义、功效、应用。3、了解鱼腥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头翁、生地、玄参、牡丹皮、败酱草、红藤的功效、主治证、应用特点。
4、比较石膏与知母;黄芩、黄连与黄柏;金银花与连翘;牡丹皮与赤芍;生地与玄参功效、应用异同点。5、理解石膏配知母、石膏配麻黄、石膏配牛膝、黄芩配柴胡、黄柏配知母的临床意义。
6、区别柴胡、银柴胡、黄连、胡黄连的功效。第七章 泻下药考核要点1、识记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证、分类、使用注意。
2、掌握大黄的性能、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配伍应用。第八章 祛风湿药考核要点1、掌握独活、威灵仙、木瓜、秦艽、防己、桑寄生、五加皮、川乌的功效、主治证。
2、比较羌活与独活的功效、应用异同。第九章 化湿药考核要点1、掌握苍术、厚朴、藿香功效、主治。
2、比较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的功效、应用异同点。3、掌握化湿药概念、功效、适应证。
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考核要点1、全面掌握茯苓、薏苡仁性能、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量用法。2、比较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的功效、应用异同点。
3、领会茯苓配猪苓,茵陈配栀子、大黄、茯苓配白术、黄芪的临床意义。第十一章 温里药考核要点 1、全面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性能、功效、药理作用、应用、用量用法。
2、比较附子与干姜、生姜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白附与桂枝的功效、应用异同点。3、掌握温里药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
4、领会附子配干姜附子配人参的临床意义。第十二章 行气药考核要点1、掌握橘皮、枳实、木香、香附的功效、主治证、性能特点。
2、比较橘皮与青皮。第十三章 活血化瘀药考核要点1、掌握川芎、郁金、丹参、牛膝的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量用法。
2、比较三棱与莪术、乳香与没药、桃仁与红花的功效、应用异同点。3、掌握活血化瘀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证。
第十四章 止血药考核要点 掌握地榆、槐花、白茅根、三七、白及、仙鹤草、艾叶止血特点、用于出血证特点以及止血药的分类、各类包括哪些药。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考核要点1、掌握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含义、作用、适应证。
2、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的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量用法。3、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川贝母与浙贝母、葶苈子与桑白皮的功效、应用异同点。
第十六章 收涩药考核要点 掌握五味子、山茱萸、乌梅的功效、主治证。收涩药的分类。
第十七章 安神药考核要点1、掌握安神药的分类、性能、功效。2、比较酸枣仁、柏子仁功效、应用异同。
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考核要点1、掌握羚羊角、天麻、牛黄的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量用法。2、平肝息风药的分类、功效特点。
3、比较龙骨与牡蛎功效、应用异同点。4、熟悉勾藤、羚羊角、牛黄使用方法。
第十九章 开窍药考核要点 麝香的功效、主治、用法。第二十章 补虚药考核要点1、掌握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鹿茸、当归、白芍、熟地、龟板、鳖甲的功效、应用、药理作用、用法、注意事项。
2、比较:白术与苍术、杜仲与续断、天门冬与麦门冬、龟板与鳖甲的功效、应用异同点。3、掌握人参配附子、当归配白芍临床意义。
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中药学》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为挑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学习,特举行此考试。
该考试着重考察考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所包含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种,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度,以及适当的难度。Ⅱ.考试内容及要求总论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以及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的成书年代、作者、载药数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了解:1、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
2、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分的一般采收原则。第三章 中药的炮制掌握:炮制的含义和目的。
熟悉:火制等常用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炮制方法。第四章 中药的性能掌握:1、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
2、四气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3、五味的概念,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及气与味的综合效应。
4、升降浮沉的概念,升降与浮沉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5、归经的概念,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6、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7、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中药的应用掌握:1、配伍的含义及目的。2、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3、配伍禁忌的内容。4、妊娠用药禁忌和服药时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熟悉:1、用药剂量与药效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的依据。2、中药的煎煮时间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要求)。
各论第一章 解表药掌握:1、解表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发散风寒药与发散风热药的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2、药物8味(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薄荷、菊花、葛根、柴胡)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9味(防风、羌活、白芷、细辛、生姜、牛蒡子、桑叶、升麻、蝉蜕)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1、了解药物1味(香薷)的功效主治。2、使用解表药时发汗不宜太过,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及禁忌等注意事项。
第二章 清热药掌握:1、清热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2、药物13味(石膏、知母、栀子、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生地黄、牡丹皮、青蒿)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10味(芦根、夏枯草、龙胆草、蒲公英、大青叶、青黛、白头翁、玄参、赤芍、地骨皮)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13味(天花粉、射干、山豆根、决明子、苦参、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败酱草、红藤、水牛角、紫草、银柴胡)的功效主治。
