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岸著名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是黄梅戏之乡,是京剧源头徽剧发源地,是皖之源,是禅宗文化传承与发扬之所,是新文化和近代工业的开创之地。在潜山周边为皖公封地,皖国造就安徽简称来源,在桐城周边有桐国,以桐国之地所建之城谓桐城。诞生“桐城派文学”。境内主要有两大周朝初期封国即“皖国”“桐国”。后至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吴楚之争,时为吴国所占,最终楚统一了境内。
1、安徽省的由来:安徽建省于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2、安徽的历史:夏商周安徽分属不同的部落(扬越、百濮)和诸侯国。西周出现了吴国、六国、舒国3个诸侯国。
东周出现了越国、楚国、吴国、萧国、桐国5个诸侯国。春秋期间(前770年-476年),分属宋国、楚国、蔡国、徐国。秦代实行郡县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
安庆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
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古今图书集成》卷八十六载:“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周大夫”。“周大夫于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与山皆以大夫名天下,传后世。”古皖方国在当时就具有较高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西周武王定它为伯爵国,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使皖成为附庸国,以后在吴国与楚国的争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别国,楚借口将它消灭,建成皖邑,归属楚国。皖国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潜山县梅城)。后世习惯于称呼安庆一带的长江水域为“皖江”之名,合称安庆为“八皖”之地。这就是清代以后安徽省简称“皖”的历史来由。
宗子国今枞阳地,也是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宗子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来,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桐子国,偃姓,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吴、越、楚国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国叛楚,为楚灭,成楚邑。战国时期,属楚国。
还有一个舒国,地跨今庐江与桐城,都会在今庐江县城池乡,偃姓。这个方国比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皆同宗异国,统称“群舒”。春秋后期,相继被楚消灭。舒国成为舒邑(县),是后来庐江郡的治所,县城仍在今庐江县西南40里的城池乡城池村。
这四国,时而联合,时而兼并,直到春秋中期相继被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所灭。
top1、王
王姓是安徽第一大姓,共有538万人口,占 安徽人口 的8.68%。在全国各省的王姓人口中来看,安徽排名第五,是王姓的第五大省,仅次于山东、河南、河北、和四川。王姓起源于北方,自隋朝开始向外迁徙。截止2014年,王姓人口共有9468万,是中国姓氏人口数量排名第二的姓氏。
top2、张
张姓是安徽第二大姓,共有485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7.82%。在全国各省的张姓人口数量中来看,安徽排名第六,位居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四川之后。张姓是北方大姓,发源、聚集于山西。仅有少数人口在秦汉时期像四川、江苏、浙江等地迁徙。截止2007年,人口总数为8750.2万,仅此与李姓和王姓。
top3、李
李姓是安徽第三大姓,共有425万人口,占 安徽人口 的6.86%。相比于王姓和张姓,李姓的分布非常分撒,仅在云南省有内李姓人口的高度密集地区。而在全国范围内,河南、山东、四川、河北等都是主要分布地,安徽的李姓人口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九。李姓是中国第一大姓,总人口超9500万。
top4、刘
刘姓是安徽第四大姓,共有332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5.38%。刘姓的分布也非常广泛,在东北、渤海湾、四川东南较为密集。刘姓起源于河南,主要在北方繁衍发展,战国后期开始向东南、西南迁徙。目前是中国第四大姓,总人口超7000万。
top5、陈
陈姓是安徽第五大姓,共有274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4.42%。陈姓起源河南,宋朝时朝廷将陈氏分流至江西、浙江、湖北、广西、福建、上海等东南地区省份,后成为南方第一大姓。目前中国总人口7138.4万,总人口超过9800万。
top6、杨
杨姓是安徽第六大姓,共有162万人口,占 安徽人口 的2.61%。杨姓比较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得姓始祖为杨伯侨。目前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云南等地,总人口超过了4000万,是中国第六大姓氏。
top7、吴
吴姓是安徽第七大姓,共有157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2.53%。吴姓起源于江苏省无锡县,秦汉时期开始向南迁徙,以江南为中心发展。目前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浙江、中国台湾等地,中国大陆吴姓总人口达3300万。
top8、徐
徐姓是安徽第八大姓,共有142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2.29%。徐姓起源于嬴姓,得姓始祖为夏朝的徐若木,始祖为夏朝徐若木。截止2010年总人口约200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43%。目前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山东、江苏等地。
top9、周