第三章 泻下药掌握:1、泻下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攻下药、润下药、峻下药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药物2味(大黄、芒硝)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3、攻下药、峻下药大多作用峻猛,有的有毒,要求掌握用法(包括炮制)、剂量及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熟悉:1、药物1味(甘遂)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6味(番泻叶、火麻仁、郁李仁、京大戟、芫花、牵牛子)的功效主治。
第四章 祛风湿药掌握:1、祛风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注意。2、药物4味(独活、川乌、秦艽、桑寄生)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 1、药物4味(威灵仙、蕲蛇、木瓜、豨签草)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1、药物4味(防己、五加皮、络石藤、雷公藤)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2、防已有木防己、汉防己;五加皮有南五加皮、北五加皮;白花蛇有蕲蛇、金钱白花蛇不同品种。
第五章 化湿药掌握:1、化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2、药物2味(苍术、广藿香)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熟悉:1、药物2味(厚朴、砂仁)的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了解:药物2味(白豆蔻、佩兰)的功效主治。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掌握:1、利水渗湿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及各节药物的功用特点。
2、药物5味(茯苓、泽泻、车前子、茵陈、金钱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运用和使用注意。熟悉:1、药物3味(虎杖、滑石、薏苡仁)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注意。
2、相似药物功效、应用的异同点。了解:药物4味(猪苓、萆薢、瞿麦、关木通)的功效主治。
第七章 温里药掌握:1、温里药的含义、。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100802
学科门类:医学药学类
主考学校:福建中医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段
开考方式:面向社会,开考体制改革试点
序号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版次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李 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赵家祥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 3034 药事管理学 3 药事管理学 吴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版
5 3047 分析化学(二) 8 分析化学(上、下册) 黄世德 梁生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版
3048 分析化学(二)(实践) 2
6 3049 数理统计学 4 中医药统计学 周仁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版
7 3050 药理学(三) 5 药理学 吕圭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3051 药理学(三)(实践) 1
8 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6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刘落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9 3053 中药制剂分析 4 中药制剂分析 梁生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10 3054 中药制剂分析(实践) 2
6999 毕业论文(答辩) 0
学分 55
加考课程 3046 中药药理学 4 中药药理学 沈映君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年版
2974 中药学(一) 6 中药学(一) 张廷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年版
3038 中药化学 6 中药化学 肖崇厚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年版
3039 中药化学(实践) 2
3040 中药鉴定学 7 中药鉴定学 李家实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6年版
3041 中药鉴定学(实践) 2
注意:实践的考试一般只有在所实践课程的理论过了才可以考。我目前是在考福建中医学院的中药学本科。如果你买到的教材是正规的话,书的背后都有该课程的考试大纲,同时教材的封面都会写该课程的编码。
信息有效请点采纳。
(1100801)药学
1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2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0
3 00015 英语(二) 14.0
4 10110 临床药理学 6.0
4 10112 临床药理学实验 1.0
5 10111 药剂学(二) 6.0
5 10113 药剂学(二)实验 2.0
6 10114 药物分析(二) 5.0
6 10115 药物分析(二)实验 2.0
7 10116 药物化学(二) 5.0
7 10117 药物化学(二)实验 1.0
8 10119 天然药物化学 5.0
8 10120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1.0
9 10124 药事管理学 4.0
10 21074 药学毕业论文(或设计)
以下任选3门、学分之和=>12分
10192 医药数理统计 3.0
10118 细胞生物学 4.0
10121 临床医学概论 5.0
03179 生物化学(三) 4.0
02899 生理学 3.5
02900 生理学实验 0
02903 药理学(一) 3.0
02904 药理学(一)实验 0
一、紧扣自学考试大纲,全面复习,皿点掌握 自学考试大纲是每个学习中药学的人必须掌握的纲领性文件,大纲中对教材内容的要求主要有掌握和了解二个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就是学习的重点,必须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熟悉其精神,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其内容,了解的内容要求做到知道其内容即可。
因为考试不仅考重点内容,而是全面考查,题目的覆盖面呈铺地毯式的,相当广泛,仅是重点的内容占的比例大些,了解的内容占的比例小些而已。例如1990年中药学自考题中重点内容约占85%,了解的内容占15%。
所以重点内容必须掌握,了解的内容亦应做到真正了解,这样才能考好。 二、熟悉教材,注意药物应用区别 熟悉教材,即学好中药学。
中药学是研究药性理论,药物功效和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它具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记忆的内容较多等特点,给自学者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学好中药学呢?我认为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概念,掌握特点。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7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