周姓是安徽第九大姓,共有137万人口,占安徽省总人口的2.21%。周姓起源于姬姓,目前主要分布在:湖南、四川、江苏、湖北等地,全国总人口超2400万,是中国第九大姓。
top10、朱
王姓是安徽第十大姓,共有128万人口,占 安徽人口 的2.07%。朱姓得姓始祖为朱襄氏,发源于河南商丘,后迁徙至安徽、江苏等地,遍布中原和华东。截止2013年朱姓总人口超过1500万。
人口约 7 千〔 稀有姓氏 〕
产氏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史料记载中国大陆南北皆有分布。
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六百七十二位,多以彭城为郡望。
产,为我国众多姓氏中较为生僻的一个,读作sà(ㄙㄚˋ)或shàn(ㄕㄢˋ)。一般认为,其起源分两支:一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诸侯国郑候萨,属于避难减笔改姓为氏;另一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政治改革家公孙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腊树镇居多,重庆市的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天津市,上海市,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均有产氏族人分布。
人口约 7 千〔 稀有姓氏 〕
产氏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据史料记载中国大陆南北皆有分布。
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六百七十二位,多以彭城为郡望。
产,为我国众多姓氏中较为生僻的一个,读作sà(ㄙㄚˋ)或shàn(ㄕㄢˋ)。一般认为,其起源分两支:一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诸侯国郑候萨,属于避难减笔改姓为氏;另一支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政治改革家公孙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今安徽省的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腊树镇居多,重庆市的大渡口区、沙坪坝区,天津市,上海市,陕西省,江西省、四川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等地,均有产氏族人分布。
安庆是属于安徽省。安徽和今天江苏省历史上曾经属于一个省。清康熙年间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安徽取境内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命名。安庆从建省起就是安徽重要一个府,曾经在建省初期安徽省机构还留在南京,部分机构在安庆。乾隆年间安徽省会正式确立设在安庆。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迁离安庆。战争结束后省会随内战爆发没有迁回安庆。解放后又考虑合肥处在安徽中部,方便皖北人到省城办事,确定安徽省会设在合肥。至此安庆结束近300年安徽省会地位。
安庆是春秋皖国所在地,安徽简称“皖”也因此而来。安庆是黄梅戏发祥地,是京剧诞生地之一。其境内有被汉武帝封为五岳之一南岳的天柱山(今天南岳衡山是后来改的,天柱山被称古南岳)是太平天国运动重要战场,发生过安庆保卫战。也是近代工业基地,洋务运动活动地。桐城派文学形成地。安庆是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悠久长江城市。
安庆在战国时期属于楚国。
秦始皇统一全国前,今安庆地域曾建立过众多的氏族方国和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未形成统一的行政区。
春秋时期,西周为屏潘王室,先后分封过皖伯国、宗子国和桐子国。
《古今图书集成》卷八十六载:“皖伯,史逸其姓氏。故只称周大夫”。“周大夫于皖,而皖 之名始著。”“地与山皆以大夫名天下,传后世。”古皖方国在当时就具有较高文明,成为江北地区的大国,与中央王朝保持亲善关系,西周武王定它为伯爵国,春秋时期,楚国北上使皖成为附庸国,以后在吴国与楚国的争斗中,皖常叛楚而依附别国,楚借口将它消灭,建成皖邑,归属楚国。皖国的治所名叫皖城(即今潜山县梅城)。后世习惯于称呼安庆一带的长江水域为“皖江”之名,合称安庆为“八皖”之地。这就是清代以后安徽省简称“皖”的历史来由。
宗子国今枞阳地,也是偃姓,与淮夷种族中的群舒部族关系密切。国都在今下枞阳镇。春秋时,仍为宗子国,楚国北上后,为楚附庸。鲁文公十二年(前615)春,群舒叛楚。夏,为楚来,故都废为邑。战国时期,仍属楚国。
桐子国,偃姓,在今桐城市北,与群舒方国关系密切。春秋时期,先后为北上争雄的南方大国吴、越、楚国的附庸。周敬王十二年(前508)夏,桐子国叛楚,为楚灭,成楚邑。战国时期,属楚国。
还有一个舒国,地跨今庐江与桐城,都会在今庐江县城池乡,偃姓。这个方国比较分散,有舒蓼、舒庸、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部落,皆同宗异国,统称“群舒”。春秋后期,相继被楚消灭。舒国成为舒邑(县),是后来庐江郡的治所,县城仍在今庐江县西南40里的城池乡城池村。
这四国,时而联合,时而兼并,直到春秋中期相继被崛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所灭。
安徽历史更悠久。
安徽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地处华东、长江三角洲腹地。横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省会为合肥。安徽地域多元,兼有南北色彩。
安徽清初属江南省,康熙6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而正式建省,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名。境内有皖山、皖水,即现今的天柱山和皖河,春秋时曾被封为伯国,称为皖国,故安徽简称皖。
四川的风土人情要胜于安徽,两地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川菜和徽菜也都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安徽有其黄梅戏,有源远流长的徽商文化。而四川也有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真将两地拿来比较,高下难判。补充: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372秒